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康(高雄標竿教會主任牧師)
經文: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2)
人活一生不能沒有朋友,也無法忽略朋友對自己的重要。以前有「孟母三遷」的典故,怕也是自己孩子交到壞朋友才寧可搬三次家吧!聖經也叮嚀我們「濫交朋友的,自取敗壞(箴18:24)」那麼我們要問:耶穌對我們的交友有何看法?從祂的眼光來看,我們應當有怎樣的交友觀呢?
交友不是結黨,基督徒不能沒有朋友,但是不能結黨
有些情況跟交朋友很類似,就是結黨。三五好友彼此交情好到一個地步,就結為「死黨」。做什麼事幾乎都是同進同出,形影不離,甚至到了不分是非對錯的地步,反正我們既然是一黨,大家統一步伐就對了。這樣好不好呢?其實是不好的。
聖經對結黨是期期以為不可,保羅曾經這樣嚴厲地說到結黨的壞處:
弟兄們,我藉我們主耶穌基督的名勸你們都說一樣的話。你們中間也不可分黨,只要一心一意,彼此相合。因為革來氏家裡的人曾對我提起弟兄們來,說你們中間有分爭。我的意思就是你們各人說:「我是屬保羅的」;「我是屬亞波羅的」;「我是屬磯法的」;「我是屬基督的」。基督是分開的嗎?保羅為你們釘了十字架嗎?你們是奉保羅的名受了洗嗎?(林前1:10-13)
保羅說的很清楚,結黨就是把自己歸屬於某個特定人,以他馬首是瞻,惟命是從,這是不可以的。因為基督徒是屬神的,我們是奉基督的名受洗,是基督為我們死在十架上拯救我們,我們已經歸入基督了。基督既然沒有分開,我們在基督裡也不可以分開,應當一心一意彼此相合。
我曾親眼目睹這樣遺憾的事:以前有些基督徒在一起很要好,感情好得不得了,這原本很感恩。但後來其中有些人跟教會牧師起了衝突,為了抵制,大家就說好禮拜天都不要去教會做禮拜,除非牧師答應他們的訴求。其實基督徒做禮拜是為了敬拜神,不是要給牧師捧場,朋友做到這個地步,已經是在結黨,因為只講義氣,沒有是非。
朋友不是互相利用各取所需,而是彼此勉勵追求成長
有些人以為做朋友就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等到沒有利用價值就一腳踢開,已讀不回,這是很大的誤解,這樣的朋友也做不長久。朋友在一起應當是為了彼此勉勵砥礪德行追求成長,所以幾千年前的孔子就有所謂「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他鼓勵我們要多跟正直的人,誠實的人,與見多識廣的人在一起做朋友,這是與你有益處的,可以成為我們人生中成長的養分。少跟走邪門歪道的人、讒媚奉迎的人、還有花言巧語的人交朋友,有多遠離多遠,因為跟他們在一起都是有害處的。
同理,聖經也說:「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慾,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提後2:20-22)我們都渴望做貴重的器皿,但唯一的條件就是要自潔,脫離卑賤的事,但一個人容易軟弱退後,容易灰心失望,都需要益友同伴彼此扶持鼓勵,所以耶穌要我們去找「清心禱告主」的人做好朋友,這樣他才能為你禱告(不是找你喝酒),一起追求屬乎主的公義、信德、仁愛、和平,彼此成長。
不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跟我們做朋友,有一同追求主的心志是最重要
