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9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營商+宣教難上加難 但能打開創啟地區大門】 內地會營商宣教顧問談突破舊觀念掌握契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營商宣教要選對行業。(翻攝自Unsplash)

【記者李容珍/香港連線採訪】「營商是不容易的事,傳福音也很不容易,兩件事加起來更是『難上加難』!」

隨著世界趨勢的發展,創啟地區的宣教,很難發簽證,營商宣教變得愈來愈重要。本身是專業會計師,曾擔任跨國企業財務長的Daniel L,在香港、美國、中國大陸工作過,目前擔任內地會營商宣教事工顧問的他表示,在10/40度之窗地區,宣教機會和選擇不多,但是營商的門還是打開的。

營商宣教難上加難 仍有發展空間

Daniel L說,營商有很多考量,涉及創業、經營、資金管理等問題,確實很不容易,也有很多的困難和挑戰,甚至也累積很多失敗經驗,但是仍要想辦法克服這些難題不斷往前。其實,光是傳福音,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他說,同樣的,用醫療宣教或辦學來宣教,也會面對很多問題,其牽涉到人事、管理,以及法律、醫療規定,必須透過當地政府的合作,困難度更高。相較之下,用「營商宣教」,當地政府的關注度比較少,反而有一定的自由度。

然而,「營商」的目的是賺錢,「宣教」的目的是賺靈魂,是否營商後忘記宣教,或只顧宣教,營商無法自立。是否有先後順序輕重緩急,或是可行的做法?他表示,這確是營商宣教關鍵的問題,也是目前在做營商宣教的同工,實際面對的挑戰。

Daniel L表示,他從來沒有聽過一個牧師說傳福音很容易,也沒有聽過一個做生意的人說,做生意賺錢很容易;現在「要把這兩件不容易的事情加在一起,可謂難上加難!」也許可以從理論上談如何安排時間,如何兼顧營商和宣教,但是實際上需要很多的禱告、智慧,並且從很多失敗的經驗中學習。

先從小公司開始 選擇合適行業

他從內地會在創啟地區支援一些營商事工的公司模式來看,這些公司大多是小公司,也是他們的策略。但若神帶領能夠擴大經營,他們也願意接受挑戰。他從過去的經驗,提供幾方面來思考:一、改變「營商宣教」二分法的觀念,不要把宣教當成是屬靈,商業當成是屬世來劃分。在創啟地區用牧師身分無法進去,但用商人身分,當地人把我們視為平等,也比較容易接納,甚至能夠提供就業機會,很實際幫助當地人的生活,甚至經濟發展,就會更受歡迎。

二、營商身分進去,比其他身分更容易,也比較有發展空間。例如有一對新加坡同工夫婦曾在創啟地區經營新加坡小吃店,當地人沒有吃過這些口味,顧客很容易和他們聊天、建立關係。小吃店也與當地NGO合作,提供幾位低度智能障礙人士就業機會,可以很實際的幫助他們的家庭和社區。

他說,這家小吃店開業不久,就接受當地電視台的採訪,還沒有實際對外傳福音或是開佈道會,就已對社區產生影響力。

三、營商宣教,只要有願意的心都可以參與。他提到,這對新加坡同工夫婦,去工場前接受認可的裝備。他認為,教會應該鼓勵推動有做生意才能(恩賜),又具有傳福音心志的信徒參與營商事工,但不一定需要接受像傳統宣教士要求較高的神學訓練,也不須要求是資深信徒,在教會或機構有很多服事經驗。

營商宣教有不少開餐館或咖啡廳接觸人群。(翻攝自Unsplash)

營商處境艱難需要支持

四、營商本身就是在宣教。他說,營商宣教既然「營商」會有收入,為何還要教會奉獻支持?教會對此常會有疑慮。他認為,主要原因是在創啟地區的營商環境通常很艱難,市場小、消費模式和購買力比較薄弱,還有當地官員貪污、法令不完全、設施不足,要營利並不容易。支持營商的同工生活費用,容許創業後頭兩、三年可能的虧損,使他們放心是很必要的。如果生意持續虧損,便應結束,再找另外能切入人群的行業經營。

五、「營商宣教」就要先把「營商」做到最好。賣咖啡,就要賣很好的咖啡,賣牛肉麵,也要賣好吃的牛肉麵。他舉例說,有些同工提供物理治療或語言治療,服務有智障的人,當我們先把服務做得很好,學生或家長才會聽我們所說的,講福音也比較容易。但若我們服務做得不好的話,他們不可能聽我們說的。

行業和目標對象與人有益 就易成功

六、選擇營商宣教,要先選對行業,要有目標對象。他說,同工要有相關的經驗及才能;選對行業之後,還要思考這行業是否提供宣教機會?他提到,提供專業服務給發展成長有問題,譬如自閉症或其他障礙的孩子,是很大的宣教機會。他們支持一家在創啟地區智能障礙孩子治療中心,就很成功接觸家長,建立關係、信任,帶來分享好消息的機會。

Daniel L分享8、9年前一家開咖啡廳成功的例子,這家咖啡廳賣的比其他家貴,但是由於咖啡非常好喝,又提供場地,讓客人在裡面讀書,還有教會同工在店內開英文班、人生講座課程,口碑不錯,吸引不少人,很多顧客後來有些成為教會的會友。

「我們沒有提供靈丹妙藥,只要提供的對人有益,也找對服務對象,就容易成功!」Daniel L也舉一個營商宣教為例,同工們在當地開設補習中心,後來因為政府政策改變,不允許補習班設立,於是改為開設小型圖書館,邀請學生成為會員,可借英文書及提供免費教英文。

先打預防針 失敗率逾三分之二

「不要等到失敗才去輔導。」他說,進工場之前要先打預防針,讓宣教同工知道失敗的機率其實蠻高,了解可能遇到的困難,以及需要的教會支持,先做風險管理。其實營商宣教創業失敗的機率,超過三分之二。不信主的人做生意也不容易成功,更何況「營商宣教」,做生意更加困難,也是很正常的。營商宣教的同工,需要教會和差會背後足夠的支持。

他在內地會帶領的營商委員會,成員都是做生意有經驗的同工,每一、兩個月,定期與工場營商宣教的同工溝通遇到的困難,包括財會、法律或人事方面的問題,以及市場情況,提供相關協助,即使遇到困難,也容易解決。

相關新聞:營商宣教 隱藏版的為主贏得靈魂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