2022-12-28 天路客

《基督教藝術》重整生命方向──捕魚的神蹟

檢舉
于禮本 于禮本 追蹤
Raphael, The Miraculous Draft of Fishes, c.1515-6; cartoon; 360 x 400 cm; V&A Museum, London (detail)

◎于禮本(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耶穌的諸多神蹟中,有若干僅有門徒經歷,且都發生在他們熟悉的工作場域,如耶穌行走海上、平靜風浪,以及兩次的捕魚神蹟(參路加福音五章、約翰福音二十一章)。

由於捕魚神蹟中的「魚隻」及「打魚人」元素,極早便出現在羅馬莊園壁畫、澡堂、噴泉與水池等裝飾鑲嵌地板上(圖1),當早期基督教藝術挪用這些現有圖像時,便將原本反映日常生活(如各式魚類及捕魚模式等),以及對富裕無憂田園生活的嚮往等,轉化為具有象徵性的信仰內容。

圖1. Fishing Scene, 3th century, Roman mosaic, Sousse Museum, Sousse, Tunisia

象徵廣施恩惠與基督拯救
在此脈絡下,基督教藝術裡的「海洋」、「魚」及「漁夫」,除了一般性地象徵上帝的廣施恩惠,與教會生活帶來的生命祝福,更常暗示了基督的拯救。

教父們如克萊門(Clement of Alexandria, 150-215)、特圖良(Tertullian, 160-220)、優西比烏(Eusebius of Caesarea, 263-339)、安博修(Ambrose of Milan, 337-397)等,認為世人的靈魂好比魚隻,耶穌則是在惡海般的墮落世界中「捕魚」(打撈拯救世人靈魂)的捕魚人,而使徒們則是承襲「捕魚」使命的漁夫。

圖2. Fisherman and Orpheus, Sarcophagus, ca. 300 AD; Museum Vatican, Vatican

於是,在早期石棺浮雕上,便出現牧羊人及漁夫的圖像,指涉耶穌是好牧人與「得人的漁夫」(Fisher of men)。有的石棺則在棺蓋刻上「甜美聖潔的靈魂」字句(圖2),棺身搭配手拿釣竿及魚隻的漁夫,象徵信徒的靈魂為耶穌所拯救。而轉譯自希臘神話裡用音樂馴服野獸的樂師奧菲斯(Orpheus),在此除了象徵神的話語帶來靈魂的潔淨拯救,也透過他手中的古豎琴與腳旁的羔羊,連結了預表耶穌的大衛王形象,進而指涉耶穌是為羊捨命的好牧人。

漁夫及魚作為洗禮象徵
此外,漁夫及魚也被視為洗禮的象徵。教父西里爾(Cyril of Jerusalem, 313-386)用「魚隻離水必死」的定律來告誡信徒:「你是被教會撈進網的魚;要順服讓自己被活捉,不要試圖逃跑。因耶穌正把你帶向祂,不是真的要讓你死去,而是要讓你死而後生。」

這段話呼應了「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彼得前書二章24節),暗示著離開塵世墮落之海、向著世界死去,才能開始屬天生命,進而環扣洗禮所象徵信徒過往與「老我」的死去、與耶穌同埋葬,而後重生;也因此,捕魚場景也出現在早期洗禮堂的鑲嵌壁畫上,耶穌的「捕魚神蹟」也偶見其中。

圖3. anonymous, Divine Love Catches Multiple Fishes. Fisher's Love, 1628

第三個延伸意涵便是「教會之船」的象徵,意指「教會」實踐傳福音的使命,行駛在世間惡海上,捕撈拯救世人靈魂(魚隻)。直到十八世紀,上述這些捕魚意象仍深植人心,例如十七世紀的寓意版刻(圖3)便描繪擬人化的「屬天之愛」與矇眼盲目的「屬世之愛」各自手拿釣桿,在「世界之海」中勾釣人心。

在上述豐富的「捕魚」圖像意涵發展下,耶穌的捕魚神蹟在藝術表現所受到的青睞度,明顯較低。它除了被用以暗示洗禮,在中古時期多依附在描述耶穌生平的系列場景裡。

圖4. The First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 late 11th century; Par. Grec 74, fol. 115r; National Library, France

