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中陵(新北市五華國小教師)
月前,教會高中少年阿肯告訴主日學俊良老師:「想從台北走到宜蘭!」俊良問我有什麼想法?「太好了!我也想跟。」就這樣,一位偽大叔(高中生)加上兩位真實大叔,三人打鐵趁熱,兩天一夜的淡蘭中路朝聖旅行,說走就走!
近幾年,地方政府與民間組織大力宣傳淡蘭古道,以雙扇蕨圖樣作為步道識別標誌,規畫完善路線,漫遊林間水畔,適合健行遠足,領略思古幽情!
淡蘭古道大致分為北路官道、中路民道和南路茶道,由北而南,步道四通八達。我們選擇旅途靜謐的中路,全長約60公里。起點在暖暖,沿路經過平溪(十分)接往雙溪(柑腳、泰平、灣潭、坪溪),終點在宜蘭外澳海濱。
編按:「淡蘭古道中路」分為兩種路線,作者此行結合兩種路線行進。
1.「暖東舊道」路線:
暖暖火車站→暖東峽谷步道→暖東舊道→五分山步道→運煤道→番仔坑步道→平湖西步道→平湖東步道→大坑山稜線步道→上內平林步道。
2.「蘭入山孔道」路線:
中坑古道→枋山坑古道→闊瀨古道→崩山坑古道→北勢溪古道→灣潭古道→烏山越嶺古道→坪溪古道→石空古道。
週一清晨搭乘首班捷運到台北,轉搭火車到八堵,再轉公車到暖東峽谷,三人從這裡開始起步。東勢坑溪將溪床下切,兩側形成峽谷地形,雖無太魯閣壯麗,但可在峽谷內感受清風徐徐。
越溪上行至暖東舊道,倏忽迎來山友拎著一隻小動物,未開眼,毛稀疏,是白鼻心。聽山友說牠遺落在步道上,不知是走失,還是被風雨沖落。一時不知如何處理?山友只好放回路旁草叢,看媽媽會不會回頭找寶寶!
暖東舊道的石砌或土木階梯,看得出修葺者的用心,就地取材,不破壞原始路貌。步上嶺頭福德宮,這裡是高點,凝視望遠,視野開闊。步道兩側滿是高大的台灣桫欏或是筆筒樹,可見這裡雨量水氣充沛。
從嶺頭一路下至十分,這裡是淡蘭中路最熱鬧的景點,無論是放天燈、看火車或走吊橋,尤其國外旅人熙熙攘攘,好不熱鬧。昔日同事陳主任調往十分國小服務,原想給個驚喜,可惜撲空,只好通個電話問候。
中午過後,短暫陣雨,稍作停留,走往番仔坑步道,這裡又名千階嶺,想當然爾,千階只有流汗的份。這條路徑大致沿著稜線,大樹盤根錯節,蔚為生機蓬勃。抵達國旗嶺最是特別,小小山頭旗海飄揚,彷彿萬眾一心。往下望去,就是剛剛路過的十分老街,景色宜人。或許千階嶺往來的旅人並不熱絡,以致苔癬地衣青翠厚實,像極了層層鋪滿綠意的地毯。
好不容易再度下山。原本計畫接續內平林步道,但還要三度上行,決定不走了,腳實在酸啊!大叔們走捷徑,直接穿越平雙隧道。走在隧道內,不用上上下下,只要安分向前,循著出口光點就行。留點體力,明天還要出發。
出了隧道,是內柑腳,嗎哪山莊就在這裡。我印象依然深刻,從前學生時代,教會有次舉辦營會,也是在嗎哪山莊。記得那晚夜遊,成群螢火蟲在路邊飛舞,一閃一閃的,螢火點點,景象到現在都還清晰。天未暗,三人安抵落腳夜眠的柑腳民宿:山明水舍。這裡也是崩山坑古道的入口處,第二天從這裡,繼續雙腳齊步走。
天亮即起,第二天的路程遠較第一天來的長。崩山坑古道,是淡蘭古道第一條以全手作方式修復的示範步道。早年這條路徑連接柑腳和泰平兩地聚落,人聲鼎沸,可惜煤礦收坑,結束風華年代,人口外遷,現在柑腳的柑林國小僅剩十多位孩子,而另一端的泰平國小,早已廢校多年。
崩山坑的美,在於沿途保有先民遺址,耕地、駁崁、古厝和石拱橋。沿途流水潺潺,滿眼青綠。步登到達風口鞍部,可續接多條岔路,形成徒步旅行變化。
