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3 影響力聯盟

耶穌是我們的和平:諾比利的印度宣教策略

檢舉
Carey Theological College / 克理威廉神學院 Rev. Dr. Colin Godwin(葛宏牧師/博士) 追蹤
羅伯托·德·諾比利(1577-1656)是一位義大利神父,曾在印度南部擔任傳教士。
本文探討羅伯托·德·諾比利在十七世紀於印度的傳教工作。他將基督教信仰融入於印度教文化,使高種姓者歸信基督教,同時也帶來了依種姓分離的敬拜方式。真正本於基督的和解需要克服文化上的分歧和敵意。作者引用以弗所書二章11到22節,強調教會需要體現基督的和平,以帶來合一。

◎Wil Rogan(克理威廉神學院,新約助理教授)

羅伯多·德·諾比利(1577-1656)是17世紀最具爭議的傳教士之一,因為他採取了激進的方法,致力於向印度的印度教貴族傳福音。他發現自己被視為「外邦人」——在社會上沒有地位的外來者,於是他立志成為一名受人尊敬的印度教學者和宗教人士:他學習古典泰米爾語,成為梵文學者,達到了最高級別的婆羅門苦行修道士,成為一名苦行僧,並獲認可為具有大智慧的宗教人士。1607年至1609年間,84名高種姓印度人因他的努力而改信基督教。在這個過程中,諾比利展現了他對「道成肉身式」宣教的投入:他透過印度人的文化語言來呈現基督教。

然而,爭議在於,基督信仰是否能在不妥協福音的前提下,容納印度的種姓制度?低種姓的印度人也因著其他傳教士的努力成為了基督徒。但是低種姓和高種姓的印度人互不往來,他們要怎麼一起敬拜呢?諾比利提出了解決方案:建造一座教堂,讓低種姓和高種姓的印度人能在同一個屋簷下敬拜,但彼此不相往來;在教堂的兩層之間設置了一道屏障,這樣低種姓和高種姓的信徒就不會接觸到對方。諾比利認為,這種安排反映出這樣的神學真理:所有人都是按照上帝的形象所造,所有人都可以與上帝和好。換句話說,在諾比利看來,與上帝的和好並不意味著要跨越文化隔閡與彼此和好。

然而,與上帝的和好應該在彼此的和好中得以展現。和好的對立面是敵意,即成為敵人的狀態,或是將他人視為危險、威脅和負擔所引發的敵對情緒。在某種意義上,敵意是產生仇恨的墮落狀態;在另一種意義上,仇恨是敵意的燃料。無論如何,教會這個橫跨時空的基督身體,不能屈服於敵意帶來的疏離、孤立和痛苦。因為我們已經與上帝和好,這種和好消除了我們與上帝之間的敵意,也消除了人們彼此之間的敵意。

但我又懂什麼呢?請思考保羅的這段話(以弗所書2:11-22):

所以你們當記住:從前,你們照著肉體說是外邦人,被那些所謂「受割禮的」稱為「沒受割禮的」;割禮是人手在肉體上所行的。那時候,你們與基督無關;被排除在以色列國民之外;在那些所應許的諸約上是外人;在這世界上沒有盼望、沒有神。但如今,在基督耶穌裡,你們這些從前在遠處的人,藉著基督的血,已經被帶到近處了。

因為他自己是我們的和平,他使兩者合而為一,廢除了那隔在中間仇恨的牆;以自己的身體,廢除了諭令中誡命的律法,為了把兩者在他自己裡面造成一個新人,締造和平。他在十字架上既然消除了仇恨,就藉著十字架使兩者得以在一個身體裡,與神和好;並且來傳和平的福音給你們在遠處的人,也給那些在近處的人。因為藉著基督,我們兩者能夠在同一位聖靈裡,來到父面前。

由此可見,你們不再是外人,或寄居的;你們是聖徒的同國之民,是神家裡的人,並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穌自己為房角石。在基督耶穌裡,全部建築互相連接,漸漸成為在主裡的聖殿;在他裡面,你們也一同被建造,藉著聖靈成為神居住的地方。

禱告

主耶穌基督,你是我們的和平。我們承認,我們常常透過談論別人,甚至是整個群體、整個國家,來解釋世界上的問題。我們把這個世界的問題——不公、痛苦、敵意——都歸咎於外界,因為我們無法承受發現自己也是造成世上問題的一部分。求你幫助我們謹記,你讓在靈性中死亡的我們重新活過來,將遠離神的我們拉近,使我們能夠見證這個驚人的救贖恩典,也就是基督裡的平安與生命。成為神家中的一員是多麼美好。阿們。

 

出處

1. 要認識諾比利以及整個基督教作為全球性運動的發展,請參閱 Scott Sunquist 和 Dale Irvin 的偉大著作 History of the World Christian Movement(共兩冊)。諾比利的故事可見於第二冊 205~207 頁。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