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中華台北代表團在本屆杭州亞運贏得佳績,日前中華健兒凱旋返台時,蔡英文總統指示派出兩架F16軍機伴飛護送,並邀請參與杭州亞運的教練及國手,參加雙十國慶大典,接受國人的喝采與尊榮;而在人生的馬拉松賽事中,如何從運動員賽場上的表現得著啟發,活出豐盛有餘的生命?
從教會啟蒙運動興趣及發掘出恩賜,後來還以體育資優生的身分考進交通大學,成為校內籃球校隊隊長的桃園龍潭沙龍浸信會潘俊達牧師受訪時表示,在他小學的時候,教會的牧師因看重運動可以讓孩子們發洩體力及鍛練體魄,於是就在教會設置了籃框,和他一樣的孩子們下課後,就聚集在一起尬球;念高中的時候,他就進入籃球校隊,由於清大及交大有體資生的升學管道,他便選籃球這個術科項目,後來也順利錄取交大。
在教會運動啟蒙 看見撒種禾場
也因為從年少就投入運動,所以潘俊達不但在教會跟兒少及年輕人推廣運動健身,也連結龍潭眾教會的牧二代,共同舉辦創藝學校籃球班及街舞班。明年1月就要接任浸信會聯會青年部長的潘俊達,更在亞運期間籌辦了首屆的「全國浸會盃三對三籃球賽」,每一支參賽隊伍除了浸會青年,大部分都是福音朋友,從國高中到社青都有。潘俊達也發現,「台灣愛運動的年輕人,很多都還沒有信主,運動真的是很大的撒種禾場!」
潘俊達說,很多人是在中華亞運三對三男籃拿到金牌之後,才發現「原來平常大家在教會或是社區的籃球場三對三鬥牛,還可以出國比賽,為國爭光!」他說,以亞運的三對三男女籃,除了年齡限制必須在23歲以下,身高完全沒有限制。感謝主,由於他在交大籃球校隊的歷練,讓他親身感受到學生運動員,在兼顧課業及持續進行訓練的辛苦。
白天讀書,晚上及假日練球的大學籃球校隊生涯,讓潘俊達習得運動團隊和個人技術的專業技能,這幫助他在後來他獻身全職事奉後,能夠結合運動團契及信仰進深,幫助所接觸到的兒少及青年人,透過運動不但健身、交朋友,更能在過程中經歷神。
潘俊達說,直到現在,他都會跟桃園地區的青年職場信徒及教會的傳道人固定一起練球及打球,他們希望可以組隊參加社會上的比賽,並在過程中傳福音。
潘俊達說,很多人有所不知的是,三對三的籃球比賽的賽制(進一球一分,三分線外進球給兩分),若是像中華隊在對卡達的冠軍賽,從落後7分的逆境中要把比數追上是非常不容易的,追上後還能逆轉勝,更是需要發揮極大的抗壓性及團隊合作。不單是技術層面,更是強大心理素質的展現。
至於在3000公尺接力滑輪溜冰獲得金牌的黃玉霖,潘俊達認為,這種在運動場上奇蹟般的逆轉勝,給予基督徒的啟發,就是「豈不知在場上賽跑的都跑,但得獎賞的只有一人?」(參哥林多前書九章24節)提醒我們無論是在運動場還是人生賽場,在抵達終點壓線之前,要避免「以為已經得著」的驕傲,必須戒慎恐懼、戮力以赴;而這也正是箴言十六章18節「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給予我們的提醒。這也啟示我們,團隊中的每一個人都很關鍵,發揮「萬事互相效力」的團隊合作,才有機會奪標,運動及人生賽場皆然。
抵達終點前 避免「以為已經得著」
至於選手逆轉勝背後的驅動力及特質為何?潘俊達認為,就是「竭盡全力向著標竿直跑」的信心與行動。無論最後的結局為何,就是拚完全程,這也是運動家的精神與態度。像是空手道選手谷筱霜,在最後倒數一分鐘,還落後5分,若是從人的經驗法則,應該是追趕無望了。
潘俊達也以這位布農族青年不輕言放棄的精神,鼓勵那些在人生舞台上,正遇到看似又大又難的逆境及挑戰的人,要靠著信仰的幫助,鼓舞自己也在眾人面前活出「不要對神說,我們的困難有多大,而是要對困難說,我們的神能力有多大」的靠主得勝見證,「在人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參馬太福音十九章26節)。
得勝要服事人 低谷中亦不喪膽
另外一位讓潘俊達印象深刻的亞運選手,就是為中華隊拿到近半世紀以來首面銀牌的排灣族拳擊國手賴主恩。潘俊達注意到,從預賽開始,賴主恩每次打贏對手後,都會特別幫對手拉競技場旁的桿子開一條路,方便對手可以順利退場。這個看似是很小的動作,卻讓他領受到「尊榮以前,必有謙卑」(參箴言十八章12節)。即便最後輸掉了金牌戰,賴主恩也為自己加油及為對手鼓掌,這展現出謙卑服事人的態度和精神。
潘俊達說,亞運賽中不乏敗下陣鬱鬱寡歡的選手,甚至有的還滿臉慍色,連跟對手致意都省略憤而離場。但也有勝利者以贏家之姿,強抱落敗的一方,對方則是覺得突兀,整個場面就非常冷。他表示,運動賽場如同人生,在志得意滿時,常會得意忘形心生驕傲,落敗的時候,好像人生就此崩塌;但運動場及人生旅程本就有起有落,無論輸贏都要為自己加油,也給旁人鼓勵,讓別人因你而蒙福,活出謙卑服事及靠主得勝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