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壯年上班族胃食道逆流多 醫師提醒小心變成巴瑞氏食道癌前病變
2023-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醫療健康

青壯年上班族胃食道逆流多 醫師提醒小心變成巴瑞氏食道癌前病變

檢舉
鍩虹潱鏁欒珫澹囧牨 本報訊 追蹤
鄭群翰醫師提醒胃食道逆流可能發生的病變及預防、治療。(圖/台東馬偕醫院提供)

【本報訊】常常聽到有人胃食道逆流,據國健署統計資料,台灣25%人口罹患胃食道逆流,等於每4人就有1人有此困擾,且人口比例還在逐年攀升。醫師指出,長期胃食道逆流不僅是腸胃不適的問題,它也可能引發食道病變,以及演變為食道癌的風險。

台東馬偕胃腸肝膽科鄭群翰醫師表示,最近有一位41歲的男性上班族,本身沒有抽菸、酗酒或嚼檳榔的習慣,但因工作繁忙、長時間面臨高壓力,飲食習慣不規律,因而經常出現胃食道逆流的症狀,最近由於上腹部疼痛的加劇來就醫,並接受了胃鏡檢查。發現食道與胃的交會處,不僅有食道潰瘍,還出現了「鮭魚色斑」變化,切片證實為「巴瑞氏食道病變」合併分化不良。這是食道腺癌的癌前病變,幸運的是現在健保已通過「食道燒灼術」治療,結合藥物控制,目前症狀已好轉,追蹤胃鏡檢查病變也被完整消除。

巴瑞氏食道病變有別於其他慢性病,好發在壯年族群,因為正值努力賺錢高壓工作的階段,加上不當的飲食習慣,長期胃食道逆流而造成。鄭醫師提醒民眾,若經常性胃食道逆流有一段時間,應接受進一步檢查,提早斷絕癌前病變的威脅。

台灣胃食道逆流比例高

「胃食道逆流」成現代文明病,不少人都受火燒心所苦。 根據資料統計,在台灣,胃食道逆流的盛行率約5--24.6%,顯示每4人當中就有1人有胃食道逆流,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根據衛福部指出,胃食道逆流出現症狀,主要是引起胃內容物重複違規逆向流入食道時,患者可能出現的不適症狀,如:心口灼熱--所謂:火燒心、胸骨後疼痛、咽部灼燒感、聲音嘶啞、食道異物感、吞嚥困難(吞嚥會痛)、噁心、反胃、溢酸水及咳嗽等,甚至在檢查時可發現「逆流性食道炎」的炎性病變

胃食道逆流的不適症狀,雖然並不會立即危害生命,但長期性的「逆流性食道炎」,仍有造成大量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若不予治療,可能會引起食道狹窄,及巴瑞特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的病變,進而提高罹患食道癌的機率。

避免食道病變及早發現治療

台東馬偕胃腸肝膽科鄭群翰醫師說明在東方族群,約有0.8-6.2%的胃食道逆流患者會發展成巴瑞氏食道病變。主要原因是長期胃食道逆流,導致食道受到胃酸的反覆刺激,進而引起發炎潰瘍和形成柱狀黏膜的變化,而產生的一種「巴瑞氏食道病變」。一旦形成食道病變需儘早治療,避免致癌風險。

巴瑞氏食道病變的發病與多個因素相關,危險因子有年紀、性別(男女比約2:1)、胃食道逆流的症狀(越嚴重或時間越久)、食道疝脫、中廣型肥胖、抽煙酗酒、家族史等。初期的病變通常不會表現出明顯的症狀,對健康影響較小,但必須警惕巴瑞氏食道是一種癌前病變,當合併低度分化不良(dysplasia)時,每年有9-14%的機會發展為食道腺癌;要是進展成高度分化不良,則有超過40%的機會變成癌症。因此,對於巴瑞氏食道病變,必須密切追蹤並接受治療,切勿掉以輕心。

平常維持良好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

統計一年約有10多位「巴瑞氏食道病變」患者成功接受「胃鏡執行熱射頻食道燒灼術」的技術與儀器治療,其中以男性為主,年齡介於29歲到66歲之間,中位數為51歲。目前此治療正式納入台灣的健康保險全額給付項目,替患者省下7至14萬元的醫療費用,造福巴瑞氏食道病變患者。

鄭群翰醫師也進一步建議,若本身已有胃食道逆流問題,平常須維持良好的飲食習慣及生活作息,避免刺激性物質、含糖食物、高脂飲食、抽菸喝酒、飲食定時定量、不可暴飲暴食、避免吃飽馬上躺下 ,生活作息規律,避免神經緊繃、熬夜 。才是改善症狀及避免惡化之根本之道!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