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9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對上帝不感興趣?如何與年輕人展開信仰對話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編譯譚亞菁 追蹤

【特約編譯譚亞菁/報導】基督徒有很多傳福音的方式,都是假設人們對基督信仰有好奇、有疑問。然而,我們該如何吸引那些對此毫不在乎的人呢?

澳洲福音電影工作者詹姆斯.貝克 (James Baker) ,致力於幫助年輕人探索生命和信仰的意義。他在所寫的文章「那又如何?幫助對上帝不感興趣的澳洲年輕人探索信仰」中分享他的實際經驗如下:

陪伴傾聽年輕人的心聲
在過去,我被教導了很多屬靈問題的答案,但在我周圍的年輕人並沒有提問,也不關心這些問題。你有這樣的感覺嗎?

記得某次和一群沒有信仰背景的青少年出去玩,我們進行了愉快的一日遊,探索祕密海灘、涼爽的洞穴,和令人驚嘆的日落。

最後,我問了其中一位年輕人班恩一個問題:「你對關於耶穌的事,有什麼看法嗎?」班恩很直接地回答:「嗯,說實話,我真的不在乎,我根本不考慮那些事,那又怎樣?」

我發現這個問題對班恩來說,完全是「分類錯誤」,就好像他頭腦裡根本沒有空間容納這些「大問題」。在年輕族群中,像班恩這樣對耶穌、信仰和靈性漠不關心,是越來越普遍的現象。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和班恩的這段對話,一直在我心中縈繞,這促使我以不同的方式思考,如何激發年輕人對靈性與信仰好奇。

當我學習更多聆聽班恩的心聲,我開始意識到班恩確實有他所關心的深層問題,這些問題只是與我原本預備與期待的問題不同而已──像是他擔心氣候變遷帶來的人類生存威脅,他也希望得到幫助來支持他正在與心理疾病奮戰的朋友。

在我們後續的旅程中,我瞭解到班恩是多麼喜歡聽故事和聊天,並且喜歡被傾聽。他也喜歡被邀請和我一起做他所謂「耶穌的事情」,像是為社會底層的邊緣人服務等。

我很想告訴你,班恩已成為耶穌的跟隨者,但其實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生。然而,他已持續在探索靈性與信仰的道路上前進,不再是「那又怎樣」的年輕人?

對信仰完全不感興趣的人
另外,英國基督徒演說家兼作家安迪.班尼斯特 (Andy Bannister) 也在近期發表的文章中,談到相關主題,他的觀察和看法如下:

約翰是我的一位老朋友,他並不反對基督信仰,也對信仰沒有敵意,然而要跟他談論耶穌是非常困難的,只因他對信仰完全不感興趣,不在乎關於上帝的事情。

約翰在一個基督教家庭長大,但在青少年時期就離開了基督信仰。我遇見他時,他不知道自己相信什麼,但他對此並不在意。當我提到耶穌時,約翰回答說:「其實我不在乎上帝了。生活是那麼有趣!我有我想要的工作,我有想要的車子、房子和伴侶,而這一切上帝要如何介入?」

我還有其他像約翰這樣的朋友,也許你也有一些朋友、同事、鄰居,甚至家人,他們似乎對屬靈的事不感興趣。根據2021年英國的一項調查顯示,這種類型的人數量正在增加,越來越多人似乎根本不在乎:他們不是無神論者,而是對有神信仰冷漠、興趣缺缺。

「觀看」與「透視」之間的差別
我最喜歡的作家弗蘭克.W.伯勒翰(F. W. Boreham ) ,在100多年前的一篇文章中,請我們想像並描述一個放置在窗邊的望遠鏡。此時你可能會專注看望遠鏡的外觀,去欣賞它的黃銅配件和精良的設計等。或者你可以進一步善用望遠鏡,透過它觀察周遭,凝視夜空,看到令人驚奇的事物!

