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2-03 基督教論壇報 / 藝文影視

「超難搞」是天性,還是未疏解的情緒?──《超難搞先生》觀後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奧托(右)不情不願的幫忙鄰居顧小孩。(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胡慧馨

看到有人不守規矩,他會暴跳如雷;遇到反應笨拙的人,他會大翻白眼;看到可憐的流浪貓,他想棄之不顧;聽到別人發音不準,他還會一再糾正……

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超難搞先生》(A Man Called Otto),呈現的正是這種凡事看不順眼,事事要管,情緒如活火山的暴躁長者。

劇中主角奧托,從早到晚都有惹他心煩生氣的事,舉凡鄰居沒做分類的垃圾、違規停車的快遞、遛狗的鄰居、做拉筋運動的年輕人,甚至出於好心為他舉辦歡送會的同事,通通都有讓他看不順眼、藉題發揮的行徑。所以,剛退休的他會整理社區的垃圾,警告寵物的飼主,指責亂丟廣告的送報生,還有開車技術很差的鄰居。由於他情緒化的大呼小叫,也成了社區鄰居避之唯恐不及的頭痛人物。

奧托早起巡視社區,處處看不順眼。(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然而令人難以想像的是,做事一板一眼、行事規矩嚴謹的奧托,最想做的竟然是尋短。因為對人生失望,對人毫無熱情的奧托,討厭的不只是周遭的人,而是全世界。

當認識奧托的人紛紛保持距離時,一位身懷六甲,和先生、孩子搬到社區的移民瑪莉莎,因初到生疏的新環境,只能厚著臉皮不斷向奧托求助。

起初奧托總是滿臉不耐,冷言冷語,但隨著這對夫妻真誠溫暖的回饋,奧托的心漸漸被融化,連封閉多年的善良溫柔也逐漸被喚醒。

從戲劇的角度,本片是部親切、熟悉又感人肺腑的電影,除了詮釋孤僻刻薄、天真善良的角色渾然天成,主角如何從頭痛人物變成社區英雄的轉折,更是觸動人心。若從心理學的視角切入,則可探究一個人情緒轉變的原由,了解生命價值的最終核心。

對人生失望,對人毫無熱情的奧托,將自己冰封起來。(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片中有幾個面向,值得提供作參考。

*憑一時印象貼人標籤,是生命的缺憾:
在緊張繁忙的社會,人們常會根據短暫片面的接觸,為別人貼標籤。就像劇中做事有條不紊,又是機械專業的奧托,每次看到行事隨興或反應緩慢者,就視對方為笨蛋,完全無法體諒他人先天的差異或後天的難處。然而他迫不及待,以威嚇言語逼人就範的結果,反而把自己的世界愈搞愈窄,成為思想狹隘,生活鬱卒,天天求死的老人(雖然他才63歲)。

*相信你的人,會讓你看到自己的光:
奧托覺得文字太過複雜,所以不喜歡閱讀。可是擔任教師、熱愛小說的妻子,卻不會嫌棄他對文學的一無所知、笨拙窮酸,而是欣賞他對機械的愛好,讚美他的憨厚與用心。妻子的愛和信任,讓奧托以專業為榮,也以忠貞的愛情回報妻子。

至於新鄰居瑪莉莎,因為不知道奧托平時拒人千里的臭名,經常冒失的找他借用工具、請他幫忙顧小孩,而有機會看到奧托善良溫柔的一面。縱使奧托表現的不甘不願,但鄰居的信任,讓原本受不了叨擾、吵鬧的他,發現自己照顧小孩的耐心,甚至是述說童話的唱作俱佳。

