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 影響力聯盟

剷除種族偏見從教會做起! 會督黃忠良:改變思維和心靈 尋求上帝合一的心意

檢舉
IMPACT x Malaysia 馬來西亞IAA 追蹤
wyllysuhendra@unsplash
教會合一除了多年來教會各宗派之間不斷學習尊重與包容的神學立場,其實教會因需要所發展出不同語言的教會,如:中文教會、國文教會、英文教會等,也不斷在追求合一,而非不聞不問,互不關心。然而,我們該如何在差異中走在一起呢?

【記者鄒佳玲採訪報導】馬來西亞東馬巴色會從過去到現在,管理著國文,華文和英文教會,也在帶領多元種族教會合一的經驗上非常豐富,這是與巴色會在東馬的發展歷史有很大的關聯。

沙巴基督教聯合會副會長,現任馬來西亞基督教巴色會會督黃忠良分享,早期到沙巴的華人多數是客家人,“客人就是做客的心態,找到生機就留下,如果不行就離開。”他分享,一開始這些客家人和原住民分別很清楚,只重視自己的教育和經濟發展,很少與原住民來往。

華人訓練原住民回到部落牧養教會
1882年巴色會先創辦了客家教會,雖然周遭有很多的原住民鄰舍,但是一開始並沒有積極傳福音,只想著先建立自己的教會。但是聖經中說要使萬民作我的門徒,於是向來自瑞士的巴色差會告知他們這裡有很多原住民,請求他們先去傳福音,並在當時設立了教會PCS(Protestant Church ofSabah)。

到了70年代,當地教會遭受逼迫,當時把所有的外國宣教士趕走,PCS面臨無人牧養的窘境,於是馬來西亞東馬巴色會,決定接棒差派了三位牧師到他們當中牧養,學習他們的語言開始了跨文化的傳福音工作。

沒想到,向原住民傳福音,他們的反應非常積極和樂觀,越來越多的原住民信主之後,教會也開始思考要如何應對,因為華人和原住民的文化差別很大,比較難差派華人到原住民的地方去牧養教會,唯有分工合作,華人與原住民一起同行,由華人負責訓練原住民傳道人,培訓後原住民回到自己的地方牧養教會。

發展多種語言教會 以管理達成合一
黃會督也分享,20多年前教會再次發現文化以外的牧養問題,正是語言不通,教會無法牧養受英文教育的信徒,以致他們只能去其他英文教會參與崇拜。

於是,教會決定開辦英文部事工。然而,教會在因應不同語言的需要時,雖然很快就發展了華文,國文和英文的堂會,但在行政上的協調溝通,就變成了一門很大的學問,因每個語言的教會都面對各自不同的需要。

友族青少年信徒表演中國舞蹈

多元的教會該如何前進?巴色會的做法就是成立了華文大會,英文大會和國文大會,三個大會各有一個領導者名為“會牧” , 在三個會牧之上就有一名“會督”來管理。為了讓每個教會的行政交流更順暢,會督身旁還特別按立一名平信徒為“會長”;各會的會牧身邊也會設立一名平信徒為“主席”。

彼此的角色是分工合作,會牧管理屬靈教導相關的教會事工,主席則負責行政工作,例如建造教堂,和政府等外界聯繫等工作,三個大會都是如此。

各別管理行政事務 但彼此扶持
黃會督特別提到巴色會建立章程時寫明責任和權利,教會的目標,行政如何執行......等等,期盼在這些層面上,三個大會要一致,看見儘管語言不同,在主裡仍舊是一家人,並認同彼此隸屬同一個身體,在主裡合一。

但實際上每個團體都有各自需要,所以教會允許各大會有自己的行政小冊,自由發揮解決行政上的執行問題。例如各教會是否給與牧者房屋津貼等問題,因為城鄉差距太大,薪資條件不同,這些就屬於各個大會自己去考慮和決定的範疇。

然而,當在面對一些議題時,出現一些看似不公平的待遇,總會則會進行商討調整策略,如有的堂會牧者同工薪資較低,可能產生心理不平衡的狀況,但總會在思考後制定了一些策略,每年英文和華文大會都願意在金錢上補助國文大會,支持他們的行政,讓他們可以順利發薪資。