以上「觀看」與「透視」之間的差異性,也能運用在許多日常生活的經驗中。我最近看到一場訪談,可以作為對此的相關說明。受訪者是一位英國心理學家兼廣播員蘇珊,她是一位無神論者,她表示自己實在看不出宗教信仰有任何意義,她完全不關心有關上帝的事。

在訪談中蘇珊提到:「在最近幾年,我早晨醒來有一個習慣(即使是在英格蘭一月的雨天),就是看看外面,然後我會不禁『哇!』的發出讚嘆,內心充滿感謝──不是對神、對任何人或任何事物的感謝,就只是自然流動的感激之情。

譬如今天早晨,我向外望去,外面是如此的綠!過去這幾天,外面都在下霜,一片白茫茫,然而今天早晨卻變成一片綠!然後我感受到對宇宙的感激,但它並不是真正的上帝,因它不是創造者,它不是我可以祈禱的對象。」

接著,蘇珊被問到:「那麼,你為什麼要對此表示感激呢?」她卻回答:「我不知道」。

我想蘇珊正在掙扎的是,如果你認為我們生活在一個原子是最終真實存在的宇宙中,科學可以用物質過程來解釋一切,那麼,感恩就不適用於這種狀況。然而,當蘇珊猛然打開臥室的窗子,她本能地想大喊一聲:「哇!謝謝你!」。

也許問題在於蘇珊正在「觀看」感恩這個經驗,而不是「透視」感恩。如果你願意透過感恩仔細體察感受周遭世界,而不僅僅假設感激之情是一種突發的反射作用,那麼感激可能會指向什麼?我很想問蘇珊:「你是否想過,為什麼感恩對我們來說這麼重要?也許我們很多人並不缺少值得感恩的事,但也許我們有些人缺少值得感恩的對象?

虛心提出引發好奇的問題
另一個引發好奇問題的例子,來自我的朋友麥可。有一天,他正在與一名女學生聊天,當這位學生發現麥可是基督徒時,隨即脫口而出:「我對上帝不感興趣!」

麥可接著問她:「你對什麼感興趣?」

學生回答:「愛!」

麥可說:「非常好,你有沒有想過『愛』是什麼?」

這位學生思考了一下回答說:「我不確定」。

麥可說:「既然你對上帝不感興趣,那麼我們試試看從生物學來解釋。我們是否可以說,愛是我們大腦逐漸演變的一種化學反應,使我們被人(通常是異性)所吸引,所以人類可以持續繁衍後代?」

學生說:「這個說法真是太粗糙了!」(原來她的男友就站在她旁邊)。

然後,麥可問她是否想過,為什麼她認為愛情如此重要,如果她真的是無神論者,為什麼純粹的唯物主義答案是不足夠的?此外,如果我們不僅僅觀看「愛」,而是透過「愛」的眼光去體驗周遭人事物,也許會有更多人能體會基督徒世界觀中「愛」的豐富意涵。

傳福音之前的預備事項
這就是「虛心提出引發好奇的問題」可以直接派上用場的地方。引發好奇的問題是基於「觀看」與「透視」之間的差異性。在向人傳講福音之前,先做一些以下的預備事項,是非常有幫助的:

1.找到你朋友關心的事情。

2.產生興趣並提出問題。

3.提出一個引發好奇的問題,藉此溫和地呈現出你的朋友所關心的事情,不適合存在於一個沒有神的世界。

4.顯示出耶穌如何在那些事上賦予意義。

著名的基督徒作家C.S.路易斯曾說:「我相信基督教,就如我相信太陽已升起,不僅僅是因為我看見了太陽,而是藉著陽光,我看見了其他一切。」因為基督信仰能把光灑在一切事上,照亮了一切,所以針對我們的朋友所關心的任何事情,提出引發好奇的問題,是通往福音對話美麗、溫柔和有力的一步。

(資料來源:Eternity News, Premier Christianity Magazine)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