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1 影響力聯盟

【數位時代看不見的傷痕】無形的網路霸凌更可怕 須提升青少年抗挫能力

檢舉
IMPACT x Malaysia 馬來西亞IAA 追蹤
张景文传道受邀在校园分享霸凌课题。(圖/受訪者提供)
馬來西亞的一項霸凌資料報告顯示,從2012到2015年之間,有超過1萬4000宗校園霸凌事 件,而且正在逐年增加(資料來源:東方日報2023年6月20日報導)。

【記者張彩微採訪報導】展新關懷協會創辦人張景文傳道表示,從過去到現在,校園霸凌一直存在於校園中。只是近年來媒體的疏導,加上政府開始設定條律對付霸凌者,大家對校園霸凌開始有了警覺性。

張傳道分享到,一個人被超過兩個人或以上(一個群體),以肢體及言語欺凌等形式持續性或反復性進行欺負或騷擾,造成身體或心理的傷害,這就霸凌行為。

關係霸凌比肢體霸凌更可怕
張傳道指出,現在青少年的霸凌行為從肢體霸凌轉移到言語及關係霸凌,甚至進行網路霸凌。因為這些無形的方式,沒有實質證據可考究,可讓霸凌者免於法律的責罰。

其中,以關係霸凌最為常見,即是排擠孤立、聯合他人來對付某人,這一類型的霸凌往往牽涉到言語霸凌,包括取綽號、製造威脅、散播謠言、肢體或言語攻擊。這是校園中最不易發現的霸凌行為,會造成他人心理受傷,傷害程度有時會比肢體霸凌還嚴重,對成年後的人生也造成一定影響。

张景文传道與學生對話

網路霸凌是網路時代新興的霸凌型態,利用網路散播不雅圖片、謠言中傷同學、留言使人心理受傷或感到恐懼。網路霸凌的傷害嚴重而深遠,因為它可以在網上迅速而廣泛地傳播,對於被霸凌者,這些傷害性的資訊都難以徹底刪除,讓受害者長期籠罩在焦慮的陰影中。

在一些極端情況下,網路霸凌甚至導致他人自殺。張傳道認為,網路霸凌在馬來西亞青少年當中需要被重視。相對起新加坡、臺灣、香港及中國,馬來西亞政府及相關單位對網路媒體的控管還是有待改善的。

網路上一些不良事件的發生,以及一些網紅不正確的言行都會影響著學生的盲目跟風及模仿。因此,教導青少年如何善用社交媒體也是至關重要的課題。張傳道常在講座中鼓勵青少年“不點贊”、“不留言”、“不分享”的方式,並鼓勵他們說造就人的好話來鼓勵人,避免自己成為霸凌者。

無意傷害卻成霸凌者
在張傳道所接觸過的校園霸凌個案中,大部分的霸凌者都不是蓄意要傷害他人的,他們往往在無意識、後知後覺的情況下變成了霸凌者。或許出自於好玩的心態或尋求刺激感,亦或是受到網路媒體的影響,跟隨潮流如惡作劇(Prank)、模仿留言而做出的霸凌行為。

他透露,校園中一定會有好幾個“大哥大姐型”的學生,這些學生往往具有顯著的領導力及影響力,他們會利用自己的“勢力”去對自己不喜歡的人做出攻擊行為,包括分群結黨、孤立、抵制或排擠同學,散播不實謠言中傷同學,更甚的是有的還會拳打腳踢、毆打弱勢同學、搶奪財物等。

這種情況下,霸凌者與被霸凌者之間的權力不對等,被霸凌的受害者大多有自卑,懦弱,孤獨等性格,長期隱忍也不敢反抗。

张景文传道受到学生的喜爱

喚醒杜絕霸凌意識
張傳道過去在各地以“你是霸凌者”為主題,來喚醒學生們杜絕霸凌,避免成為霸凌者。他坦言,教導學生分辨霸凌及清楚霸凌給被霸凌者帶來的傷害,不讓自己成為霸凌者,是解決霸凌的關鍵之一。

在人際關係及群體生活中,對身邊的同學付出愛與關懷,多關注那些安靜、低調及不合群的同學,讓他們感受愛與接納。事實上,任何形式的霸凌,都是有跡可尋的。孩子所受的教育和管教的方式、家庭因素、個人因素、學校因素和社會因素,都可能造成霸凌事件的發生。

张景文传道

時代的快速發展,許多家長忙於工作疏忽了對孩子的教育,而有的家庭本身存在如父母離異,早逝、家庭暴力等問題,孩子的行為都是從大人即父母及師長等身上學來或模仿的。長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導致孩子受到情緒創傷進而出現偏激行為。

