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仰望梵谷星空 環視莫內睡蓮】印象派150週年沉浸式體驗 重回19世紀巴黎的感動(導覽人:王娟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李容珍 追蹤
第二展區觀看巴黎花都的都市休閒生活。(圖/李容珍攝影)
今年為印象派誕生150週年,在台灣,從去年12月28日到今年4月7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舉行了「印象派150週年光影展」,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尤以年輕人居多。會中展出19位印象派畫家,包括莫內、雷諾瓦、梵谷、竇加和高更等人,27幅原比例複製代表性的畫作。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印象派」是指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一種畫風或藝術運動,起源於法國。150年前的1874年4月15日,31位此畫派的藝術家在巴黎嘉布遣大道35號古斯塔夫.勒.格雷(Jean-Baptiste Gustave Le Gray)的攝影師工作室2樓和3樓舉行第一次聯展。當時莫內、雷諾瓦、竇加、馬內、莫里索、畢沙羅、西斯萊和塞尚大膽突破法國美術學院的傳統風格,改以全新技法描繪光線、形態和主題對象,創舉震驚藝壇。

「印象派」一詞源自莫內首次展出的畫作〈印象.日出〉(Impression, soleil levant),在當時遭到學院派的攻擊,並被藝評家路易.樂華(Louis Leroy)嘲諷「僅是一種『印象』的繪畫風格」,印象派也因此得名。後來此種畫風擴及歐美,對後續野獸派、立體派等產生深遠的影響,也成為後世最喜愛的畫派之一!

印象派,以莫內畫作「印象.日出」而得名。(圖/李容珍攝影)

巴黎1874年印象派首展

今年為印象派誕生150週年,巴黎奧賽博物館將還原1874年4月15日巴黎嘉布遣大道35號的首場印象派公開展覽。這場「巴黎,1874年」與印象派畫家共度的活動,為讓觀眾有身歷其境的體驗,特意配搭高科技,讓他們戴上虛擬實境頭盔,進入首次重建的首屆印象派展覽的安靜氛圍,與畫家們見面;這趟短程之旅將帶人走出展覽,進入標誌著運動開始的地方,然後前往畫家弗雷德里克.巴齊耶的工作室;在那裡,畫家們產生了策展的構想。

奧賽博物館也將於今年3月26日至9月8日舉辦「巴黎 1874年.發明印象派」展覽,彙集印象派畫家首次展覽中展出的精選作品,並重新審視這個被認為是前衛藝術開端的關鍵日子,當代創作的矛盾和無限豐富性,同時突出這些年輕藝術家在藝術上的激進現代性;另外,還有相關的紀錄片、影片和演講。

台北展出19畫家27幅畫

在台灣,從去年12月28日到今年4月7日,在華山1914文化創意產業園區也舉行了「印象派150週年光影展」,吸引絡繹不絕的人潮,尤以年輕人居多。會中展出19位印象派畫家,包括莫內、雷諾瓦、梵谷、竇加和高更等人,27幅原比例複製代表性的畫作。

場域四展區分為黃金印象、花都風情、光影之舞、世紀之歌。特別的是,結合現代AI、動畫科技,重現巴黎歌劇院光影劇場,帶來仿法國巴黎橘園美術館其直徑15公尺540°的環形劇院,將工業革命時期的都市的休閒生活樣貌一一入畫。包括人們逛公園、上舞蹈課、在咖啡廳、看歌舞表演等,讓觀畫者能夠進入當時人民生活的氛圍,彷彿回到19世紀的巴黎,重新體驗當時人民的生活樣貌;除了都市生活,也帶領觀眾回到鄉間,透過沉浸式體驗,看到不一樣的晨昏、四季變化,有田園風景、山海和晨星變化。

印象派150週年光影展的第四展區,結合光影音效的沉浸式體驗,回到當時的鄉間田野。(圖/李容珍攝影)

