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20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年輕人「精緻窮」, 愛追求高質感生活成卡奴?理財專家林玫馨:從記帳開始學習當個敬虔好管家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洪嘉蔚 追蹤
養成記帳好習慣。(圖/Kelly Sikkema on Unsplash)

【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青年貧窮跟低薪已是國家在21世紀必須處理的首要課題。在這樣的環境下,年輕人因對於未來的不確定感,而導致近年來年輕人出現成為「躺平族」的處事態度。

對此,台灣冠冕真道理財協會祕書長林玫馨認為,年輕人在此時如何做好理財規畫就變得格外重要。她分享幾項給青年們的理財建議,讓年輕人可以從投資、儲蓄和花費種種面向中,再次檢視自己的金錢觀。

大環境不易 多數年輕人追求「精緻窮」
林玫馨表示,年輕人對工作屬性的選擇很多,但是卻因為經濟成長緩慢,所以機會相對變少;與過去只要努力就有錢財和地位,有很大的不同。年輕人在追求自我提升上也很辛苦,調薪的速度趕不上通膨跟房價飛漲的速度,這連帶影響了累積財富的速度變慢。所以也能發現,現在年輕人購屋如果沒有父母的幫助,很容易變成無殼蝸牛族。

若從就業市場的環境來看,找工作不容易、失業率的上升使長期失業者有年輕化的趨勢。也有不少高學歷者找不到工作,因此我們經常看見兼差性質、斜槓工作增加不少。

面對大環境,青年的生活陷入深層的無力感,種種結果讓年輕一代也變成了「倦怠世代」。林玫馨說明,許多年輕人的生活變成「精緻窮」,明明收入不高,但卻喜歡買名牌、經常吃好料拍照,對外營造出自己的高質感生活;但是這樣不僅能運用的實質存款不多,還很有可能變成卡奴。

林玫馨。(圖/受訪者提供)

職涯規劃和理財的關係密不可分
職場和生活的現況,連帶會影響的正是一個人的理財觀。林玫馨表示,從整體的社會變化來看,先「認識自己」是建立正確理財觀的第一步,如此一來才不會被同儕間的壓力和比較牽引,也會明白賺快錢的高風險性。

「工作是以人賺錢,投資是以錢賺錢。」林玫馨舉例指出,若我們想要達到「錢滾錢」,就要先懂得如何用工作來賺取足夠的錢財,這也建立在先突破工作不穩定的情形,才能讓自己擺脫負債、無儲蓄、無穩定收入的困境,有機會學習理財。

由此可見職涯與理財之間的關係密不可分。林玫馨指出,若能了解自己想要做什麼、明白自己有什麼樣的天賦和才幹,也對就業市場的需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就能找到職涯甜蜜區。「最好的投資就是『投資自己』,當晉升的機會穩定、自然提升,財富累積的速度就會加快。」

別忽略小額花費!儲蓄目標可以這樣訂
學習理財的第二步,自身要有「金錢流量」的概念,簡言之就是錢財進出管理。「金錢流量」必須以較長的時間來做觀察。她舉例,一天若喝一杯100元的咖啡,一年下來的總花費就是36,500元;但如果是減少自己的需要,變成兩天一杯,就會省下至少18,000元;這樣累積起來就會成為其他可以運用的資本。一開始我們可能會覺得一天喝一杯咖啡,對總資產來說有什麼了不起?但是若用這樣的方式評估,就會發現一杯咖啡足夠對我們的資產產生影響。

當然我們都知道儲蓄是越早開始越好,善用複利的效果,小錢積沙成塔也會成為一筆大錢。現代人們忽略了小錢的重要性,經常對於長期穩定儲蓄缺乏耐心,所以才會導致較難存到第一桶金。不過若已經對儲蓄有規劃的人,建議第一桶金的目標,不要設定一個過高的數字,以免容易中途就放棄。

她建議,儲蓄目標可以用「月薪乘15」的數字作為基準,嘗試讓自己用健康、穩定的方式,盡快達成這樣的儲蓄目標。這樣的數字因為並非任意訂立;每存一點錢,就能明顯地感受到離自己所訂的目標越來越近,不但對儲蓄更有信心,也能避免衝動性購物。