張傳道坦言,霸凌行為難以界定,有時候家長和老師難以介入採取幫助、懲罰或改進措施,是因為有些人在遭受霸凌後,為了保護自己,而去霸凌別人;也有些人,不直接參與霸凌,他們對事件漠不關心,孤立被霸凌者,這樣的行為也是一種關係霸凌。再者還有一些人,出手幫助被霸凌者,卻也因此被霸凌。這些角色的改變使霸凌事件中的關係複雜,對錯難判。

面對霸凌所需採取的措施
張傳道表示,在處理霸凌的個案中,除了可以告知校方及父母,青少年們也可尋求輔導員、協力其他資源如政府、私人機構或教會青少年輔導進行協調。他以自身處理霸凌個案為例,首要會與霸凌者及受害者雙方父母約談,給與警告及疏導,在雙方父母及孩子的共識下,協議和好。

若涉及肢體衝突與傷害,張傳道鼓勵家長與學生向警方備案。備案與報案的差別在於霸凌者暫時不會受到法律對付,也不會被校方懲處及開除。備案是為了避免類似的事件再發生,也可以對霸凌者起到震懾作用,在接下來的日子不再重犯,否則將受到法律對付。同時,家長也可以拿著備案報告向教育部投訴,引起校方的重視與介入。

张景文传道受邀在校园分享霸凌课题

幫助孩子建立保護機制
張傳道也指出,有些學生成為被霸凌的對象,甚至有的人長期被霸凌,通常是某些類型學生。如轉學者、家境不好、成績差等或是一些被指為不合群者,待人處事不夠圓滑,說話態度惡劣引起他人反感的學生,最容易遭受到霸凌。

現代的孩子都被父母過度保護,抵抗壓力與挫折的能力較低、自我形象低落並自尊容易受傷害。面對這些青少年,張傳道會帶著他們一起去露營、登山等,借著各種活動的挑戰,加強青少年面對挫折與失敗的能力。

以親身失敗的經歷,引發少年人進行思考,讓他們自己找到解決問題的方式。再者,以“不受傷的練習”方式和情緒管理教育,來提升青少年的心理素質!

提升青少年抗挫能力
張傳道強調,人身上特定的性格與行為是不能輕易被改變的。在遭遇霸凌後所受到的情緒創傷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被治癒。但是,可以透過一些課程,借著活動及環境的體驗及輔導技巧,適時給予鼓勵,提升青少年自我價值感,喚醒他們內在強大的自我。

這樣可以幫助他們抵抗壓力及挫折。上帝賦予人有無限的潛能,有了強大的心理素質,碰到困難與挫折也就學會自我調節。

同理與諒解走入青少年內心
現代的青少年即便是在充滿愛的雙親家庭成長,親子間的關係依然淡漠,青少年孩子還是不會輕易向父母表達感受。張傳道希望父母若是想要走進少年人的內心,必須學會從同理和諒解的角度去聊天。

特別是基督徒的父母,對青少年不要總是與他們談“罪”,不要把焦點放在青少年的各樣行為問題,反而應該在談天過程中多給與肯定與讚美。他也建議父母可以帶家中孩子到他們喜歡的場合,例如:咖啡廳,好好與孩子們聊天。最好是一起出外旅行,或一起進行孩子喜歡的愛好如打游戲、做運動等,在輕鬆玩樂中瞭解自己的孩子。

霸凌课题在校園需要被關注

談天的過程中,用表達感受來取代指責,把句子中的“你”換成“我”,例如:你若繼續這樣下去,以後怎麼辦?換成,我看到你這樣會很擔心難過。這樣的溝通方式, 或許一兩次不能見效,但只要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孩子就能學會敞開心扉,與父母分享感受。

另外,要確保和青少年有個愉快的交談,父母及長輩需要耐心聆聽,讓孩子把話說完。避免預設立場,過早判斷結論。透過發問問題,來瞭解事情的真相及青少年的感受,再給予疏導和勸勉。

可以“選擇”成為一個好人
在過去的校園講座中,張傳道發現其實有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希望自己可以做個好人。他相信,大部分的少年人都不會有意識或刻意的去做出傷害他人的舉動。同時,他也透過那些曾經成為霸凌者的青少年自白中瞭解到,這些青少年也為他們過去霸凌他人而感到懊悔,並且立志改過自新。

張傳道在杜絕霸凌的課題上,呼籲每個青少年不讓自己成為霸凌者是一個選擇,他希望每個人都“選擇”成為一個“好”人。杜絕霸凌並不單只是校方責任,父母在家給予孩子們的關懷與愛,及加強孩子們對道德與行為的約束力,才能給青少年健康及安全的成長環境。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