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05 基督教論壇報 / 台灣教會

當牧養遇上驟變的社會 如何快速回應時代? 首屆台灣基督教教育博覽會 助牧者同工找回宣講福音初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汪純怡 追蹤

【記者汪純怡/台北報導】提到基督教教育,一般都會想到神學教育或教會主日學,牧者指出,其實教會對信徒的牧養,就是基督教信仰教育。有些教會常引進巨型教會牧養門訓的課程或教材,然而對每個教會的帶領,神在呼召傳道人時已賜下異象,面對快速變動的社會、特質殊異的眾信徒、琳瑯滿目的各式教材,唯有找回初衷,「重返福音現場」,才是基督教教育的核心。

新竹聖經學院院長阮介民牧師、聖經門訓運動創客發起人莊信德牧師、東海大學美術系兼任講師羅頌恩及莊昕恬傳道7月28日下午接受訪問時,談到了台灣基督教教育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可能性。

阮介民牧師發現,很多教會第一線服事同工少有機會完整認識各個教會的成長模式,就向某一巨型教會學習,引進該教會的課程、教材,但是每個地區的教會組成份子不同,信徒的養育、福音朋友所需要的關顧也不盡相同,其實當傳道人領受呼召牧養教會時,上帝已將屬天的異象賜給傳道人,所以傳道人應做的,就是將這異象落實在屬地的層面,來帶領教會一步步成長。

阮介民牧師(左)。莊信德牧師(右)。 (汪純怡攝影)

教會如何增長?回到起初的呼召

為了讓牧者同工們面對面交流傳承,新竹聖經學院(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聖經學院)就將以「重返福音現場」為主題,舉辦「第一屆台灣基督教教育博覽會」,透過牧者高峰會、藝術展覽及當代基督教藝術工作坊,幫助牧者同工們彼此交流、思想,找回為生命宣講福音的初衷。

阮介民牧師說,教會界不缺乏交流平台,但是較少面對面的對話:「牧師,當初上帝怎麼會呼召你來開拓這個教會?如何從小教會發展到今日的大型教會?你的領受怎樣變成教材來幫助訓練弟兄姊妹?」因此,博覽會希望藉由展出不同教會的門徒培育教材,與牧者同工們重回牧養現場,並邀請各教會牧者擔綱高峰會講員,述說教材發展及教會增長的經驗,得以彼此交流。

博覽會並將回到宣教歷史的現場,讓與會者在展覽中一睹早期台灣教會的基督教教育內容,可以體驗到過去馬偕等宣教士怎樣傳遞福音信息,同時呈現當代基督教藝術的信仰圖像,讓今時的弟兄姊妹與百年前的傳道者們,超越時空看見彼此如何在各自位置上參與福音行動,見證一切的工作都是上帝在宣教!

阮介民強調,這次博覽會不是只做資料整合,而是為鼓勵牧者同工回到當初領受福音的熱忱,再次出發去搶救靈魂。透過現代多元的牧養素材,如靈修書籍、領袖訓練教材、兒童繪本等,激勵弟兄姊妹一同思想,如何與自己的信仰生命結合使用這些素材來影響世界。

阮介民分享,在牧養的路上總是希望尋找一個典範,但不是要努力變成某個巨型教會,更重要的是,我們能從不同的典範中學習如何影響自己的生命,包含福音信息、團隊建立、個體經驗等等,這次博覽會期能以創意策展的方式,繼續使人真正重返福音現場。

羅頌恩:《群眾2014/2019》。(圖/主辦單位提供)

離開繁忙世界  藉由看藝術展來靈修

這次博覽會策展人之一的羅頌恩老師說,本次的展覽,並非純藝術或純粹基督教教育材料,而是結合了宣教歷史、牧養材料、藝術靈修的一場展覽。展覽空間將分成五大主題,可看到有過去早期教會的宣教史料,有近三十年來台灣教界常見的牧養教材、QT與信仰繪本,還有當代基督徒藝術家的創作。

特別這些宣教歷史的圖文,並非是單單展示而已,藝術家會將其再藝術化,像是過去從西方或中國帶來台灣的宣教版畫、馬偕等宣教士拍下的照片,都透過再次的創作呈現新形象,得以和現代藝術作品產生交集。

