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7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站在OMF關鍵時刻 首位來自台灣總主任張育誠就職 福音變革力量帶給東亞群體 五項優先目標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海外基督使團(OMF)總主任張育誠(前排左)就職典禮,在新加坡的總辦公室舉行,他與師母謝妙蘭一起被眾牧者們按手祝福。(圖/OMF提供)

【記者李容珍採訪整理】由宣教士戴德生創辦的海外基督使團(OMF,台灣稱「中華基督教內地會」)成立近160年,第11位國際總主任由來自台灣的張育誠醫師接任。他是海外基督使團繼馮浩鎏總主任之後,第二位華人接任總主任更是第一位來自台灣的總主任。

自去年11月27日,張育誠醫師從馮浩鎏醫師手中接下海外基督使團國際總主任的棒子,今年1月27日下午2點半,在海外基督使團新加坡總部禮堂正式舉行公開的就職典禮,他今後將帶領來自四十餘國、2,500名同工,一同服事東亞100多個族群。

處在快速變化世界 宣教充滿挑戰

張育誠在就職典禮中表示,我們正處在一個快速變化的世界,全球移民的新形態溝通方式、政治動盪、地區主義/保護主義、宗教迫害等等,後疫情時代也與過去截然不同。然而,更多的宣教事工和夥伴關係得以發展。雖然世界在變,任務充滿挑戰,但主仍在引導。

張育誠醫師。(圖/OMF提供)

張育誠醫師說,他懷著無比的喜悅和深切的謙卑接受總主任一職,能夠見證神的作為,分辨祂的旨意,與同工同行──這是一個殊榮,但也絕非輕省之任務。他說自己的缺點顯而易見,從未想過會站在這裡。或許,這就是關鍵所在,或許「上帝選擇看做平庸,有瑕疵、平凡的我,並不是為了打擊我,而是為了賦予能力」神在說:「我的孩子,如果我能使用像你這樣的人,我就能使用任何人。」所以,張育誠勉勵弟兄姊妹們,要振奮和勇敢

謙稱有限能力 需要團契彼此監督

對於土生土長的台灣人而言,要領導一個老字號國際宣教機構並不容易。張醫師在會中也表示,他不是一位雄辯的演說家,也不是一位深邃的神學家,更不是文書管理的專家。然而,儘管他的能力有限,「我承諾過聖潔的生活,用心聆聽上帝和你們的聲音,果斷地做出必要的改變,全心全意地服事上帝。」他說:「請監督我,而我也會同樣監督你們。讓我們彼此監督,因為我們是團契,是蒙召彰顯上帝的聖潔子民。」

石基華牧師(左)帶領就職誓詞承諾。(圖/OMF提供)

更深、更遠、更快、更敏捷、更合一

張醫師表示,他們正站在OMF旅程的關鍵時刻。為了將福音變革的力量帶給東亞群體,他提出五項優先目標,帶領他們的腳步:

更深:謹守核心,培訓門徒。門徒訓練是事工的核心,OMF分享整全的福音,透過門徒訓練來改變社區。如果人們不先改變,社區就不會改變。這將需要為不同事工提供相關的培訓和研討會。

更遠:戰略部署、拓展影響。作為宣教士,OMF願意為了大使命,為任何事物,付上任何代價,去任何主呼召他們去的地方。他們要找到戰略性利基,盡力派遣工人。所以OMF需要進行良好的研究,以識別這些利基,幫助他們重新分配資源。此外,照顧資源匱乏地區的同工至關重要,例如宣子教育。作為一個團契,OMF將積聚資源,以支援被派往資源缺乏地區的同工。。

更快:催化宜教、整合動員。

1.催化東亞的本土宣教運動:與東亞背景的宣教組織合作,進一步裝備他們,以擴大影響。

2.催化處於轉換階段的東亞人民的宣教運動:與差派國教會志同道合的組織合作,在東亞處於轉型的人民中(例如移工、新移民或新移民的下一代)推動宣教運動。

3.整體合作:促進傳統差派單位/工場,或是跨代同工之間針對東亞人民的合作。

更敏捷:創新合作、互補優劣。要與新興宣教前沿建立夥伴關係,包括IT宣教、媒體宣教和商業宣教。保持開放態度,啟動與新興趨勢和需求相契合的新中心或宣教事工;並辨別某些事工是否由其他人來處理會更好。

更合一:包容社群、見證合一。建立一個跨交化的友好環境,擁抱來自不同背景的同工,見證基督身體的美好,這不是可有可無的事,而是關於使命的要求。OMF得努力消除語言、文化、財務狀況等方面的障礙;因為相較於任何差異,將OMF連繫在一起的遠遠更為強大。