偏見和刻板印象會蒙蔽人的眼睛,信任和欣賞卻能讓人發光。所以難搞的奧托,在相信他的友人眼中仍是忠誠認真、信守承諾的人。

移民瑪莉莎一家,鬆動奧托內心的武裝城堡。(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對愛沒有安全感,導致擴大人際衝突:
所謂「難搞的人」,都是因他的言行被認為難搞,很少人會探究他為何動輒以憤怒來表達想法。人的有限,往往只能看到冰山的一角,很難理解每個狀況背後許多無法向外人道的原因。透過故事鋪陳,使我們能夠理解奧托憤世嫉俗的原因,而最後化解奧托累積的憤怒,是新鄰居瑪莉莎的單純真誠、敢於求助、勇於關切的毅力──當孤立無援的瑪莉莎遇到燃眉之急,總是無懼奧托的冷漠去勇敢敲門,還因此救了奧托一命。

根據林凱沁所著《情緒的鏡子》的角度,很多對愛沒有安全感,也不敢表達自己脆弱的人,遇到人際衝突皆會擴大其中的危險性,而有越加想毀滅、仇視,甚至懲罰對方的行為。然而很多人表現出挑剔,真正要的不是毀滅和懲罰,而是被愛的渴求和平撫「懷疑不被愛」的不安。雖然這句話談的是愛情,但期待被真誠對待、尊重關懷的人心,難道沒有類似的心理反應嗎?因此,遇到情緒反應過度的人,是否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呢?

瑪莉莎的單純真誠、敢於求助、勇於關切的毅力,化解奧托累積的憤怒。

*味蕾的感動會激發生活的熱情:
每次接受奧托的幫忙後,瑪莉莎就會送上自製的家鄉美味,讓貧乏孤單的奧托吃到熱騰騰、香噴噴的美味;如此不僅舒緩人際的緊張關係,也慢慢啟動奧托對生命的熱情。在聖經新約,可以看到耶穌會以食物和聚餐比喻,而在受難前夕,耶穌亦以晚餐和門徒分享。可見共享食物的團契關係,也是影響人心的關鍵因素之一。

*有能力付出,就有生存的熱忱:
對人生萬念俱灰的奧托,後來為什麼對人生重燃希望之火呢?從片中看到,他逐漸從別人的需要,看到自己存在的意義。如大腹便便又帶著稚齡孩子,也不會開車的新鄰居瑪莉莎;癱瘓失智的老友和奧托生病的妻子,及被家人趕出家門無處可去的送報生。

因為發現鄰居需要他,奧托開始主動協助;當鄰居以關心和信任回饋他,奧托便得到成就感與活下去的熱情,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的喜樂。

原本和流浪貓「人貓兩相厭」的奧托產生了變化。(劇照提供:索尼影業)

*眼界一打開,就會看到希望:
原本奧托只專注在工程相關的專業,對世界的變化毫不關心。但是當他願意和人互動,改變狹隘扭曲的眼光,世界也為他打開大門。封閉守舊的他,因為意外得知網路社群媒體無遠弗屆的影響力,決定為社區爭取權益,成為大家心目中的天使。

從劇中看到,當人長久困在不悅的情緒,又難以表達內心累積的苦楚,就容易以憤怒呈現,損人不利己;所以當事人的「自我省察」和「自覺」很重要。否則就要有人以適當的方式長期引導、提醒和互動,才能建立信任,卸下他防禦的心防、傲慢自負的面具。

著名的心理醫生派克(Morgan Scott Peck)說過:「所謂的健康,就是一個不斷痊癒的過程。」人活在世界上,都無法避免傷害。有些傷害是無意的,有些是刻意的。但若沒有認真的辨識內在受傷的情緒,長期累積下來,恐怕會變成易怒的暴龍或沉溺不良嗜好而不可知。《情緒的鏡子》也提到,要了解一個人,就要了解其心理成長之路,這樣才能認識他的情緒地圖呈現的狀態,否則會被對方變化多端的情緒搞得摸不著頭緒。

你的身邊也有這樣厭世又憤世嫉俗的「超難搞先生」嗎?你知道面具下的他,也有上帝創造可愛的一面嗎?但願我們透過本片主角冰封的生命,被真誠互動融化、卸下防衛盔甲的過程,一起走上生命陪伴同行的旅程。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