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6 基督教論壇報 / 藝文影視

戰爭是殘酷的浪費──《一個人的逃亡》觀後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伯尼從英格蘭南海岸的養老院「逃亡」到法國北部,參加「D-Day」七十週年紀念活動。(劇照提供:采昌國際)

◎殷麗群

英國每年雙十一「和平紀念日」(Remembrance Day),人們別上國殤罌粟花(又名虞美人花),於上午十一點全體低頭默哀兩分鐘,紀念於兩次世界大戰及其他戰爭裡喪生的軍人及百姓。去年雙十一卻是三十萬人齊集倫敦示威遊行,呼喊「加薩停火!」——戰爭太殘酷,死傷盡是無辜平民,人類何時才能從慘痛歷史中汲取教訓?

1998年的美國電影《搶救雷恩大兵》,將二戰時的諾曼第搶灘登陸戰(Normandy Landings),即著名的「D-Day」搬上大銀幕,其開場的慘烈血腥場面堪稱戰爭片絕響。而改編自真人真事的英國新片《一個人的逃亡》(The Great Escaper),透過曾參與「D-Day」行動的英國老兵伯尼‧喬登(Bernie Jordan)的內心世界,道出戰爭帶給倖存軍人的創傷與罪疚感,是為獲英國爵士勳章的老演員米高肯恩(Sir Michael Caine)告別影壇的謝幕之作。

伯尼與芮妮鶼鰈情深七十年恩愛不變,令人動容。(劇照提供:采昌國際)

前赴「D-Day」紀念活動
電影故事發生在英格蘭南海岸渡假勝地荷甫(Hove)一所養老院,九十歲的伯尼和行動不便的老妻芮妮(已故兩屆奧斯卡影后葛蘭黛‧傑克森 飾)同住。電影述說時值2014年,諾曼第登陸(1944年6月6日)屆滿七十載,有大型紀念活動,伯尼未能及時報名退伍軍人協會舉辦的赴法旅行團,在妻子的慫恿下,活動前一天的清早,扶著助行器獨自坐車搭船前往法國北部。

養老院為他的失蹤驚惶報警,後來從新聞報導才知悉他的行蹤;此一真實事件曾經躍上國際媒體並備受關注,被媒體喻為「偉大的逃亡者」。

片中,伯尼與前赴法國的老兵亞瑟相談甚歡,兩人共住同一飯店客房。亞瑟懸念戰爭死去的弟兄,提到位於法國西北部的千年古城巴約(Bayexu)埋葬了五千名喪生「D-Day」登陸戰的英國兵之地。伯尼念頭一轉,放棄出席翌日的紀念活動,偕亞瑟前往「巴約戰爭公墓」(Bayeux War Cemetery),憑弔無數二戰下的犧牲者,並找到當年來自英國中部大城諾丁漢、也是在「D-Day」喪命的戰友道格拉斯的墓碑。面對大片墓園,伯尼激動萬分,直喊:「浪費生命,太不值得了!」

另一方面,伯尼留在養老院的老妻芮妮正抱著重病弱軀翻看舊照,沉浸在與伯尼年輕時的戀愛時光裡,邊放音樂邊跳舞——觀眾不難察覺,這位老婆婆是在跟她的衰殘生命進行一場戰爭。

伯尼與亞瑟放棄紀念活動,一起前往巴約憑弔「D-Day」喪生的戰友。(劇照提供:采昌國際)

(劇照提供:采昌國際)

普世性的創傷與壓力
為使電影呈現更豐富的內涵,編劇威廉‧艾佛利將自己的父親參與二戰又在戰事中失去手足,並於戰後罹患「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真實經歷,穿插到伯尼的故事裡,為這當年媒體視為「一場逃亡」的單純事件增添幾許人文關懷精神。

戰後創傷,對退役軍人及其家庭是非常嚴重的後遺症。親歷槍林彈雨且目睹戰友慘死,倖存者一生會恐懼、痛苦又罪疚,問自己何以活著?家人面對他們困在精神重創與壓力裡,莫不一起受苦。這些退役軍人的家庭亟需社會大眾的關懷與支持,好幫助他們走出創傷、經歷醫治重啟的新生活。

面對當下世界情勢,全人類幾乎都在戰爭創傷與壓力中!俄烏戰事方興未艾,火藥味最濃的中東地帶衝突又起;去年英國街頭歡慶聖誕的氣氛大減,不少年輕人大呼:「這個地球完蛋了!」俄烏開戰一年即引發1.2億噸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繼又燃起以巴戰火,地球豈不百孔千瘡?還有適合生存的空間嗎?發動戰爭者想到我們的下一代,會否醒悟過來並立即採取停火行動?

