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11 影響力聯盟

老拿孩子作比較! 不會激勵信心 只會摧毀自信

檢舉
果子傳媒 果子傳媒 追蹤
「誰家的孩子多好!你看看你……」,當孩子一直被別人「比下去」時,你認為他會相信自己可以更好、更有能力?!

◎記者陳又瑄 / 整理報導

「為什麼我們家的孩子總是學得比別人慢?」、「都教那麼多遍了,怎麼還是學不會?」、「誰誰家的孩子都考第一名,你怎麼都一直吊車尾?」許多人從一出生就被迫陷入無止盡的「比較」中,父母總是習慣把自家孩子跟別家孩子做比較。從幼兒時期開始被比較,例如:誰家的孩子先學會走路、誰家的孩子學說話速度比較快。進入學齡階段,比較誰家的孩子學校成績比較好;長大出社會之後,比較誰家的孩子錢賺得多、有較高成就…。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好像總有比不完的事,這就是現代父母的焦慮。每天盯著孩子的表現,若別人家的孩子學會什麼,而自己的孩子還不會時,就會異常憂心,甚至失望。適當的比較或許能成為觀察孩子成長發展的一種指標,一旦比過頭,將會對孩子造成相當大的影響!

他不是不努力,而是達不到 「比較」只摧毀自信

有些時候不是孩子不想努力,只是他不管再多麼努力,也達不到父母心中的標準或期待。許多父母總是會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甚至對孩子說:「誰誰誰都考上第一志願了,你就是不夠努力、不夠聰明…」當孩子一直被別人「比下去」時,內心就容易產生負面想法:「反正努力也沒用,不如直接放棄吧!」原本期待透過「比較」激勵孩子更努力向上、更勇於挑戰,卻反而打擊孩子的自信心,讓孩子變得更受挫、更消極。

「比較」帶來爭競 孩子會誤以為大人偏心

身為父母的你,如果經常把表現較差的孩子,跟表現較好的孩子做比較,例如:「你看哥哥表現這麼好,英文朗讀比賽都拿第一名,你要加油哦!」、「你看姊姊這麼聰明,在班上都考第一名,你就是不如你姐!」這些從父母口中發出的「比較性」言語,非但無法激起孩子的上進心,反而會讓孩子對身邊的手足產生爭競與嫉妒。表現較不出色的孩子會因爲被比較,而討厭身邊表現較好的孩子,造成手足關係的緊張。

此外,父母的比較心理會讓孩子覺得父母偏心,特別偏愛表現好的手足,而不愛自己。因此,便漸漸開始封閉自己的內心,不想與父母分享自己的想法或感受,也越來越不信任父母,容易造成親子關係的疏離。

靠「贏」得來的自信 不會讓孩子有價值感

有時候,我們常會聽到孩子之間的對話:「你畫的圖好醜喔,我畫的圖比較好看!」、「你怎麼跑那麼慢,真是太遜了!」這些話聽起來像是在貶低人,但是在這些話語的背後,隱藏著孩子對自己的價值感。他認為,當自己表現比別人好的時候,在父母眼裡自己才是有價值的。如此一來,孩子可能會為了討好父母,而不擇手段來爭第一、出風頭,進而養成凡事都「不能輸」的扭曲心態。一旦孩子需要靠贏別人來獲得自信心,他便無法擁有健康穩固的自我價值感。

正確教養3心態 幫助孩子找到優勢

為人父母該如何放下「比較」心態,幫助孩子肯定自己的獨特性,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

一、成長沒既定標準 「不同」不代表「落後」

也許,你預期自己的孩子2歲前就該戒尿布了,如今孩子已經3歲多了,卻仍需要包著尿布。這時,你會有點焦慮、失望,不過可以提醒自己:「只要孩子健康成長、發展健全,不用事事依照標準而行。只要給孩子多一點時間,相信孩子也可以做得到!」

進入學齡階段,許多父母常會拿孩子的「學業成績」來做比較。當孩子考試沒考好時,不要這樣跟孩子說:「某某同學都可以考得很好,為什麼你就是不行?」與其責備,不如幫助孩子找出考不好的原因。例如:發現孩子的數學總是考不好,經過陪伴與了解之後,發現孩子不是「數字計算」有問題,而是「閱讀能力」有困難,原來答錯的原因是因為「看不懂題目」。

每一個孩子認知發展皆不同,透過「比較」無法解決問題,而是要了解孩子的「不同」,並且找到適合孩子的學習方式。如此一來,才能幫助孩子有效學習,改善成績。

二、愛是全然接納 要當孩子最好的伯樂

當朋友分享他的孩子畫畫比賽連連得獎時,你可能會很羨慕,心想:「為什麼自家孩子沒有同樣的藝術天分?」或許,你常會這麼想:「為什麼老二總是不能像老大那樣乖巧聽話、成績名列前茅?」

若是為了達到自己心中的期望,而逼孩子投入不擅長的領域,還拿他與該領域的佼佼者比較,那麼一個原本可以開心成長、翱翔天際的孩子,如同被硬生生折斷羽翼,毫無展翅的可能。

長期處在比較環境中的孩子,可能會因承受太多的挫折感,而產生負面的自我形象,甚至會仇視其他的孩子。其實,這個看似處處平庸的孩子,一定有他獨特的天賦和才能,只是父母有沒有用心去發掘。

孩子年紀小,不清楚自己有什麼天賦,父母要做的就是:「發掘並接納孩子獨有特質,找到合適他的舞台,讓孩子有一展長才的機會。」從這個過程中,使孩子學會肯定自己,進而欣賞他人,發展健全的自我。

三、教導孩子回看自己的努力 從微小進步中建立自信

每個孩子都有其自身的成長節奏,與其拿他與別人比較,不如讓孩子與「過去的自己」比較。要培養孩子學習自我肯定,需要的是「正面的肯定與鼓勵」,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正在不斷地進步,激發其進取的動力。

例如:孩子正在學用筷子吃飯。一開始練習可能會常掉筷子,當孩子越來越熟練並持續進步時,可以對孩子說:「你做得越來越好了,真棒!」或者,孩子正在學鋼琴,可以依照孩子的學習進度,設定階段性目標,在某個期限內晉級下一個段位。當眼前的達成目標之後,可以鼓勵孩子為自己設定下一個目標。當達成的目標越來越多,就有了正向回饋與成就感,孩子也就有勇氣挑戰更艱鉅的任務,並且學習樂在其中。對孩子來說,這比跟「其他孩子比較」的高壓下,所做的被動努力,效果要好得多。

教養不需要「比較」 只需要「因材施教」

父母就如同園丁一樣,園子裡的每一種植物生長習性都不同,不用強求它們要在同一時間開花,而是去發現每種花盛開的規律,以愛心、耐心和信心澆灌,靜待花開。當不同種類的花在不同時節綻放時,將帶給你各種不同的驚喜!

教養子女沒有所謂的「標準」,只需「因材施教」,不需要「比較」!當父母願意給予孩子適切的鼓勵及適時的引導,孩子就能如園子的花一樣,綻放屬於自己的璀璨人生!  (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