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30 天路客

守護你最愛的那件事──思想電影《剎那的光輝》

檢舉
徐硯美 徐硯美 追蹤
處處碰壁的凡斯(左)央求史蒂芬(右)和他組隊,參加酒吧音樂表演。(劇照來源:Netflix)

◎徐硯美

當我們想要去做一件事的時候,其實動機是分成兩種的:一種,是「我喜歡做這件事」;一種,是「我喜歡做這件事為我帶來的好處或者是效益」。我們經常混淆這兩個動機,將後者當作是前者,甚至,在我們的教育當中,往往是放大了後者。

例如,我們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經常會問:「你學這個,將來打算『做』什麼?」這個「做」不僅僅在問「從事什麼職業?」而是在問「賺不賺錢?」「能過上好品質的生活嗎?」,以致,好像從一個生命進入到學校,一個學習的場域開始,就比較少去鼓勵孩子,很純粹地去喜歡一件事。

可是,不禁要問的是,難道一個社會大多的人都在追求做事的好處或者是效益而忽視自己的喜歡、忽視自己的熱情時,那完成一件又一件事,與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呢?

史蒂芬(左)與母親討論自己的熱愛。(劇照來源:Netflix)

彼得不知道耶穌真正要做的事
在馬太福音十六章裡,當耶穌詢問眾門徒說:「你們說我是誰?」彼得很快地回答:「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耶穌立刻稱讚了彼得,並且這個稱讚,還帶著信任以及賦予一個極大的權柄(18-19節)。

可是,這個「好像」知道耶穌是誰、知道他身分的彼得,在耶穌講述完自己將要經歷在耶路撒冷受辱,並且釘死在十字架,三天之後復活的預言時,他立刻就說:「主啊,千萬不可如此!這事絕不可臨到你身上。」(和修版)聽起來,這是一種體諒和捨不得,可是聖經記載的「動詞」是──彼得就拉著他,「責備」他。這個動詞希臘的原文翻譯成為英文就是「rebuke」(中文翻譯是:訓斥)。

原來彼得之所以被耶穌狠狠責備,是因為他狠狠責備了他的老師在先,因為他覺得老師你明明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為什麼要讓自己去經歷這種「沒有益處」(在彼得的角度來看)的事,他甚至沒有聽見,耶穌連「三日後復活」都已經預言了,他只是想著這個呼召他來得人如魚的耶穌,才短短的三年多,就要丟下我們這群門徒不管了。

所以,他沒有真正認識「基督」這個身分要完成的使命,他只是看見如果在這個身分底下,他能夠享有的一切。彼得關心耶穌嗎?他關心,但是,他卻混淆了跟隨耶穌的動機,他明白耶穌是基督,卻不明白基督真正的意義以及要做的事。

凡斯在街頭市集架設演出器材,想要邊表演邊練習。(劇照來源:Netflix)

落魄的樂團歌手遇見知音
《剎那的光輝》(I Used To Be Famous)是一部英國的音樂喜劇電影,故事敘述曾經名噪一時的樂團「立體聲之夢」前主唱凡斯(艾德‧斯克林 飾),經過20年後,他已經成為一個默默無聞的音樂人。他不斷找尋演出機會,卻始終吃閉門羹,酒吧的老闆告訴他,倘若要上台,最起碼在社群網站上要有所名氣,這樣才能讓大家慕名而來,也才有助酒吧的生意。

無奈之下,凡斯在街頭市集架設了演出器材,久久沒有正式演出的他,甚至只能用燙衣板充當電子琴琴架。第一個上前來用手機拍攝凡斯的人,竟然不是因為他的音樂,而是為了記錄這個曾經風靡一時的樂團主唱,一開演唱會便是在全世界巡迴數十場,場場爆滿,如今卻落魄成這個樣子。

史蒂芬的即興打擊激發了凡斯的創作,讓他燃起新希望。(劇照來源:Netflix)