此外,不乏有畫家將兩次捕魚神蹟混淆,觀者僅能根據彼得是待在船上或游向耶穌、耶穌是在船上或岸邊等細節來區分(圖4)

捕魚題材再度受青睞
然而,自文藝復興時期開始,天主教圈強調彼得做為第一任教皇的正統性,以及他做為牧養者典範的脈絡下,捕魚神蹟的題材開始受到關注。

例如拉斐爾在其梵諦岡壁毯圖稿便描繪了第一次捕魚神蹟(圖5),無論是肌理壯碩的人物體態、寫實的天光風景與水中倒影、流露驚訝與崇敬的人物情緒等,除了反映出當代藝術品味與風格,也捕捉了彼得在事件中,領悟眼前「夫子」神性而自慚形穢的關鍵時刻。

圖5. Raphael, The Miraculous Draft of Fishes, c.1515-6; cartoon; 360 x 400 cm; V&A Museum, London

背景中的山丘描繪了梵諦岡山(Vatican hill),將事件置換到當下的梵諦岡地區,以強化此發生的時事性;前景岸上象徵「警戒」的鶴鳥則與空中象徵「罪惡」的「不潔」魚鷹(申命記十四章)形成對比,暗示教會具有守護信徒靈命的職責。

另一位十六世紀的法蘭德斯畫家伯克勒(Joachim Beuckelaer, 1533-1570)則將第二次捕魚神蹟,安置在豐饒魚貨市場為主景的後方遠處(圖6、7),不僅反映了描繪市井小民生活的風俗畫的興起,也世俗性地炫耀安特衛普地區因豐富魚產而帶來的財富、勾勒對富裕生活的想像。

圖6. Joachim Beuckelaer, The Four  Elements: Water, (background: the  second Miraculous Draught of Fish),   1569, Oil on canvas, 159 x 215 cm,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此畫同時也作為宇宙四元素(水、火、土、空氣)裡的「水」元素寓意畫,而背景裡的捕魚神蹟則為前景的熱鬧魚市及肥碩漁獲加註了一筆提醒:追求物質財富,還是追隨生命之主?

圖7. Joachim Beuckelaer,  The Four Elements: Water (detail)

標記師徒相處開端與結尾
兩次的捕魚神蹟是門徒與耶穌三年相處的開端與結尾。耶穌初始呼召門徒時,祂主宰自然的權柄本相,讓門徒在詫異驚懼中察覺自身的渺小、罪污。

時過境遷,三年後耶穌復活初顯門徒時,幾乎雷同的捕魚神蹟,想必喚醒了他們腦中紛沓而來的記憶:一路跟隨祂所見證的種種、每席話的叮囑、自身當初追隨的火熱、後來的茫然無措,與當下再見主時的膽怯羞愧、尊崇敬畏、信賴想念。然而在岸邊主動招呼門徒的耶穌,未發一句責備,準備好的早餐無聲地安撫門徒,祂仍一如既往地關照寬容、引領教導、安慰鼓勵他們。

耶穌用第二次的捕魚神蹟,讓軟弱挫敗、頹喪自責的門徒們重整與祂的關係,重振跟隨的腳步。準備早餐的耶穌吩咐門徒拿幾條魚過來,施行神蹟的主,樂意讓祂的弟子參與其備餐工作。

在福音事工背後,單單因著祂本質「所是」的榮美而感恩喜悅、與祂同行同工,才是能持久得人如得魚的動力根源。若我們身處船上,各自的反應會是如何?是興奮地全身投入網撈那些意外的豐富漁獲,還是一如彼得,拋下滿網的魚及內心的慚愧,不顧一切地急奔向主?

時近歲末,走過一年的高山低谷,此刻的靜心回憶、數算祂不變的信實恩慈,能讓我們在祂裡面堅強站立,重新校準方向,面對新的一年。「我的心哪,你曾對耶和華說:你是我的主;我的好處不在你以外。……你必將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你面前有滿足的喜樂;在你右手中有永遠的福樂。」(詩篇十六篇2、11節)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