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7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教會錯誤對待創傷倖存者的四種型態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編譯 樂以晴 追蹤

【特約編譯樂以晴/報導】前年九月,澳洲新頌教會(Hillsong Australia)兩名女會友,向媒體訴說在教會所受到的傷害……凱瑟琳(Katherine)曾遭到同教會一名會友性侵,安娜.克倫肖(Anna Crenshaw)曾遭到醉酒且已婚的敬拜領袖猥褻,但教會卻未給予她們足夠的支持。事情披露後,該會創會牧師布萊恩‧休斯頓先是宣布將在教會推動不當性行為和防止騷擾的強制性培訓、強化同工行為準則與問責制度,後來也因其他投訴事件從教會董事會辭職。

加州臨床心理師奧黛麗.大衛海瑟博士(Dr. Audrey Davidheiser),多年在諮商中心接觸許多創傷倖存者,提供以信仰為根基的治療。她呼籲教會界應更誠實地看待問題,這些指控可能不僅針對新頌教會,其他教會也可能面臨類似問題,只是新頌教會因其知名度受到更多關注。

奧黛麗希望藉由關注這項議題,並根據諮商個案經驗,整理出教會錯誤對待創傷倖存者的四種型態,呼籲基督徒群體加倍關心那些受傷的人。

一、未能體認性侵的嚴重性
性侵摧毀了倖存者的自我價值。神照自己的形像造人,人的受造奇妙可畏,但性侵卻將人貶低為只是滿足下流慾望的容器,輕蔑神所賜性的禮物,並帶來許多問題的可能性,如意外懷孕和墮胎。

倖存者如何在經歷如此暴力行為後繼續生活?他們被強迫屈從,又怎能恢復喜樂?我們可以在大衛王的女兒她瑪身上看到這種轉變。她曾是一位自信的公主,但後來變得鬱鬱寡歡(撒母耳記下十三章8-20節)。遭性侵後,她瑪甚至無法清楚說出自己經歷了什麼,只能籠統地表達(16節)。

類似後果在21世紀中仍然存在。我曾與一些創傷倖存者交談,他們的保護機制導致他們遺忘自己的創傷。幾乎所有人都必須對抗羞愧感,這也是他們避免詳述具體細節的部分原因。當他們願意說出來時,是為了表達他們不再信任這個世界是一個安全的地方。

他們對神感到憤怒,認為神沒保護他們。有些人對自己的身體產生強烈的厭惡感,更不用說對自己的生命。許多人後來陷入成癮或心理疾病當中。

“Desolation of Tamar” by J.Tissot

二、不當的回應
或許是面對這種虐待的情緒衝擊,使我們在試圖提供支持時變得無言以對。以她瑪的故事為例,她的哥哥押沙龍和父親大衛王都聽說了這件事。兩個男人都支持這個無辜的受害者。押沙龍對於妹妹被性侵不僅感到憤怒,還立刻計劃為她復仇(撒母耳記下十三章32節)。與此同時,聖經記載大衛王「就甚發怒」(21節)。

然而諷刺的是,兩人都沒有對她瑪表達情感上的支持。儘管大衛王有能力懲罰兇手(大衛王的兒子暗嫩),這位戰士卻什麼也沒做。至於押沙龍呢?看看他對妹妹說了什麼(20節):

‧「暗嫩騷擾你?拜託,妹妹,別被這事困擾。他是你同父異母的兄弟,所以別告訴任何人」(GNT譯本)

‧「你哥哥暗嫩強暴你?我的妹妹,你暫且別把你哥哥這事說出去,別往心裡去」(ISV,國際標準版)

‧「你哥哥暗嫩與你在一起?我的妹妹,請不要作聲,他是你兄弟,別把這事看得太嚴重」(NET,新英文譯本)

‧「暗嫩怎麼能對你做這樣的事!但他是你哥哥,別告訴任何人,試著別去想吧」(CEV,當代英文譯本)

「別被這事困擾,別往心裡去,別把這事看得太嚴重!」押沙龍在開什麼玩笑?這些安慰聽起來更適合講給選美比賽的亞軍聽,而不是創傷倖存者。

然而,基督徒或教會面對創傷倖存者,是否也曾說過類似的話?對那些受情緒疾病折磨的人,我們是否曾建議他們「試著不去想」,好像他們就可以阻止自己不去想,他們現在的生活是如何完全崩壞的?

