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14 好牧人

【睿智雞精特別號】本色化的天路客╱天路客的本色化

檢舉
林鴻信 林鴻信 追蹤
Photo by Christopher Osten on Unsplash

◎林鴻信(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

重量級宣教學學者華爾斯(Andrew F. Walls)提出教會史上有兩個互相對立的力量,二者都來自耶穌基督的福音:

宣教運動兩股相對的力量
其一,本色化原則──「上帝愛世人,甚至將祂的獨生子賜給他們,叫一切信他的,不致滅亡,反得永生。」(約翰福音三章16節)道成肉身就是這原則的見證,天上聖子成為人來到人世,使世人認識上帝的愛──按照我們的本相接納每一個人,而非要求我們要做什麼或成為什麼,使人人在自己熟悉的文化裡接受福音,有如在家一般。

其二,天路客原則──「我們在這裡本沒有常存的城,乃是尋求那將來的城。」(希伯來書十三章14節)蒙恩接受福音者,生命被更新成上帝所喜悅者,而「忠於基督」意味著在價值觀與身分認同上,逐漸與原有歸屬脫節,心意朝向基督更新而變化;在世上如擁有雙重國籍,一心嚮往的上帝國跨越文化、地域限制而呈現普世性。

十九世紀宣教運動帶有極大的宣揚福音熱情,把耶穌基督的福音帶到世界各地域,提倡天路客原則;然而二十世紀以來,許多對宣教活動的檢討與反思,則高舉本色化原則。因為過去過度重視天路客原則,可能造成基督徒與自己所屬文化脫節的傷痕;然而,當前檢討過去,不必得全盤否定過去,一旦只剩下本色化原則的話,往往造成「有文化無基督」的信仰空殼化。

事實上,華爾斯所呈現的畫面,既是「本色化的天路客」又是「天路客的本色化」。綜而觀之,「本色化原則」指向信仰遷就文化的和諧,「天路客原則」卻常見信仰與文化的張力;人性與本地習俗往往傾向和為貴而偏向前者,但若回到耶穌基督福音的本質則不可犧牲後者,維持這兩者之間的平衡是必要的。

耶穌宣揚福音也融入福音
近年來,政府積極資助各種本土文化復興,卻常見以傳統宗教即為傳統文化,在此潮流影響下,教會若是過度高舉「本色化原則」,可能會使得敬拜對象從上帝轉向文化,乃至隨同時代潮流,朝向以傳統文化即為傳統宗教發展。

基督道成肉身,親身經歷轉化而進入人世,跟隨基督者也需經歷被轉化,順從上帝成為新人而脫離舊人,這不是容易的事;同樣地,當基督福音進入文化時,文化也需要被轉化,勢必也是一個艱辛歷程。

華爾斯用「轉譯」(translation)來形容這一過程:假若人無須改變,文化無須調整的話,那麼人就是完全的人,文化就是完美的文化了,事實並非如此,請問世上有什麼人沒有任何罪惡呢?有哪些文化沒有陰暗面呢?個人與文化都需要救贖!

馬可福音一章14-15節簡要明白地記載:「約翰下監以後,耶穌來到加利利,宣傳上帝的福音,說:『日期滿了,上帝的國近了。你們當悔改,信福音!』」耶穌基督傳達信息的重點是「當悔改,信福音」,「悔改」就是「轉身歸回」,回到天父上帝的家,因上帝掌權做王的國度即將來臨。

耶穌基督不只宣揚福音,而且親自融入福音,道成肉身,倒空自己,降卑為人來到我們當中,走上十字架犧牲的道路,這正是本色化原則與天路客原則並存而互相補足的源頭,見證這福音既親臨不同地域、深植文化,又普世同感共通、跨越文化。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