因此,「同那清心禱告主的人追求公義、信德、仁愛、和平。」這句話也解答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應當要找什麼樣的人做朋友?首先,這句話已經清楚告訴我們不是什麼樣的人都可以跟我們做朋友,聖經並不鼓勵朋友愈多愈好,質遠比量還重要。其次,要找「清心禱告主」的人最重要,可以一起禱告向神支取恩典經歷神,這是非常甘甜的;但對方不是基督徒也不是要劃清界線,只要他為人正直誠信不歪哥,和你理念相同有一樣的價值追求,也可接納為朋友。只是你軟弱時他沒辦法為你禱告,你卻要為他禱告,找機會帶他信主。
有些人是你應當遠離的,跟他做朋友,到最後只會毀了你自己
歸納整本聖經的教導,至少有三種人應當遠離不能做朋友,否則到最後會賠上自己悔不當初:
第一、傳異教的:若有人到你們那裡,不是傳這教訓,不要接他到家裡,也不要問他的安;因為問他安的,就在他的惡行上有分(約貳10-11)。對方傳異教會讓你失去基督的救恩,還是劃清界線最好,免得被他影響最後一起沉淪。
第二、表裡不一,裝模作樣不真誠的:不管是使徒保羅說的假弟兄、假教師、假使徒或是耶穌講的假先知,身份頭銜雖有不同,但行事為人都有一個特徵,就是講一套做一套,總是言行不一、表裡不一,做人都裝模作樣,假假的不真誠。耶穌要我們小心提防這些人,36計走為上策,早早遠離他們最好,免得被他們感染最後一起完蛋。
第三、反覆無常的人:我兒,你要敬畏耶和華與君王,不要與反覆無常的人結交。(箴24:21)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我們自己需先立志做個敬畏神的人,自然想跟清心禱告主的人在一起做好朋友,同時應當遠離那些反覆無常的人。所謂「反覆無常」並不是說一個人說過的話都不能改變,而是一旦主客觀情勢變更,我們不得已做出了改變,需要有個值得他人理解與信任的好理由,應當盡力溝通取得他人的諒解。若他自己講過什麼話總是變來變去,一會這樣一會又那樣,連他自己也不當回事,被人家質疑為何前言不對後語,不是閃躲牽拖就是沉默不語,完全不回應,這樣就是反覆無常(沒有誠信),不值得結交了。
朋友之間的道義與忠誠是極其重要的,這也是耶穌所看重的
耶穌有段話論到朋友,讓我們看見祂看待朋友是極其看重道義與忠誠的:
「人為朋友捨命,人的愛心沒有比這個大的。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就是我的朋友了。以後我不再稱你們為僕人,因僕人不知道主人所做的事。我乃稱你們為朋友;因我從我父所聽見的,已經都告訴你們了。」約15:13-15
耶穌把那些忠心追隨祂的門徒稱為朋友,不但提到祂要為朋友捨命,而且說要把祂知道的事都告訴門徒,毫無隱瞞。如此朋友間的道義與忠誠,為我們立下美好典範。
不只是耶穌。在舊約,上帝把亞伯拉罕當作朋友(雅2:23),所以祂說:「我所要做的事豈可瞞著亞伯拉罕呢?(創18:17)」有趣的是,當上帝把所多瑪和蛾摩拉即將被滅的事告訴亞伯拉罕時,他並沒有順口回應「願主的旨意成就」—他還不同意呢!於是他跟上帝展開了討價還價的拉鋸戰:若有五十個義人能否豁免不罰?四十五個義人?三十?二十?到十個義人能否豁免?他一直祈求上帝能放過他們不要降災,甚至還「道德綁架」上帝:「將義人與惡人同殺,將義人與惡人一樣看待,這斷不是你所行的。審判全地的主豈不行公義嗎?」綜觀這段對話,與其說是主僕之間,的確更像是朋友之間的對話(創18:20-33)。
總之,觀察耶穌在世為人的日子,常常很多人跟著祂或求助於祂,但祂的朋友其實並不多,能和祂掏心挖肺的也是極少數,但都是理念相同誠實正直的人,像彼得雅各約翰,可以理解耶穌的交友是非常慎重的。因此我們也應當慎選自己的朋友,該遠離的就應當遠離,該親近的就應當親近,對朋友盡忠誠講道義,在主裡一同追求成長,相信我們會因著朋友而擁有一個蒙福的人生,終身獲益不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