本次展品之一的「聖經拼字木刻」,是1916年《臺灣府城教會報》第二次舉行聖經遊戲比賽的木製原版。早年的傳教士藉由填字遊戲來使人勤於翻閱聖經,反覆將它們摘錄、填寫在漢字的筆畫結構之中,增添圖像性的情境記憶。讀者透過這種信仰活動,認識聖經當中的關鍵字,如:愛、恩、福、義、謊、罪、悔等。

當時參加這項比賽的讀者要在每個字的每一筆劃,填入一段與該漢字有關的聖經節,目的是讓讀者從上帝的話裡,找到這些信仰的關鍵字,體會到上帝的啟示。而這次除了展出原初展品檔案,羅頌恩也據此創作《雲的異象》,用雲朵圖形包覆這些拼字內容,賦予舊史料新風貌。因為雲具備有形與無形的特性,經常是印象派藝術常用以表達仰望的意象,同時這也可作為向現今雲端化時代的呼應。

羅頌恩說明,此次藝術展的特殊之處,是一種靈修式看展。展品不是只在單一展間內展示,觀者必須要跨越不同大樓的幾個展間細細品味、思想,沉浸式、緩慢的看展。主要是對比現代科技社會一切講求快速,凡事都尋求懶人包而不加思索的生活模式,而要讓觀展者可以離開匆忙的文明世界,進到展覽當中思想福音的內容。在這趟靈思的旅程後,也可以寫下回饋,再成為展覽的一部分。

聖經拼字木雕。(圖/主辦單位提供)

科技人需要什麼?牧者想傾聽

參與策展工作的莊昕恬傳道表示,基督教教育到底是什麼?其實內容相當豐富,這次博覽會透過藝術展覽、高峰會、工作坊三種層次的活動,讓對藝術、靈修、牧養有興趣的牧者同工可以一起來說福音的故事,豐富我們對福音的認識。

其中藝術展透過傳統與現代對話,讓觀者在當中反思,甚至藉由這些史料與藝術再一次被牧養;在高峰會當中有許多牧者領袖同工的對話,不僅是在神學維度上的反思,更多希望能激勵大家對牧養的渴望跟負擔;還有高峰會將會邀請新竹科學園區的科技族群進行牧養的對話,分享科技人如何在這麼忙碌的生活節奏中,還能回應對教會生活的期待,甚至實踐職場宣教、家庭祭壇的機會。

莊昕恬說,現代人生活愈來愈忙碌,生命愈來愈容易感到疲憊、困頓,竹科人呈現出現代生活的某種極端型態,或許可看作是未來台灣科技社會人們生活的前奏,追求更快速、更壓縮的忙碌日常。期盼能透過竹科人與新竹媽媽們的分享,激盪牧者同工更多認識可以如何牧養被忙碌所壓迫的一代。

新竹聖經學院。(圖/主辦單位提供)

AI及網路基督教教育 回應當代實況

博覽會策劃人之一的莊信德牧師說,本次教育博覽會除了呈現歷史的縱深,也有當代的實況,希望能夠迅速地回應當代基督教教育的快速變化,所以高峰會中安排不同領域的基督徒專家與牧者跨域對談,議題將包括城鄉結盟、兩代傳承、教練模式、AI議題、創意網媒、科技人對話等。

例如城鄉結盟、兩代傳承的討論,是針對過去二、三十年台灣教會增長發展史的反思,因為過去對於教會增長著重的是「量」,但此次牧者對談,將會把焦點放在領袖與領袖的生命的關係,由此就帶出另一個議題來對教練模式進行反思。

此外,AI是目前最火熱的議題,但在教會內部可能還沒帶來明顯的影響,因此這次也邀請到涉略AI領域的基督徒學者,來分享AI為高等教育帶來的影響及國內外相關經驗,讓教會第一線牧者同工可以思想未來如何與下一代在AI議題上進行對話。

莊信德牧師表示,傳統認為基督教教育是在神學院或教會主日學中,但是現代人獲得基督教教育的管道多元,有的人看YouTube、有的人聽播客Podcast,所以也會請基督徒網紅,從非典型的概念來談基督教教育在形式上的變化,也從他們的眼光來看,教會在做基督教教育上有何要改變的。因為現代「教會」的邊界正在逐漸消失,本來就是當代基督教教育應當重視的現象。

「第一屆台灣基督教教育博覽會」將在新竹聖經學院舉行,其中藝術展覽將從8月14日到10月15日展出兩個月,8月18日到19日舉行當代基督教藝術工作坊,9月11日至13日舉辦牧者高峰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