往下沿著北勢溪的上游支流料角坑溪,我們續往泰平。最美的石砌拱橋終於到了,這橋建於1950年代,早期當地居民有感於原有木橋年久失修,便集資從虎豹潭採石,同力造橋。
很奇妙,離石拱橋不過數百公尺,出了步道,竟接上泰平國小的後方通道。如果不說,沒人知道這裡是桃花源的入口,彷彿穿越時空。
泰平雖已廢校,但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活化利用,將校舍租給親子共學團使用。長期駐點在這的共學團老師,為我們介紹此校建築的特色;原來在教室水泥抹牆內,暗藏過去的人字砌石,因為敲除,古老石牆才重見天日。石頭厝的特點就是冬暖夏涼,在這教室內的感受格外明顯。
近午時分,拐進泰平派出所,入內詢問警員:「有飲水機可以裝水嗎?」警員馬上熱心回覆位置,看來應是經常接待山中旅人。狹小室內擠了三個人坐著閒談。其中一位大姐,看我們手持登山杖,知道我們是來爬山的,問我們接下來去哪?幾句寒暄,裝滿水壺,我們三人就出發趕路,接往北勢溪古道。
就在產業道路,一台「歐兜邁」騎到我們身邊招呼,原來是剛才那位在派出所的大姐。大姐說:「我家就在前面,等一下你們會經過我家!」我沒來得及反應說些什麼,只是微笑致意。
沒多久,果真經過。大姐手裡拿著一袋芭蕉,好心要送給我們在路上享用,我們欣然接受,這就是庄腳人的熱情,自家土產最好!後來在路上,除了背包裡的麵包,這些芭蕉成了最棒的果腹聖品!
北勢溪古道和灣潭古道,路途多沿溪而行,水勢也漸深漸廣。不知不覺,時間竟已下午三點半,距離天黑只剩數小時,接著還有烏山越嶺、坪溪古道、石空古道,不免心底有些慌張。
不巧的是,午後陣雨又來了,要趕在落日前,踏上外澳海邊,恐有難度。我建議隊友,不然今天就此結束,搭最後一班小巴公車(一天只有四班次)結束回到雙溪市區。反正登山界那句名句:「山永遠都在!」改天再補行程好了。
在灣潭站牌旁的無人商店棚內躲雨,順道投了硬幣喝瓶黑木耳露,等了十多分鐘,雨很快也就停了。這時來了一對夫婦,剛剛才在步道途中擦身問候。夫婦知道我們要去外澳,但不知此時我已打消念頭。俊良問他們夫婦:「你們還有要去坪溪嗎?」
他們說:「原先要去,但下雨了,不去了,要回家了。」我看他們準備要開車離去,突然一個念頭閃過:或許可以搭便車,少走一段路!
我客氣地問先生:「可以載我們三個去坪溪嗎?」(這樣可減少約一個多小時的腳程)先生爽快答應。真是遇到天使啊!
就這樣,我們三位大叔,搭著便車,約十多分鐘就到坪溪烏山62號民宅口,不少車輛停在停車場,還有大巴士,這裡果然是熱門登山口。
下過雨的坪溪古道,恍如迷霧森林,煙雨濛濛。之前我來過兩次,但都晴朗明亮,其中一次還下到溪裡走水路,平淺水面甚為沁涼。但現在像是在趕集,美景暫時拋一邊了。還好,坪溪古道不似稍早山徑,大多寬敞易行。
接近傍晚五點多,最先是聽到海潮聲,再來是瞥見龜山島。我知道,外澳到了。兩天的路程,除了一段「偷吃步」走隧道,一段搭便車省越嶺,我們三位大叔的雙腳,竟也完成60公里的徒步旅行。真是感謝沿途天使們的善心,他們的舉手之勞,讓我們化險為夷。
兩天一夜的朝聖,重點不在登門拜訪哪些聖地!而是一個微小的信念,通過他人的回饋與鼓勵,成為一股勇氣與動力,再加上一點挑戰,一點付出,一點享受,最終成就極重無比的滿足與喜悅。原來,你我也都可以往自己心中朝聖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