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28 基督教論壇報 / 社論言論

【社論】受難週委身苦難的福音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本報主筆】儘管「苦難」一直都未曾離開過人類的歷史,但就每一代深刻覺察時局的人而言,苦難的強大,似乎總是比之前的年代還要來得強烈與具體。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苦難,因為各樣農作物無法出口造成各國通貨膨脹、物價飆漲的苦難,乃至面對外交困局、戰爭危機的台灣,苦難不僅在新聞中,更是在我們日常的焦慮裡。對進入大齋節期最後一週的我們而言,沒有比這一刻更適合站立在苦難面前駐足凝思。

苦難作為蒙召委身的脈絡
「如何理解」歷史中的苦難,或許對於喜好思辨的知識群體而言有著論辯的價值;但是對於身處苦難的人來說,似乎顯得緣木求魚、無甚意義。相反的,對身陷苦難意識中的人而言,「如何面對」日常中的苦難,才具有認識的價值。

其實,早在挪亞造方舟來面對洪水苦難的時期,苦難始終伴隨著穿越的路徑。作為拯救所有願意悔改者的方舟,為所有相信上帝啟示的人,預備了平安渡過苦難的恩典。教會,作為上帝拯救的記號,就是舊約方舟所預表最直接的恩典實踐。身處救恩記號中的我們,是否願意操練起來建造方舟的託付,將反映出我們是否願意面對苦難、採取信仰行動。

教會在苦難中的慣性
在初代教會身處苦難逼迫中的基督徒,正是在掙扎求存的生死苦難中,見證基督救恩的全貌真理。他們沒有一個人能夠自外於羅馬帝國的迫害與攻擊,卻在極為沉重的社會與生存困局中存活下來,並且進一步將基督信仰擴張到世界各地。

就在聖靈降臨之後的耶路撒冷教會,做出震撼教會歷史的集體行動,「眾人都懼怕;使徒又行了許多奇事神蹟。信的人都在一處,凡物公用,並且賣了田產、家業,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使徒行傳二章43-45節)田產變賣並且捐獻給教會,是個不可逆的信仰實踐,有別於承擔一個有任期且可以卸任的教會服事,財產捐獻給教會來幫助貧窮人是無法恢復的付出。

事實上,這個捐資與幫助的文化一旦建立起來,所幫助的對象將不再局限於猶太人的群體,而是一整個羅馬帝國中各個民族的邊緣與弱勢族群。這個系統性的群體文化,相對於以幸福美滿吸引未信者的教會氛圍來看,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反差。

初代教會因為服事苦難中的邊緣人,已經讓這個群體的成員有著發言權:「那時,門徒增多,有說希臘話的猶太人向希伯來人發怨言,因為在天天的供給上忽略了他們的寡婦。」(使徒行傳六章1節)當今天的教會在傳揚靈魂得救的福音上不斷精進時,不要忘記「照顧窮人」並非一個行有餘力的信仰選項,而是牽涉到我們對信仰本質的理解。

"The Last Supper", by Fritz von Uhde, 1886

吸引受苦者前來的福音
當我們跟隨耶穌沉重的腳蹤進入耶路撒冷時,我們是否有意識到,祂所宣揚的福音並不是一個離開苦難的福音,而是將安慰與盼望帶入苦難的福音。

苦難,並非祂要消除的外在問題,而是祂為此而來的目的。因此,耶穌邀請每一個願意跟隨祂成為門徒的我們,要進入受苦的群體中分享福音、見證福音。

我們蒙召不是要找出一條離開苦難的捷徑,而是踏上一條走入苦難的旅程。因為在苦難中受苦的靈魂,為了讓自己逃避苦難的真實,往往選擇各樣的錯誤來麻痺自己;我們主就是拒絕在被釘死十架酷刑中,藉由苦膽調和的酒來緩減錐心刺痛的苦楚,向我們顯明這與苦難緊緊相繫的福音。

如果,苦難在耶穌的福音視域中,並非一個除之而後快的障礙物,而是祂選擇一腳踏入的泥淖苦況,身為背起十字架跟隨耶穌的當代教會,我們在面對戰火陰影的威脅,要預備的就不是離開的護照,而是委身的呼召。

當耶穌以復活的大能與盼望,踏入祂所愛的受苦群體,我們便應更多操練扶助一個又一個邊緣受苦的生命,共同經歷耶穌與受苦者同桌共席,將盼望帶入苦難中的足跡!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