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鴻信(基督教研究智庫理事長)
聖經中真正的信仰都必須由個人親身體驗──雅各在雅博渡口、摩西登西乃山、以利亞在何烈山上,無法與別人共享或由別人代勞!追溯到上帝的創造,先造亞當,再造夏娃,都是創造獨特的個體生命,也意味著人人必須親自面對創造者上帝!
人人必須親自面對創造主
「我是誰」是一個簡短的問題,卻不是簡單的問題,因為問到個人生命的核心。
按照聖經,「我是誰」是由創造者上帝界定,而後上帝藉由環境、傳統、人群、際遇等雕塑我們成為祂心意中的那一位。然而,按照本地社會的傳統習俗,「我是誰」往往是由父母決定,或者由家族傳承決定的。
個人人生的重大抉擇,一定要取得父母、家族、親友的認同,不然的話,就成了離群孤鳥!若有人先想到上帝的話,那在一個非基督徒家庭中是甘冒大不韙,有如造反叛逆,勢必被眾多親友集體壓制;甚至連在基督徒家庭中,也往往有家族傳統在主導,以致信仰先被擱置一邊,先以傳統為重!
耶穌基督卻說:「人到我這裡來,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兒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門徒。」(路加福音十四章26節,原文直譯)和合本把「恨」翻譯成「愛我勝過愛」,其實原本語意更強烈──「恨」是「愛」的對立面;愛要親近,而恨則必遠遠保持距離。
耶穌指出,跟隨主必須清楚地放下所愛,一個人若是把自己與家人連同自己生命緊緊綁在一起,拖著累贅重擔一大堆,如何能夠跟隨基督呢?
教會當培養健康的基督徒
話說回來,本地文化傳統是重團體而輕個體,現代社會卻帶來龐大的個人主義潮流,人人手持一機漫遊彷彿主導一切,年輕世代習於單人獨處的虛擬空間;然而這樣的潮流又很快地被流行時尚吞噬,追隨流行時尚的潮流製造出一大群忠實粉絲,使個體很容易在群體中取暖,同時也把自己隱藏起來!這意味著不健康的個體主義抗壓性極弱,若有更好的出路,隨時都可融入群體。
在一個群體優先的社會環境中,若要真正跟隨基督,那就要與世界為敵,教會應當成為培養基督徒的上帝國基地。然而,教會若只是追求凝聚信徒,多講平安祝福,少言基督十架,有如逃城提供遮蔽保護基督徒免於來自世界的為難,卻形成一種吸收信仰個體的群體,最多只是培養群體專屬的粉絲,而非能獨立作戰的基督徒。
「要實行基督教信仰是要付出努力的,是生死拼搏,因為這等於要對世界來說變成死人。而談論基督教信仰卻是一種享受。而且,你一旦實踐了基督教信仰,就會失去世人的友情,甚至引來他們迫害。」齊克果認為效法基督就是實踐基督教信仰,也就是與世界徹底決裂,這必定會招惹敵對與迫害,因此跟隨基督必須背十字架。
做基督徒並非回應在世上幸福快樂的邀請,而是回應跟隨基督的呼召,這是每一個體必須承擔的抉擇,回到起初按照上帝形像被造的理想,活出上帝喜悅的獨特生命而分享上帝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