忠心服事的團隊 為神旨意站立

張育誠指出,真正的本土化宣教運動應該與合一的真理相一致。當大家擁抱差異時,差異就成為肢體合一的見證。

張醫師也在會中介紹國際領袖團隊,他說,面對浩瀚未完的使命,他謙卑又充滿感恩,因為他知道「我並不孤單」。主召集了一支忠心的團隊,為祂的旨意而站立。張醫師的副手Faye(助理國際總主任),是來自紐西蘭的毛利人,她將協助張醫師支持其他同工跟隨主的帶領。另外,還有6位傑出的國際領袖和整個國際中心大家庭,將攜手並肩,堅定不移地服事。

馮皓鎏醫師擔任全球特使

張育誠感謝馮浩鎏醫生,欣然接受邀請,成為OMF全球特使。馮醫師將成為OMF與國際夥伴之間的橋粱,也將繼續參與教導和講道的服事。

張醫師相信,他們眾同工所擁有的恩賜足以共同建立一個更加堅強的團契,能夠更敏銳於主的話語、順服於主的話語、分享主的話語,並在主的話語中找到滿足。他表示,使命尚未完成,「讓我們為祂託付給我們的使命繼續前進」。

前總主任馮浩鎏醫師(右)擔任全球特使。(圖/OMF提供)

馮浩鎏醫師在會中引⽤了內地會第⼆任總主任何斯德(Dixon Edward Hoste)在⾯對1900年庚⼦拳亂之後,向教會提出的三個禱告要求,以⿎勵接任的張醫師。

第⼀,甘於渺小。第⼆,⽢於貧窮,特別是靈裡的貧窮。第三,願意忍受艱難。作為機構的領袖,馮醫師自己常常反思這幾句話:「我們的野⼼或許很⼩,但信心很⼤;我們的腳步可能很⼩,但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前進。」

他進一步解釋。甘於渺小,我們的資源可能有限,但上帝的供應是豐富的。⽢於貧窮,當我們感到靈裡貧窮時,我們認識到我們需要完全依靠上帝。忍受艱難,⾝為總主任,⼀定得承受來自內外的壓⼒。正如神學家費南多(Ajith Fernando)所說的,我們出去到世界上服務,我們會遭受抨擊。我們回來,再次來到基督⾯前,體驗祂的愛,然後再出去服務,再次受到抨擊,然後回到基督⾯前,再次體驗祂的愛,重新充電,再次出去,再次遭受抨擊。祈求神讓張醫師能經歷祂的⼤能、基督的豐富和聖靈的⿎勵。

戴繼宗院長勸勉。(圖/OMF提供)

戴繼宗院長勸勉 敬聽神的話

同工們用不同的語言誦讀創世記22章1-5節的經文,包括毛利語、德文、日文與中文。會中用中文誦讀聖經的是退休宣教士石安莉(Angela Symonds),她是張育誠醫師大學時期的輔導,一路陪伴張醫師夫婦走這條宣教路。

接著,中華福音神學院院長戴繼宗,在會中引用撒母耳的話:「請說,僕人敬聽!」以創世記二十二章1—5節,談到創造天地的主今日仍然說話。我們是僕人需要敏銳神的話,並順從神的話,在神的話語中享豐富。他也提到,「耶和華以勒」對內地會的重要意義。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相信的三大真理:世上有神,祂透過聖經對我們說話,而且祂所言必成就。

張育誠醫師全家、戴繼宗院長夫婦、差派與支持教會代表、內地會台灣區代表,以及好友。(圖/OMF提供)

OMF全球異象議會主席石基華牧師(Marc,  Schachtler)在會中介紹總主任。他與妻子曾在台灣服事多年,對台灣有很深的感情,與張育誠醫師也是多年的老朋友。

張育誠醫師曾任職嘉基 接觸宣教多年

張育誠醫師曾於台灣嘉義基督教醫院服務,負責社區健康發展事工,同時參與僑民海歸事工,向在台灣的泰國和菲律賓移工傳福音,並協助他們在家鄉建立教會。張醫師也擔任過工場主任,負責非營利組織、職場事奉以及營商宣教。後來,張育誠醫師接任使團國際區域主任,並參與使團總部的領導決策事務。

張育誠醫生與師母謝妙蘭育有兩名子女,過去多年一起經歷並參與海外事奉,如今他們都已成年,已有自己的職涯與生活。

海外基督使團是一個國際性、超宗派的信心差會。早期以歐美同工居多,現今除了歐美的同工,亦有來自非洲、南美及越來越多的亞裔同工,至今亞裔佔四成以上。

會場(圖/OMF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原諒仇敵還是秋後算帳?
2024-11-22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爸爸的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