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容珍專訪】台灣旅美指揮家、美國密蘇拉交響樂團和合唱團音樂總監戴宇音(Julia Tai),最近榮獲Arts & Cultures Missoula 獎中的「New to the ZOO(新人貢獻獎)」。她感謝主,才剛搬到密蘇拉(Missoula)兩年多,就受到當地肯定,能獲此殊榮,對她是很大的鼓勵。
曾被美國媒體稱讚「沉著而充滿激情」,被公認為當代音樂界傑出創新的年輕指揮家之一的戴宇音,帶領的樂團團員全是美國人,她是唯一來自台灣的女性,她又如何帶領整個樂團?從小學鋼琴、小提琴,後來學聲樂,她是如何走上指揮這條路?
不是靠自己 有主的力量使她凡事能做
戴宇音接受採訪時表示,她最喜歡的經文是腓立比書四章13節:「我靠著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她這一路走來,不是靠自己的力量,而是靠著主作為她的後盾,讓她可以走下去,尤其在她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會想要放棄。
她從小在艋舺長老教會長大,父母親是她很好的音樂服事榜樣,如今她在音樂界有所成就,她說,她是抱持服事的心,投入自己的專業,她所做的一切都不是為了得獎,乃希望帶領團員和參與的觀眾,從音樂中得到喜樂和心靈的力量!
戴宇音回顧自己投入音樂的心路歷程,從小學鋼琴和小提琴,進學校的管絃樂團和合唱團。師大附中音樂班畢業後,她18歲出國到南加州大學進修,先學聲樂,之後唱歌劇,也因此學了很多外國語言,包括德文、法文、義大利文,這對她後來擔任指揮有很大的幫助。
老師鼓勵學指揮前 已經在教會服事
會走上指揮專業這條路,是她參加南加大室內合唱團,唱了4年,常常到歐洲演出,後來她的老師Jorge Mester鼓勵她,跟他學習指揮。
其實,早在跟著老師學指揮之前,神帶領她在教會參與詩班指揮的服事。她記得剛去美國,在Santa Monica一間台灣人建立的長老教會聚會,剛好教會需要一個指揮,她是學音樂,順理成章受邀來幫他們;一直到大四,都在教會帶領詩班,讓她有指揮合唱團的一些經驗。
其實,在她未出生前,母親就是艋舺長老教會詩班指揮,她從小看著母親指揮長大,對她來說,指揮似乎並不太難。當大四那年,Jorge Mester老師鼓勵她考慮走指揮專業的路,在其身邊學習。Jorge Mester是世界知名指揮家之一,當時才剛來南加大,擔任一部歌劇的指揮。他曾擔任茱莉亞音樂學院指揮系主任,後來在加州的Pasadena管絃樂團擔任音樂總監。
戴宇音說,她學過鋼琴、小提琴,又學聲樂,曾經思考未來要選擇哪一條路時,她發現指揮的工作可以把她過去所有的學經歷串連起來,讓她可以發揮,而且她要帶樂團,有時候還要帶合唱團。她相信這一切都有神的安排和引導,也讓她遇到很好的老師,對她的教導和提拔,讓她一步步走到現在。
後來她到西雅圖華盛頓大學攻讀管弦樂博士,決定向Peter Erös老師學習指揮。Peter Erös曾在歐洲就指揮過很多樂團,也擔任聖地牙哥的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她在學校累積經驗後,又常去觀看職業的西雅圖交響樂團排練,也認識一些指揮。她並在後台幫忙準備,甚至最後幾場音樂會,使她有機會擔任指揮。
畢業後正式進入西北愛樂交響樂團
畢業前夕,剛好西北愛樂交響樂團在徵人,不少人投出履歷,最後選出包括她在內的五位入圍者。這五位入圍者,每個人必須指揮一場音樂會,到整個音樂季結束之後。就在她畢業時,她獲得了西北交響樂團音樂總監的工作,這也是她第一份正職的指揮的工作。
戴宇音在西北愛樂交響樂團待了10年之後,剛好有機會轉到密蘇拉音樂交響樂團擔任總監。當時超過百人投遞履歷,她從丟履歷表,到面試、最後確認,花了2年時間。後來因為疫情,很多音樂會延後,直到2020年11月,才終於接獲應聘的電話。她接到後相當高興,因為密蘇拉交響樂團的編制比較龐大,大約有八、九十人,也有專屬的合唱團,每年大約有兩、三次的樂團和合唱團合作演出,她可以好好耕耘。
新任密蘇拉交響樂團 突破疫情困難
戴宇音說,剛上任時很辛苦,因為疫情美國大概一年多時間都不能夠開音樂會,所以他們都是在室外錄影,然後放在網路上,在網路辦音樂會。每一次都要找一次編制10個到13個人錄影。經過了一年,到了2021年,可以開始有20人的演出。
