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06 天路客

《新舊約的預表》生命的佳音──天使報喜的預表

檢舉
于禮本 于禮本 追蹤

◎于禮本(國立台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副教授)

「天使報喜」(又稱「聖母領報」或「受胎告知」)(路加福音一章26-38節)是舊約時期先知們長久預告彌賽亞來臨的實現序幕。它在神學、信仰教導與藝術上的重要性,也被反映在自五世紀開始發展的教會節慶裡──「聖母領報節」(Feast of the Annunciation)訂於聖誕節前9個月的3月25日,此一春分時節不僅象徵大地的復甦與新生,早期的基督徒也認為此日期回扣了起初神創造天地的時刻,呼應耶穌降世所展開的拯救「新造」。

聚焦天使宣告與馬利亞順服
「天使報喜」的主題極早便出現在地下墓室壁畫裡,積極回應了「死亡」這個議題:神的降世為人,就是為了透過日後的受難與復活來戰勝罪與陰間權勢,為世人開通一條離開黑暗絕望、進入光明盼望的永生新路。

早期的畫面多聚焦在宣告的天使加百列與聆聽的馬利亞,分別代表了神從天而來的行動與地上蒙恩者的領受順服。為凸顯馬利亞受揀選的獨特性,藝術家常賦予她端坐寶座或皇后般裝扮(如五世紀S. Maria Maggiore教堂鑲嵌壁畫)的尊貴形象、理想化的樣貌與優雅姿態,又或透過各式物件來表達其心性美德,如象徵純潔的百合花、暗示背負誕生救主(「承載光明」)使命的燭台、流露虔誠的祈禱檯與經書等。

圖1. Master of Rambures, Biblia pauperum, ca. 1450-1455; Den Haag, Museum MeermannoWestreenianum, ms 10 A 15, fol. 21r.

幾組常見的新舊約預表組合
在經院哲學蓬勃發展的中世紀,「天使報喜」的預表內容常與不同的舊約事件連結,如「天降嗎哪」(出埃及記十六章32-34節),暗示作為生命之糧的耶穌從天降臨人間;又或「所羅門王的寶座」(列王紀上十章18-20節),暗示懷著耶穌的馬利亞有如承載「智慧」真身的寶座等。然而,經學詮釋中的豐富預表連結並未如數被反映在圖像上。

藝術作品裡最常與此主題搭配的舊約場景當屬「夏娃與蛇」(創世記三章1-13節)、「摩西與燃燒的荊棘」(出埃及記三章1-5節)、「基甸與羊毛奇蹟」(士師記六章36-40節)。

例如在一件中世紀晚期的圖解聖經版刻裡(圖1),「天使報喜」同時與「夏娃與蛇」及「基甸與羊毛奇蹟」並列,展現不同的對比與對照:其一,舊約的夏娃在撒但誘惑下選擇了懷疑與背叛,開啟了罪轄制人的局面;反之,新約的馬利亞選擇了信賴與順服,帶來彌賽亞救贖世人的結果。

其二,舊約裡的基甸所經歷羊毛與露水的奇蹟驗證了神呼召他拯救以色列,也彰顯神增長基甸信心的耐心回應;一如新約裡馬利亞蒙選、經歷童女懷孕的神蹟,進而完成神拯救世人的計畫。

圖2. The Annunciation, Burning Bush; Speculum Humanae Salvationis;: Gabriel announces Christ's birth to Mary; The Hague, RMMW, 10 C 23 , fol. 10v, 83x78; c. 1400-1500

「天使報喜」的另一常見預表組合是「摩西與燃燒的荊棘」(圖2)。這兩起事件皆與神的拯救行動有關,摩西帶領以色列民出埃及,預示了耶穌救贖世人脫離罪與死亡的奴役;而荊棘焚而不毀的奇蹟,也預示了馬利亞童女懷孕的超自然奧祕,以及基督受難死亡卻不滅絕,反倒凱旋復活。這類預表配置持續影響後世,例如在一件十六世紀的畫作裡(圖3),藝術家便在馬利亞前方桌上展開的書頁裡置入了「摩西與燃燒荊棘」的插圖。

圖3. Juan Correa de Vivar, The Altarpiece of the Annunciation, 1559; National Museum, Prado

始祖的背叛與新亞當的翻轉
中世紀的預表內容在文藝復興之後仍然盛行,但畫家多以「天使報喜」為主要場景,而對照性的舊約內容則被安插在背景或器物上,如一件十五世紀的祭壇畫所示(圖4):報喜的天使正從花園踏入室內造訪馬利亞,而花園後方卻描繪了被逐出伊甸園的亞當與夏娃;前後景事件的對比凸顯出人類始祖的背叛,與「新亞當」耶穌(哥林多前書十五章45節)所帶來的局面翻轉。

著名的法蘭德斯畫家楊‧范艾克(Jan van Eyck)則在馬利亞腳前的雕花地板上安排了「參孫斷柱」(士師記十六章23-30節)與「大衛擊殺歌利亞」(撒母耳記上十七章41-51節)(圖5)的圖案;透過參孫與大衛拯救以色列人民的事蹟,呼應「天使報喜」所昭告彌賽亞救贖世人的自我犧牲與凱旋勝利。

圖5. Jan van Eyck, The Annunciation, 1435; Oil, transferred from wood to canvas, 93 x 37 cm;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另有畫家透過家居空間背景裡的祭壇畫來註解前景的「天使報喜」(圖6):門翼半開的祭壇顯露中央畫面的「亞伯拉罕獻禮給麥基洗德」(創世記十四章18-20節),祭壇底座標註的人名「亞伯拉罕」(Abraham)與「麥基洗德」(Melchiced)確保觀者能正確辨識此典故。

迎接並祝福亞伯拉罕的撒冷王暨大祭司麥基洗德預表了耶穌基督(希伯來書第五章、第七章)的君王與大祭司身分,他手中的餅與酒則預示了聖餐,以及代罪羔羊耶穌以自身為祭的獻上。此處對應的舊約典故成為「天使報喜」意義的延伸性註解。

圖6. Joos van Cleve, The Annunciation, ca. 1525;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思想成就佳音的代價
「天使報喜」在今日容易流於聖誕節的應景主題;然而,自十三世紀方濟各會的聖文德(San Bonaventura, 1221-1274)對三鐘經(Angelus)的提倡,教堂鐘聲(Angelus Bell)每日在早晨六點、中午十二點與傍晚六點響起,提醒信徒以天使報喜的宣告來祈禱默想:耶穌降世為人所成就的恩典救贖、自身得以沛享自由新生,並在天父國度裡有了光明君尊的新身分。

細思之餘,許多優雅平和的「天使報喜」畫作沒有訴說的,卻是成就「佳音」要付出的代價:耶穌的誕生,是為了日後的受難與復活;馬利亞的蒙恩,意味著要面對家人與社會的指點論斷、經歷愛子受難的撕心之痛。天使帶來令人振奮歡呼的喜訊之際,亦開啟了每一位在救恩計畫裡與神同工者,那難以避免的艱難之路,充滿心靈與生活上的貧瘠、孤獨、煎熬、遭疑、鄙視與毀謗。

然而,那走在神旨意裡的,即便經歷世人眼中的卑微屈辱,在永恆國度裡卻成了尊貴榮耀的印記。馬利亞的抉擇是:「我是主的使女,情願照你的話成就在我身上。」(路加福音一章38節);聆聽的耳、領受的心、順服的行為、信賴與依靠神的信實與大能同在,讓臨到的天國佳音能扎根在生命中的每一天,活出力量,結出榮耀的果子。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