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子傳媒 撰文 / 小驢子
從現在開始,若把所做之事當作「此生最後一次」,你的行動是否有所不同?
2024年春天,我發現自己的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指數高達34 ng/mL(50歲以上男性應低於4.0 ng/m L),醫生認為有罹癌的可能,於是安排MRI核磁共振檢查。當報告出來之後,我和妻子都陷入恐慌和憂傷,因為,檢查內容說明,我八成罹患了攝護腺癌第二期,腫瘤大小約2公分。
醫生隨即安排一連串更精密的切片檢查,住院、全身麻醉、做手術……
雖然知道如今醫療科技發達,此病的治療率高,但難免覺得生命好似已近終了,思考著要把握有限的生命做些什麼?日復一日的健康生活中,疾病驟然來臨,我才突然覺察,雖然「知道」自己有一天會死,卻不知道,也「不相信」自己可能會隨時離開人世。
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將死的那一天,死亡好像永遠是別人的事!我曾和友人談論他人的離世,也知道生命終會走向死亡。但是,自己卻不曾仔細地思想它,也從未覺得死亡如此之近……
德國哲學家馬丁·海德格(Martin Heidegger)曾提出「向死而生」的概念,活著的每一分鐘都離死亡更近一點,但也唯有正面看待,才能好好活著。作家千田琢哉也在《人生比你想的短》一書中說:「如果要活得快意無憾,就要先想好死亡這件事,再從人生的盡頭往回推算。如果你期待有一個理想的最後,那麼在最後結束之前,你該知道要把自己、把生活,過成什麼樣子。」
懶惰拖延,或者,我們以為還有長遠的時間可以完成……我思想著,倘若一年後就會死,或是一個月後、一週後,甚至是一天、一小時、一分鐘後我就將離世,什麼是我迫切想做的?又想見到誰?
再設想一下,如果知道再也沒有機會做某事、再也見不到某人,我想,我的心思意念會突然全部改變。因為,所有事物都將變得更有意義,即使只是喝杯咖啡,若是人生的最後一杯,我必定細細品嚐其中滋味,留住所有的回憶。
如何活成自己所期待的樣子?印度聖雄甘地曾說:「像明天就會死去一般活著,像你會永遠活著一般學習。」我寫下了清單,並願自己竭力做好每件事,如此,未來的日子會活得更有意思,也願成為能祝福他人的生命。
和媽媽通電話聊天。
親吻老婆、孩子、孫女。
吃剛從樹上摘下來的芒果。
全家人一同旅遊。
在家裡陽台澆花。
唱生日快樂歌。
寫下感恩的日記。
去上班,和同事奮鬥努力。
煮咖啡給心愛的人喝。
向老婆說:「我愛你」! (果子傳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