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2 天路客

有一種思念叫永遠──思想動畫電影《再見機器人》

檢舉
徐硯美 徐硯美 追蹤
受困沙灘的機器人,夢到和狗先生回家的景象。(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徐硯美

當行動裝置中的「記憶體」一點一點取代人類的「記憶」之後,記住一個人的難度就變得越來越高了。常說1980年代出生的世代很特別,在短短三十年間,他們必須快速地適應無網路、撥接網路、寬頻網路、行動裝置、虛擬實境等改變。他們並不像戰後嬰兒潮世代,到了某個階段生活自成一格,可以不用跟著使用這些科技產品;相對的,1980世代至今仍是職場中堅,他們得善用這些科技成為生存與競爭的工具。

我是這個世代的人,也確實感受到自己的「記憶」在沒有生理的疾病影響下,大幅度的減退;生活中許多的「朋友」都是靠著社群媒體、通訊軟體聯繫,實體的經驗少了,哪個時候講過哪一句話,更多時候得打開對話紀錄去「搜尋」,甚至「打電話」都已經成為一種「過去式」。

可是,身在這個「怎樣都很難深刻」的科技時代,記憶變得如此地脆弱,那麼思念、惦記一個人,也就是人際關係的連結,是否也從過去的「實線」慢慢地變成了「虛線」呢?

記憶的根源是愛
在聖經以賽亞書記載:「婦人焉能忘記她吃奶的嬰孩,不憐恤她所生的兒子?即或有忘記的,我卻不忘記你。」婦人與嬰孩不僅是供應的關係,而是一種極深的愛的連結,婦人無法忘記她吃奶的嬰孩,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愛」。

而上帝在這段經文使用了修辭法,在「最高」的上面再加上「更高」,也就是我們能認知的最深的愛,莫過於是母親之於自己懷抱中的孩子。但是,上帝對我們的愛超過了它,因著這樣的「愛」,所以我們無時無刻不被記住和惦念,時時刻刻被上帝不捨和憐憫。所以,從聖經的角度回到我們在科技對人類記憶的改變,它並不是取消了記憶的能力,而是很深層地,讓我們漸漸少了對愛的重視。

生活在八○年代曼哈頓的狗先生,終於找到機器人為伴。(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因為寂寞找個伴
《再見機器人》是一部2023年上映的西班牙動畫電影,由帕布羅‧貝嘉擔任編導,其故事改編自莎拉‧華倫的同名漫畫,全片一個多小時雖然沒有語言對白,卻在簡單的人物關係中,配合繽紛多彩的畫面和活潑音樂,帶給觀眾對於人際關係、愛與陪伴等議題非常深刻的感受。

《再見機器人》的故事背景是1980年代的曼哈頓,主人翁是一位「狗先生」,他住在一間公寓過著平淡無味的生活,電影的開始他就是窩在沙發上玩著電動玩具,餓了就從冰箱拿冷凍食品微波加熱,然後看著電視節目中的喧鬧,獨自安靜的進食。

他在無意間看見一則「機器人夥伴」的廣告,於是就訂購了一台機器人回家,按照說明書,他將機器人拼裝起來,啟動之後,機器人真的很快地成為狗先生無味生活中最有滋味的夥伴。

機器人的學習、模仿速度很快,它也與狗先生一樣,對音樂深感興趣。他們同行經過地鐵站,聽見裡面的章魚先生忘情演奏打擊樂,就一起跟著節奏起舞;他們攜手去到公園,在歌曲中他們也快樂的旋轉。機器人趕走了狗先生的寂寞,驅散了籠罩在他生活上空的烏雲,他們不用說一句話,卻能一天一天培養默契,最終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能心領神會。

狗先生帶著機器人到公園散步,一起跳舞,一起吃熱狗。(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因為失去而痛苦
可是,因為一個意外,機器人癱瘓在了海灘,狗先生試過不同方法要把機器人帶回家中修理,無奈失去動力的機器人實在太重,狗先生無法獨自搬運,附近的店家都已關門。禍不單行的是,狗先生原想將機器人放在海灘上一夜,隔天就能帶著工具去維修,沒想到第二天海灘開放的季節結束,要等到隔年的開放時間才能進入。這意味著狗先生很有可能永遠失去機器人。

電影的處理很特別,狗先生與機器人分別在不同的遭遇中陷入白日夢,他們總夢見彼此重逢,總夢見那些陪伴彼此快樂的時間又開始了,但是當夢醒了,機器人依舊在沙灘上無法動彈,而狗先生也無法跨越過高高的鐵柵欄去到海灘。

隨著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狗先生雖然將來年海灘開放日期標記在冰箱的備忘錄上,可是,又再陷入寂寞的他,也開始有了新的朋友,在新的關係當中,他又繼續體驗了許多以往沒有體驗過的快樂,甚至,他也有了新的機器人。他失去機器人的痛苦並未完全消散,對機器人的想念也未曾更改,可是,對比只是躺在那裡的機器人,他的日子是會翻動的日曆,而不是停在牆上的鐘。

機器人在海邊盡興玩耍,太陽西下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的事。(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因為深刻而懂得愛
一年過去,機器人與狗先生都各自遭遇了許多事,此時的機器人早已不是原來的樣子,他被支解之後又重新組裝,主人也不再是狗先生,但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裡,那段無法被覆蓋的、與狗先生共度的快樂日子,竟被一罐「番茄醬」喚起記憶。可是,這次遙望牽著另一個機器人的狗先生,機器人會如何選擇呢?是回到狗先生的身邊?還是?

如果記憶的根源是愛,愛的越深,記得越深,我們記憶的脆弱是否就是因為愛得越來越淺?當科技帶來的關係,越加缺乏過程與深度的交流,我們認識一個人到一段關係結束的時間越短,我們越來越簡化了「朋友」與「戀人」的關係,有時甚至不自覺用商業行為例如送禮、吃大餐取代了真正相處會遇到的磨合──我們要的愛,只剩下對快樂的追求,不要犧牲。那會不會人與人之間的記憶就越來越同質,越同質就越不獨特,越不獨特就越難記住?

一個難以記住的時代,是一個缺愛的時代,我們正如狗先生一樣,寂寞卻缺乏陪伴,可是,心裡的那個空缺,那一個洞,卻始終沒有補足,關係聚散離分,卻什麼都沒有留下。

回到信仰的角度,我們不是與人失去連結,而是與愛的源頭失去連結,我們與那位從來沒有忘記我們的上帝失去了連結,以致我們感受不到有一種思念叫作永遠,有一種愛,可以從起初一直到永恆。(本片為普遍級)

狗先生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劇照提供:東昊影業)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