後來雖然恢復到樂團八、九十人可以在台上演出。她表示,因為每天都要確認有幾個團員染疫,他們能否開音樂會?如果不能開音樂會的話,就要再等到下個月。因為常常發生類似的情況,需要做調整,所以每一場音樂會都要有好幾個備案,過程雖然非常辛苦,但是一路走來,也讓她和團員之間的關係變得更親密,彼此也變得更熟悉。
當疫情過後,大部分的演出場次或是工作都恢復正常。她也向董事會提議,他們不單只開辦大型音樂會,也應該走進學校或是市立圖書館、社區,舉辦小型的室內音樂會。因此,他們進到學校表演之外,樂團的一些職業樂手,就在學校教小朋友樂器,幫助小朋友對音樂有更多接觸和認識,甚至她也邀請國高中生的小樂團和他們一起上台演出,讓他們有更多機會在職業的場合中表演。
而且,樂團每一年舉辦一次家庭音樂會,由於音樂會有故事、戲劇和舞蹈,因此很多學校把學生送來,約有兩千多學生來聽音樂會,且多是小四的學生,也讓他們能夠親近音樂,對音樂產生興趣。
一切努力不為得獎 乃為助透過音樂助人
Arts & Cultures Missoula 獎中的New to the ZOO,主要是頒給剛搬來密蘇拉不到三年,對當地文化具有貢獻的人。也因為她帶領交響樂團和合唱團,在當地辦了不同的活動,幫助學生和社區的人接觸和認識音樂,為當地的文化藝術做出貢獻因此而得獎。
戴宇音說,其實她一開始辦這些活動的動機,並不是為了得獎或是為了個人的成就感,或是使自己的表現獲得別人的稱讚,乃是單純的期待自己用音樂或是小小的樂團,帶給社會或社區最大的幫助。
至於為何獎項稱為New to the Zoo?她解釋由於密蘇拉的暱稱是Zoo,就像動物園,「New to the Zoo」就是指新人貢獻獎,也就是搬到密蘇拉不到三年,對當地文化藝術方面卻有很多的貢獻的新人。
剛到國外曾躲在被窩哭 信仰讓她不放棄
回首過去一路走來,信仰是她背後最大的精神支柱。她18歲出國,在一個陌生的環境生活,起初感覺非常孤單,沒有家人在身邊。上課的時候,語言障礙需要去克服,常常因為別人講的話她聽不懂,又很想家,也沒有人了解,而躲在被窩裡哭。她很感謝主「不管我在哪裡,主都與我同在!」靠著主作為她的後盾,讓她可以走下去,尤其在她遇到挫折的時候,不會想要放棄。
「指揮,雖然是和很多人在一起,和團員合作、與觀眾互動,或是出去與學校、機構合作,但是大部分時間工作必須自己一個人面對。」她常一個人坐在書桌前讀譜,計畫未來的節目、內容,或是找資料研究。她說,以前雖然覺得一個人很孤單,久而久之她現在喜歡擁有自己的時間,因為當她靜下來後,會更清楚自己的想法,甚至聽到神的聲音。
她說,每個指揮必須發展自己的風格。她的老師也曾說,學指揮只是一半的功課,另外一半像是投入心理學,本身要有清楚的目標,讓團員信任自己的指揮和做音樂的能力,知道如何與他們溝通,也尊重他們的專業,讓他們知道樂曲要如何詮釋?當每個團員都有清楚目標,就容易把團員團結起來。
先要認識自己能力並且相信自己
對於年輕人學音樂的勉勵,戴宇音提出幾點建議:
一、要認識自己。當她高中決定走音樂這條路時,就常常聽音樂會;只要有國外的樂團或樂手來,她都會去聽,一個星期中平均有三、四天去聽音樂會。所有能夠讓自己有開眼界的機會,可以好好保握。現在網路很發達,有很多音樂演出的影音,上網搜尋就可以聽到國外樂手或樂團的演出,不一定要到國外向老師請教。
當開了眼界,就可以了解哪些是自己最有興趣的?自己有何機會?就去走這條路。當然,一定會伴隨著挫折困難,但若真的清楚這是自己要走的路,這些挫折都可以去克服。
家人的支持 將所有事放在禱告中
二、相信自己。從小比賽得獎,常覺得需要別人的肯定,才會有信心。但她認為,最重要的是對自己有沒有信心?尤其站在樂團指揮台上,若自己都沒有信心,身旁的人很快就感覺得出來。當我們相信自己能做得到,就能帶領其他人一起投入。
三、需要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並將所有事情都放在禱告中。她很感恩父母親的支持,回想她在美國25年歷程,看起來好像運氣好,其實都有上帝的安排。有時候她也曾想過,自己為何要這麼辛苦做這些事?在她看來,觀眾不論是100人或1, 000人,只要有人聽到音樂,在心靈得到滿足,或是與神更親近,甚至解決他們生活中的不順遂,抑或是他們遇到很高興的事,又可以從音樂得到抒發,這都讓她感到「一切都值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