不被主流接受 追求創新藝術
 
參觀過「印象派150週年光影展」的藝術創作者,台灣基督藝術協會第二屆、四屆理事長王娟娟受訪時表示,莫內的睡蓮是她這次去欣賞的主要動機。2019年她曾經到橘園美術館欣賞莫內晚期的作品:大型的睡蓮環狀作品,把參觀者環繞在其中。當時莫內的眼睛罹患了白內障,健康狀況不太良好,身邊的妻子和兒子也相繼過世,但是他仍然繼續奮力創作,藝術家對於藝術的執著與努力讓人感動。

印象派這群藝術家,不被主流藝術所接受,獨自用實際的行動,花許多年的時間,來追求自己的藝術創作,進而形成世界風潮。大膽的革新藝術觀看的方式與表現的方式,啟發後來的點描派、立體派、野獸派、表現主義、抽象畫及各種流派的產生。光影展區結合聲光、影像、音樂,她非常喜歡的是其中光影之舞的變化,還有熟悉的許多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畫作美麗的風景、明亮的色彩,讓人嚮往!

她最喜歡的作品是〈盛開的杏花〉及〈睡蓮〉。〈盛開的杏花〉是梵谷所繪,當時他在精神病院裡接受治療,畫了這幅作品要送給侄子,充滿長輩對晚輩的祝福與希望。

她也提到,印象派光影展是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結合聲光科技,等於是再次創作的藝術,激盪出新的思想火花與想像,對於觀看的人來說,會有一些感官的刺激,使人比較容易進入畫作裡面,會讓觀賞者對藝術家和作品產生好奇,引導人們去閱讀有關的畫作。

光影悸動展區,將畫作作成動畫,加上鏡屋的設計,透過四面牆的反射產生魔幻畫面。(圖/受訪者提供)

結合聲光科技 藝術再創作

她表示,欣賞藝術可以讓人們的身心靈得到舒坦、慰藉。在我們欣賞藝術作品及藝術相關展覽時,她鼓勵每個人可以多去欣賞,不管是了解畫家所處的時代、畫家的出身背景、創作脈絡思維,以及我們對他們畫作的好感度,也可以有不同的領受。
「光」在基督信仰中是很重要的元素,因為「神就是光,有光就有希望」。在任何時刻,我們就是跟著神走,跟著光走。對藝術創作而言,如果整個畫面全都黑暗,會讓人感覺深沉、沒有希望。印象派畫作的光,用明亮的色彩來呈現。她過去作畫,也會像印象派畫家一樣出去寫生,目前她以追求心靈展現的抽象創作作為發展。身為基督徒,她以更多的禱告、閱讀聖經、聆聽詩歌的方式,慢慢進入心流,也就是忘我的狀態來創作,運用專業的藝術背景和信仰結合,讓聖靈帶領她。

即使不被接受 仍有信心堅持

她表示,印象派藝術家在當時的所處的年代裡,都非常有勇氣,因為畫風跟當代不一樣,許多人在當時不被接受,生活環境非常不好,畫作可能也很難銷售得出去,但他們仍然堅持下去,背後的勇氣和信心令人敬佩。

身為21世紀的基督徒,我們是否可以用嶄新的思維、更多客觀的觀點,來欣賞屬於我們這個世紀的當代藝術?另外從基督信仰的角度來思考,我們是否可以學習19世紀印象派藝術家開創的勇氣與決心?憑著神賜予的信心、堅持走在一條嶄新、未知的道路。每一個基督徒都有神所託付的呼召與使命,如果我們委身、與神同行,必然會得到堅定的信心與勇氣,走在一條充滿祝福、未知的道路,這就是藝術家的社會貢獻及所帶給我們的反思。

王娟娟(圖/受訪者提供)

 

相關新聞:

藝術開門:教會達人帶你進入美的殿堂

【上帝喜愛美麗的事物】藝術,是傳播基督福音的有力工具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