投資不是理所當然的選擇冒險
還有一個現代人常會忽略的盲點,就是「分期付款」。現在許多銀行推出的分期零利率方案,若好好善用它,將會在理財上達到有效緩衝的效果。但是如果人們把分期付款當作是「先享受後付款」的方式,久而久之就會陷入惡性循環、變成壞習慣,導致每一次分期的金額越來越大筆,最後可能會無力償還,或變成卡債,這都不是適當的理財方式。

學習理財也不是為了要追求快速發財。不少人會想要在短時間內獲得收入,就下手投入高報酬、高風險的投資標的物。尤其年輕人若秉持著「反正我還年輕,本來就該冒點險」的態度,且沒有對每個投資標的有足夠的了解,最後所造成的後果,很容易不堪設想。

使用信用卡也必須謹慎。(圖/Avery Evans on Unsplash)

林玫馨建議所有理財初學者,從風險低的投資標的開始,像是ETF存股類型的商品,慢慢看、慢慢學習、少量逐步將金錢投入。另外,年輕人通常也會相對較年長的人來得急性子,如果一開始就投入高風險的投資標的,也很容易看見虧損,就倉促地下決定,這可能也會讓虧損增加更為快速。

學習理財的所有步驟中,最重要的就是「記帳」。林玫馨認為,記帳的目的不只是幫助我們記錄開銷,最重要的是如何妥善管理自己的金錢預算、和規劃與調整個人財務計畫。她提醒大家:「記帳不能只是停留在紀錄而已,而是要留意『看到記的帳後,面對金錢,你接下來會怎麼做?』」

數位投資工具更要多觀察與學習
Z世代被稱作是數位原生族,在數位工具的應用上,都比其他年齡層的人來的更熟悉、容易上手;他們接觸到的科技領域,也包括近期熱門的「金融科技」。

例如近年來虛擬貨幣、NFT等數位投資工具,受到許多年輕人的青睞,但是相較於債券、基金、股票等類型已經較為成熟的投資工具,數位投資工具仍處於開發的試水溫階段。林玫馨認為面對新興數位投資標的,大家應該多觀察和學習。再加上這也屬於高報酬的投資標的,所以不建議作為主要的投資方式。

投資本身就比儲蓄還需要做更多的功課和學習。她說投資人在投資上所花費的手續費、時間,也必須納入投資成本的一部分。「我們要考量多久以後要回本。每天盯盤、看趨勢若變成一種壓力,這樣的投資就本末倒置。」

數位理財工具擁有高方便性。

每個人對於投資所能承擔的風險不同,如果是比較保守的人,面對5%的波動風險就會造成壓力,那麼投資工具就更加慎選。任何人選擇投資標的也不應該從「聽別人說」、「我猜測」來作為依據,一定要對投資標的的背景熟悉。

「現代發展出這麼多的投資工具,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適不適合,我們都應該知道投資是自發性的行為,而不是把盈虧的責任丟在別人身上」,林玫馨如是說。

1531資產配置法 一步步開始學理財
那麼年輕人可以怎麼樣配置自己的資產呢?林玫馨建議年輕人和初學者,在收入相對於長輩來的有限的情況下,以「1531」的比例進行。也就是1成作為奉獻、5成作為所有開支、3成作為儲蓄、1成為投資。有些年輕人如果是住在家裡,沒有租金或房貸壓力,也可以嘗試在穩定控管開銷、舒適生活的狀態下,將一部分開支的比例挪為儲蓄使用。

她也表示,現下年輕人可能剛畢業就有就學貸款,過幾年後又會有車貸、房貸等貸款,這些固定的大筆開銷,在財務規劃中,會是首要需納入計畫的。因為「理財之前,一定要先會理債」,儲蓄和投資的金額一定也會是從生活開銷和債務後,才再行配置比例的範疇。

有些人也會認為要先把債務的部分還清,才能開始做投資和儲蓄,但林玫馨並不建議這麼做。償債、儲蓄、奉獻與投資應該是要同時並行的,這樣才能讓資產更加活用,更能學習和調整最適合自己的理財規劃。

另外,上述所提到最重要的「記帳」,也能在理財時幫助我們記錄下自己的資產負債表和預算表。這兩種表單能夠最直接地協助理財者改善理財規劃。基督徒也應該明白,記帳其實也是一種對上帝表達「敬虔」的行為,因為藉由記帳我們能學習成為一個好管家,把上帝賜給我們的錢財好好記錄下來。

相關新聞:Z世代教會青年如何財務自由?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