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瑪
好友最近在新北市買了一間小房子,搬家、裝潢一段時間後,邀請幾位老朋友到她家坐坐。這位朋友10年前搬家時,我們有去她的家祝福禱告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5坪大的套房,東西很多,但是井然有序又很乾淨。她告訴我,只要隨時把物品歸位,整理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
羨慕有序之屋 展開學習行動
自己整理能力有限,但是羨慕他人很會整理。這幾年常常上網看看別人如何整理家務,或是看整理的相關書籍。幾年下來的學習,對於衣服、用品整理已逐漸有心得,打開衣櫃,放眼望去簡單又算整齊──雖然總覺得還是可以再更精簡。
這次她搬新家,12坪大的房子(扣去公設)裝滿東西,她很惜物,很多東西不捨丟棄,但是放得很整齊。或許因為我這幾年也在學習簡樸的生活,所以看到這麼多東西,忍不住想幫忙精簡。
這幾年來,有關斷捨離或簡樸生活的書與影片非常多,我也找出比較合適自己的風格。例如,有的家裡一塵不染,一年的衣服不超過10件,這些大都是35歲以下,眼睛還有本錢閱讀電子書或雜誌的年輕人,但是對於五十歲以上的人就完全不合適。
我的書櫃還是保有兩層最喜歡的書,以及兩層筆記本與各類資料、值得紀念的相片,目前工作需要的資料與筆記,還有一些毛線、登山需要的休閒用品。
後來逐漸發現房間不易亂的方法,不外乎以下三點:
第一、限制「量」,不用的東西就送人或是回收。
第二、所有的物品都需要有自己的「位置」,才不致堆積在書桌上而零亂。使用完之後,或是堆積一兩天就要「送物品回家」。也因為知道「家在哪裡」,隨手收,就不致凌亂。
第三、隨時留意物品不過多。最忌諱的就是出於打折或買三送一等優惠而多買,或是別人贈送的物品……這些不一定會用得上,或是買了佔太多空間,要丟捨不得,送人又不一定有人要,徒增困擾。
此外,玄關附近可以安排整理收納空間。在網路看到整理達人的建議,在進門玄關或房門附近安排櫃子,平常出門用到的捷運卡、鑰匙等放在這裡,出門便於攜帶。
有的整理達人建議回家就清空手提袋,我則是回家就把包包裡的傘帽、化妝包等,順手放進櫃內盒子,出門時又順手放入提袋,冬天則改成手套、圍巾、保溫杯。另一個盒子則是爬郊山用品,例如護膝、袖套、水罐、雨衣,可視當天氣候拿需要的用品。
簡樸靈修營地 享受與神時光
每次心情不好時,我就會打掃房間,把物品整理歸位,並且擦拭地板,說也奇怪,心情就會莫名的變好。
某次到淡水參加一個單日靈修活動。要去之前,我對那營地的印象是「簡陋」。記得以前還未信主時,朋友邀約去參加教會在那裡辦的退修會,我常納悶為何基督教營地都這麼簡單樸素,很想奉獻一筆錢,讓營地可以更舒適一點。
但是三十年過去,如今再回到這個營地,裡面的擺設仍是一樣,甚至更舊一點,但是我卻突然感到好舒適,簡單的擺設讓我的心逐漸安靜,很快融入靈修之中,那一天,享受與神之間的獨處時光。
同樣的場景,為何事隔三十年,卻完全不同的感受?我想,一方面是自己變成熟了,另一方面,物慾降低,反而更容易去親近神吧!
那一刻,更深刻體會到,無論是桌前或房間,物品越簡單,心境就越開闊,也越容易有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