忽視破壞生命的創傷並不能否認其存在,也不能讓相關症狀消失。創傷只在倖存者面對並處理自己血淋淋的痛苦時才能釋放出來。

三、錯誤地應用聖經
你有沒有注意到押沙龍是怎麼要求他的妹妹保持沉默的?他給出了以下理由:性侵者也是她的兄弟(十三章20節),意思是——不要給家族帶來恥辱,妹妹,不要把這件事說出去。

這種要求噤聲的回應,類似當安娜和凱瑟琳,最初向新頌教會報告時所經歷的,教會的高層當時什麼也沒做。根據《基督教頭條新聞》報導,凱瑟琳向某位牧師報告時,該牧師的回應像是漠不關心,「這不是我該聽的。你自己去跟他(施暴者)解決。」

我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位牧師可以如此冷漠,也許這位牧師的回應是受到馬太福音十八章15節裡的原則啟發(「倘若你的弟兄得罪你,你就去趁著只有他和你在一處的時候,指出他的錯來」),耶穌確實教導我們要直接面對冒犯我們的人,對吧?

但將這節經文應用在這種虐待時會產生問題。建議倖存者「去解決」與施暴者的關係,並在被性侵後修補這種關係,是一種時機不當的介入。任何修復都只能在情感和身體安全的情況下進行。但顯然在施暴者面前,倖存者絲毫感受不到安全。

四、冷漠加重傷害
她瑪向哥哥傾訴她被性侵的經歷,但押沙龍卻叫她保持沉默。更糟糕的是,她的父親什麼也沒做。你能想像她瑪當時的感受嗎?或許她會責怪父親,即使只是在心裡,因為是父親叫她去找暗嫩(十三章7節),才導致這場性侵發生。以下是她可能會有的一些內心對話:

‧「我父親是這個國家最有權勢的人,為什麼他不做點什麼來保護我?」

‧「我不能讓任何人看到我的臉,我無法忍受這種恥辱。」

‧「不要去想暗嫩所做的事,否則永遠無法停止哭泣!」

她瑪一定感到非常孤單,被迫自己處理恥辱和其他艱難的情緒。

更多後果接踵而至。兩年後,押沙龍殺害了暗嫩(撒母耳記下十三章23-29節),然後逃離家(37-38節)。由於大衛對這可怕事件的被動態度,使得她瑪仍然孤立無援,一個兒子喪生,另一個流亡他鄉。

事實上,當受性侵倖存者被剝奪了他們應得的關懷時,這種冷漠的回應會加劇最初的傷痛,並導致更可怕的後果。例如,創傷倖存者常會試圖自殺。那些對當地教會漠不關心的態度感到憤怒的人,也已經逃離了基督教會,這也顯示為何「前基督徒」的標籤(#exvangelical)會流行的原因。

到底要在教會內發生多大規模的外流,才能讓基督的身體改變我們的方式,開始支持創傷倖存者呢?

我們是否能做什麼?
教會必須做的不僅僅是拯救失喪的靈魂。若在履行大使命的同時(馬太福音二十八章16-20節),卻不去愛神家中受傷的靈魂,這個漏洞可就大了。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如果一位創傷倖存者信任你,請敞開心去傾聽他們的故事。保持屬靈的同時,也別忘了你的人性。倖存者應得的不僅僅是我們的禱告,在生命的高山低谷中,他們也渴望有人傾聽,並得到無偏見的情感支持,尤其是當他們的創傷記憶被觸發的時候。

此外,專業人士也可以幫助創傷倖存者重拾生活。儘管心理學為倖存者提供了許多優秀療法,我推薦去找受過「內在家庭系統」(Internal Family Systems,簡稱 IFS)治療培訓的臨床心理學家。「內在家庭系統」療法與基督教理念一致,並具有強大的治癒潛力。

耶穌說,如果我們彼此相愛,世人就會知道我們是祂的門徒(約翰福音十三章35節),是時候讓祂的子民去愛世上的她瑪、安娜和凱瑟琳了。(資料來源:Aim For Breakthrough)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