失蹤的伯尼出現在電視新聞,引起國際媒體關注。(劇照提供:采昌國際)

從無情戰火到有情天
《一個人的逃亡》流露英國小人物其純樸溫和、善良幽默的民族特質,深具英倫電影小品特有的人情美,與2023年改編自同名暢銷小說的英國片《一個人的朝聖》(The Unlikely Pilgrimageof Harold Fry)異曲同工,觸動全英人心。

電影中,伯尼與亞瑟、養老院照護員與老人家的互動交談,都流露出真誠無偽、不帶功利色彩的英式人際情誼。另外,伯尼將他的紀念活動門票贈送給一位當年「D-Day」敵軍的德國老兵,與對方手握著手的一幕至為感人,兩顆帶著戰後創傷的心靈舊地重逢,在四目相接的一刻,化解了悔與恨。

而電影最動人之處,也許是伯尼夫妻倆七十年不變的鶼鰈情深。那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中,伯尼向妻子傾吐戰友之死使他罪疚不堪的痛苦,芮妮心疼地安慰著伯尼,侃侃道出一段滿載智慧的精彩對白,對他說:「我們從未浪費過一秒鐘在一起的時間。」霎時將觀眾從無情的戰火帶回到人間有情天,極為感人。

高齡八十七歲皺紋滿布的傳奇女星葛蘭黛‧傑克森,將芮妮雖年邁但心靈卻堅韌的生命力展現在觀眾眼前,行塑出這段最深情的夫妻之愛。但她拍完《一個人的逃亡》這部電影後,卻驚傳病逝,芮妮成了她告別影壇與人生的最後角色;而這深情的對白,卻為她畢生演藝生涯畫下最完美的句點。

年輕的伯尼與芮妮在無情戰火下,珍惜每刻的相戀時光。(劇照提供:采昌國際)

反戰的呼聲
今日位於法國北部的諾曼第「D-Day」海灘,寧靜金黃。實難想像它曾是血紅一片!二戰那年,美英兩國及盟邦在此進行祕密大反攻,從諾曼第的五處海灘登陸。其中的奧馬哈(Omaha)海灘是最難攻下的地點,過半傷亡都發生在此,《搶救雷恩大兵》的恐怖開場就在「血腥奧馬哈」海邊上演。盟軍登陸後,攻入當時被德國佔領的法國,兩個多月之後成功收復法國,從此扭轉歐洲戰局,奠定盟軍擊潰納粹黨並取得西線勝利的基礎。

面對平靜的諾曼第海灘,對伯尼、亞瑟及任何當年身在其中的盟軍敵軍倖存老兵,都會勾起「D-Day」的回憶與痛楚,成了生命中難以承受之重!以戰爭為素材的電影,無論描述殘酷的廝殺場面或戰後創傷的心靈,可能都傳達同一個信息,就是「反戰」的呼聲。

老戲骨的影視人生終有閉幕之日,戰爭在人類歷史長廊卻是無盡期!反戰與和平,在後疫情時代彷彿是一種奢望!戲裡的伯尼痛斥戰爭完全是「浪費」,對於這種「殘酷的浪費」,我們呼求上帝的憐憫與拯救,也更加珍惜眼前人,看重與家人朋友及教會肢體的關係,顧惜每一刻的相處時光,讓耶穌成為今世的和平之子。

誠如聖法蘭西斯禱文所言:「在憎恨之處播下你的愛,在傷痕之處播下你寬恕;在絕望之處播下你盼望,在幽暗之處播下你光明。

這是傷痕的時代,也是寬恕的時代;是絕望的世代,也是盼望的世代;是幽暗的時刻,也是光明的時刻。

(劇照提供:采昌國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