2024年6月将落成的和諧之家行政大樓

黃會督表示,雖然很多事情可能不一樣,但我們都很看重彼此在主裡都是一個身體,所以願意彼此照顧和扶持。不會因為他們經濟弱勢就撇下他們,希望透過資源分享的管道,促進教會的合一。助原住民教會發展自力更生的機會然而資源分享雖然促進多元種族的合一,但是光是給與金錢的幫助是不夠的,可能還會反效果,讓原住民產生依賴性,小看了自己的能力。

所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給予他們技巧和知識,創業的機會,市場分享比金錢更重要,且教會也教導他們金錢的正確觀念,對教育的重視等等,才能真正幫助一個族群富強。黃會督分享巴色會的實際做法,總會建立了兩個農場,一個在古達,在那裡也建立了訓練中心,在旁邊搭建燕屋,希望燕屋的收入可以支持幫助他們自養自足。

另外一個農場在羅勒花園(BasilGarden),目的是要增加經濟效益,所以在這裡種植像是貓山王等的經濟水果,同時在此也建立了一個經濟強化訓練中心,今年4月尾即將有一個學生宿舍落成。

因為很多原住民在神學院讀書,假期的時候學校要求他們住在果園中,體驗如何建立自養的教會,幫助他們看到擁有的地土是上帝給他們的應許之地,這是很好的體驗以及學習機會。只有透過長期計劃幫助他們,真的能夠學習獨立自主的能力,教會才能長久發展,繼續福音的工作。

經濟强化訓練中心

不分人數或經濟條件 實現權力平等與共享
此外,黃會督也分享另外一個重要的經驗就是透過組織來幫助合一,會督的辦公室為總會,總會有三大堂會的代表,各代表地位平等,無論教會的人數和經濟條件,都只有各自一個代表,實現權力平等和共用。總會的異象很重要,主要有三個。第一,主裡合一。會督的責任對內鼓勵和領導三個大會,對外代表三個大會。

第二,興旺福音。教會的焦點就是傳福音。第三,社區轉化。瞭解城鄉差距,城市面臨了工作,家庭等種種壓力,而鄉村就面臨貧窮問題,需要教導他們利用土地提神經濟效益。這些都是為了讓信徒們增強自己的經濟能力,不需要靠他人的幫忙逐漸走向自養的教會。

所以,瞭解不同的社區需求,解決他們的問題非常重要。黃會督再次強調,經濟強化一定要包含四個部分,否則很容易面臨失敗。一,知識和技巧的傳達。二,一定要有人在當中輔導與陪伴。三,協助打開市場。 四,必須搭配門徒訓練。

教會的責任不是使他們發達,而是讓他們成為更好的管家。如果提升了他們的經濟能力,可是沒有門訓的協助,反而可能衍生出更多社會犯罪問題。

巴色會沙巴一步一腳印 踏出愛的印記
黃會督分享,造成教會分裂最快的就是行政的不和諧。因此巴色會為了保持教會的合一,建造了總會的行政大樓(House of Harmony中文為和諧之家),未來會把所有的行政工作,聚集在同一棟大樓,當每個人來到這棟大樓,就會看到不同的族群在裡面,學習和諧共處,這就是一個美好的合一的見證。

黃會督也表示,當教會各自為政很容易造成分裂,聚集大家在同一棟樓工作,三個大會的同工,有機會時常見面,甚至一起靈修。總會每兩年一次也會舉辦全體教牧的退修會,讓不同的大會也有機會一起交流,討論教牧的環境,發展事工等。

马来西亚基督教巴色会会督黄忠良

黃會督最後語重心長的說:“根據國家發展研究中心報告,百分之五十的窮人都居住在沙巴,我們教會的多數都是這一班人。然而,未來能在政治上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的不是華人,而是原住民。”如果原住民很貧窮,來到城市就成為便宜的勞工,他們也沒有機會進入各行各業的專業領域發揮影響力,成為光和鹽。

所以,這也是巴色會一直非常視原住民的福音工作的原因,縱使這一代可能還看不到結果,只要持續做下去,一定會看到原住民有不一樣的發展。未來他們可以在東馬影響政府的政策,產生更大的政治平衡勢力。看到巴色會在東馬的沙巴如何一步一腳印,帶領不同種族和語言的教會,走在神合一的道路上,值得我們學習。

黃忠良會督呼籲,在教會中,必須剷除種族偏見的觀念,我們要在思維和心靈上都要改變,尋求上帝合一的心意,操練彼此相愛的功課。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