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台北整理採訪】首支前進烏克蘭提供醫療實質幫助的馬偕醫療團,在馬偕紀念醫院國際醫療中心主任暨急診醫學部資深主治醫師蔡維德領軍,4月下旬前往烏克蘭加入當地行動醫療站義診外,另有開刀房示範手術及醫療教學,經過10天返台,25日接受蔡英文總統的接見。
蔡總統感謝醫療團夥伴用行動把愛送到烏克蘭,讓世界看見台灣的良善力量。她也重申,台灣有意願也有能力,為國際社會做出更多貢獻,也將持續提供烏克蘭人道援助及協助重建事宜。
感恩醫療團「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精神
她也表示,在義診過程中,醫療團遇到空襲警報,也依然不畏戰火,繼續為當地民眾進行治療、開刀及衛教。大家的付出,不僅令人感動,更令台灣人民感到非常驕傲,她要向大家致上最深的感謝與敬意。
蔡總統說,領軍烏克蘭醫療團的蔡維德主任在接受當地媒體採訪時說,「這裡需要醫療的幫助,所以我們來到這裡幫助他們」,這讓她想起馬偕博士「哪裡有需要,就往哪裡去」的精神。大家的行動更讓我們看到,戰爭雖然殘酷,但是我們團結盡一份力,就能將愛和溫暖帶進人們的心中。
目前烏克蘭急需醫療資源 及時招募團隊
蔡維德醫師受訪時表示,這次組醫療團到烏克蘭,從北美路加醫療傳道會(LCMM)去年10月份透過台灣基督教醫療協會陳恆德醫師來訊,詢問馬偕國際醫療中心是否願意與北美路加醫療傳道會一起前往烏克蘭進行人道醫療。烏克蘭過去一年的戰火中,世界各地捐贈許多物資與金錢到當地,但評估目前的現況,當地比較缺乏的是醫療資源,迫切需要醫療團隊前往支援與協助。去年11 月馬偕醫院在劉建良院長帶領與院牧部鄭牧師主持的宣教會議上,很快決定招募自願的醫護人員組成醫療團前往,由馬偕主辦,兩個協會協辦,從4月17日出發,也是台灣第一支前進烏克蘭提供實質醫療協助的醫療團,也代表台灣「Taiwan Can Help」 。
他也提到,烏克蘭由於戰爭造成人口大幅移動,東部的人民移居到西部,醫療團也是去到西南部的「穆卡切沃」城市,這個城市也是收容東部許多難民,醫療的負荷已經遠超越過去許多倍。醫療團的主要目的是彌補戰爭中,醫療人力供應缺乏的部分。烏克蘭有3, 500萬人,其中500萬難民到國外,還有幾十萬人去打仗,其他更多的人還是需要持續工作生活,還有醫療的需求。
義診、超音波教學、醫療諮詢和手術指導
這次除了提供行動義診,在三個偏鄉駐點和一處教堂義診,總共看診近400人;還有兩個任務編組,一個是在「穆卡切沃」的基地醫院,辦超音波的教學課程;另一組是整形外科和耳鼻喉科醫師,在當地做治療諮詢,並進行無償的外科手術示範指導,讓他們學習如何處理這類的病人。烏克蘭對醫療團的安排也是有巧思,譬如義診團安排的翻譯,都是住院醫師或是醫學院的學生,希望這些醫師能從旁學習,如何臨床看病?這也是烏克蘭對於國際援助的訴求。
蔡醫師也表示,其實對他們來說,烏克蘭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烏克蘭自從戰爭爆發後,人民就非常團結,並非如我們想像,因為戰爭生活就變得悲傷,甚至看不到未來。雖然醫療團在那裡還遇到空襲警報,但是民眾都處變不驚,知道遇到為危難必須自己救自己。唯有自己持正面的看待,生活才能繼續下去。他們也不會因為戰爭,工作不能做,學校不能去,醫院要關門。他們的生活一切都照常,整個民眾的心理素養非常強大。烏克蘭對國外的協助,都抱持感激的態度,這不僅是對烏克蘭信念的支持,更重要是民心不能潰敗。
他也坦言,這不是一般的醫療團,故而採取招募自願的方式。他起初以為無法成團,因為是在一級戰區,連保險都買不到。醫療團每個去的成員要簽切結書風險自負,沒想到有許多人報名,讓他感受到醫師助人為本的愛心熱忱。這次醫療團有11個人前往,由急診醫學部急診內科主任兼國際醫療中心主任蔡維德領軍,團隊包括耳鼻喉頭頸外科醫務專員蔡循典、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廖晨皓、災難醫學科主治醫師黃藍綺、家庭醫學科醫師閻思妤、開刀房護理師王群博、台東馬偕紀念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吳佩珊及國際醫療中心副主任徐宛蒂。
去之前還不確定能否取得進入烏國簽證
蔡醫師表示,過去烏克蘭多只接受國外單一的小團隊醫療團,避免事情太複雜化,這次馬偕醫療團分三組,對烏克蘭也是破天荒第一次接待這種多功能的醫療團。
其次,由於雙方都不是邦交國,也遇到簽證的問題,而這次也無法事前做現場勘查,確保所有事情的順利,就直接出發了。他們要從波瀾轉進到烏克蘭,還不知道是否可以進去,如果去了拿不到簽證,就可能要回台灣。感恩的是,透過烏克蘭的協助,讓他們取得簽證,從波瀾轉進烏克蘭。
建立良好示範 未來持續送愛到烏克蘭
蔡醫師也提到,由於這次醫療服務做得很成功,達到他們的需求,除了也接受利維夫市市長的接見,配搭服事的「穆卡切沃」城市的醫院院長也很滿意。回台灣之後,當地醫院還希望與馬偕醫院簽合作意願書,今年九月,他們預定還會組醫療團前往,目前還在規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