但是早已習慣這種冷嘲熱諷的凡斯,卻在開始演奏之後,遇見了一位患有自閉症的少年鼓手史蒂芬(萊奧‧隆恩 飾),他不請自來,用鼓棒在路邊行人座椅上敲打出與凡斯的音樂合拍的鼓點,且隨著音樂的進展,史蒂芬精湛的打鼓技術也展現出來。

一陣演奏下來,凡斯彷彿遇見了一個知音,兩人在音樂上極其合拍。可是當音樂聲停止,史蒂芬的母親急忙地找來,看到自己的兒子跟一個陌生人在演奏,出於保護,她立刻把史蒂芬帶走。

凡斯誤闖在教會禮堂舉辦的非洲鼓音樂坊,再度遇見史蒂芬。(劇照來源:Netflix)

錯過最親的摯愛
遇見史蒂芬,讓凡斯的音樂夢又燃起了一點希望,他無意間再次遇到史蒂芬,是他誤闖了一個非洲鼓的音樂工作坊,在那裡凡斯感受到一種起初開始喜歡上音樂的那種純粹,一種很自然的情緒渲染在每一個學員之間,其中包括史蒂芬。凡斯在工作坊結束的時候,找到史蒂芬要求與他一起上台演出,原因是他們在街頭演出的短片,已經在社群網站上有上萬人觀看。

然而,好不容易獲得史蒂芬母親的首肯,卻在演出的時候,因為凡斯太過心急,一下子在台上唱完一首又一首,讓台下的觀眾感到不耐,出言不遜,為了保護史蒂芬的凡斯,便與觀眾起了嚴重的肢體衝突。霎時場面混亂,史蒂芬的情緒也隨之失控,這場演出就在混亂中告終。

兩人組團在酒吧進行音樂表演。(劇照來源:Netflix)

這個經驗,讓凡斯想起了當初為何離開名氣如日中天的樂團,因為他的弟弟罹患了嚴重的疾病,病榻前,凡斯為弟弟演奏,還把一只口琴贈與了弟弟,兩人半開玩笑地合奏了一會後,凡斯就要暫別投入樂團的巡迴演出。臨別前,他承諾會再回來探望弟弟,可是沒有想到,演出非常成功,製作團隊一舉又簽下十數場的演出,並且立刻出發。

年輕當紅的凡斯(右)承諾要再探望重病的弟弟(左)。(劇照來源:Netflix)

這意謂著凡斯倘若履行了與樂團的合約,就得失信於在病榻前的弟弟,不料,就在這個過程裡,他摯愛的弟弟溘然病逝。而在他腦子裡徘徊的,還是製作團隊的總監對他說的:「別讓我們等太久,這會影響我們對你的看法。」

不要讓你所愛的輕易被取代
凡斯所愛的音樂永遠不會將凡斯拒於門外,但是「成功」會,所以,他永遠要面對的是,到底「成功」才是他所愛的,還是「音樂」。

(劇照來源:Netflix)

這個問題,可以擴展到我們的信仰生命當中。我們走進信仰,讓我們全力以赴的,是這位神,還是教會裡肢體相處的相互認同?是這位神,還是站上講台與舞台時,那種在其他地方無法獲得的成就感?是這位神,還是好像交換條件一樣,我們做一點想交換上帝做一切的超級應許?最終,我們是愛神,還是愛神所能帶來的一切利益與好處?

凡斯藉著過去團員介紹,再度與音樂製作團隊的總監商議演出,這次總監又提出一個強人所難的要求。(劇照來源:Netflix)

電影裡,史蒂芬的出現給予凡斯生命最大的提醒,就是在音樂這件事情上,不要再重蹈覆轍。有時候,我們必須重新校準我們的動機,問出這個關鍵的問題:「我喜歡做這件事」還是「我喜歡做這件事為我帶來的好處或者是效益」。

如果是後者,那或許有另外一件事,可以比我們所喜歡的事帶來更大的好處或者是效益,喜歡的事就有可能被取代了。而在我們的信仰生命中,倘若沒有這樣的重新校準,就很容易在逆境、在苦難、在看不到一切好處與效益時,用其他的事物,將這位神給取代了。(編按:本片分級為16+)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