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影響力聯盟

《教會多元性與教會合一》研討會 牧者鼓勵在差異中學習包容 同心建立主的教會

檢舉
IMPACT x Malaysia 馬來西亞IAA 追蹤
hannah-busing@unsplash
馬來西亞基督教協進會(CCM) 中文事工委員會在波德申衛理訓練中心主辦主題為《教會多元性與教會合一》的研討會,主旨為促進馬來西亞各宗派教會的連接與合一,以同心建立主的教會。

【記者黃曉薇/採訪報導】此研討會的主題講員包括馬來西亞神學院研究院士郭漢成牧師/博士、馬來西亞神學院學生事務主任張俊明牧師/博士以及聖公會東南亞教省前大主教黃滿興會督。他們分別從新約神學研究、歷史與神學及從教會的角度,來解析教會可以如何在多元差異中,通過聖靈的作為促成合一,而非分離。

逾120名各宗派教會領袖參與
馬來西亞基督教協進會中文事工組主席兼此次研討會籌委會的主席劉建邦牧師指出,該研討會吸引逾120名各宗派教會領袖參與,包括牧師,也有機構代表、神學生、講師以及院長,參與的宗派包括衛理公會華人年議會、聖公會、巴色會、長老會以及神學院。

他說,主辦此次研討會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讓教會透過瞭解神學的多元性,以及從教會角度看待合一,學習在多元彼此包容、接納以及尊重。“神學是多元性的,雖然我們都來自不同主流的宗派,都有著本身宗教的背景,但我們都是宗教改革後衍生出來的教會。神學的特色是多元的,就如同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文化的國家一般,各種族只要彼此接納,就能和諧的住在一起。”

黃滿興會督(左一)及張俊明講員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馬來西亞神學院研究院士郭漢成牧師博士指出了聖經(新約)神學的多元性,以及初代教會群體的差異性,然而,這些差異並不影響他們對耶穌基督的信仰,乃是他們合一的基礎。他指出,新約聖經的內容是相當多元的,因為新約是由不同的作者撰寫,這些作者的著作皆呈現不同的焦點和特色,例如約翰福音談到“重生”,保羅講到“因信稱義”,不過儘管內容多元,但皆在呈現同一真理,即是基督。

初代教會背景多元 卻能達致合一
郭漢成牧師點出,40至60年代期間,初代的舊教會早已存在不同派系的聲音,有傳統的猶太基督教的聲音,有具備猶太色彩的基督教會的聲音,也有一些好像保羅一樣開明的外邦基督教聲音,儘管每個派系都持有自己的立場,但他們卻能達致“合一”。

他說,在耶路撒冷大會中有三個派別,第一個派別就是有外邦教會背景的保羅、巴拿巴以及提多,其二就是較為保守的“耶路撒冷假弟兄”派別,其三就是代表耶路撒冷的大會主持人彼得、雅各和約翰,儘管這三個派別在大會上各持不同的宗教立場,但他們卻能達致合一。

他指出,大會最終認同保羅他們的立場,沒有接納耶路撒冷假弟兄的立場,也因為當時大會接納了保羅的立場,才有了今天的“基督教”。“若當時大會認同了耶路撒冷假弟兄的立場,我們就沒有今天的”基督教“,基督教只能成為猶太教中的其中一個派系而已。”

他說,保羅強調“唯獨基督”概念,推翻了基督徒必須守猶太條例的禮節,在“唯獨基督”概念下,基督徒可以不必行割禮,也不必遵守食物條例等。

研討會共吸引122位來自不同宗派的教會代表參與。

宗教改革後曾打了30年的內戰
馬來西亞神學院學生事務主任張俊明牧師則從歷史和神學的視角,來說明教會如何從歷史事件中做出檢討,以促進教會之間的合一。他點出,在基督教改革後,基督教各宗派之間曾因為不同的神學觀,而打了30年的內戰!

他指出,基督教的改革始於基督徒對天主教的“一元主義”提出質疑及批判。根據資料,當時馬丁路德在1517年在德國發起了宗教改革運動,這場運動反對羅馬天主教會對於西歐的封建神權統治,緊接著瑞士、英國、北歐、荷蘭也進行效仿。

他說,當時在天主教的“一元主義”下,只有教皇有權詮釋聖經,只要任何人對聖經做出與官方不同的詮釋,將被判為異端,而基督教的改革運動,則成功推翻“一元主義”。他說,在改革成功後,不同的基督教宗派開始出現,這些宗派都有著本身的神學觀,而這就是所謂的“多元”,不過也正是因為各宗派之間這些不同以及多元的神學立場,才讓各宗派之間產生內戰。

他說,為了平息這場打了30年的宗教戰爭,於是便有了《威斯特伐利亞合約》的簽署,這項簽署也意味著,基督教將退出“國家政治”,基督教不再是國家的官方宗教,政府再也不會強迫人民信奉基督教,人人都有權力自由地選擇自己想要的宗教。

他認為,實際上各宗派之間應該學習在多元中彼此“包容”,然而也正因為這是基督教在改革後,邁向多元的“起點”,對他們而言“包容”確實是不容易的。

鼓勵基督徒學習在差異中學習包容
他也提到,“三一論”的真理本身就包含了多元和合一,三一論強調聖父是神、聖子是神,聖靈也是神,儘管祂們的位格不同,但祂們卻是“合一”的。他說,“合一”和“統一”不同,“統一”是大家都要一樣,並且排斥差異,合一卻是選擇在差異中不分離,並且學習互相理解、包容以及學習靈性的操練。他說,上帝自身都包含著差異,但這些差異並不會構成分離,乃是構成合一。

他也提到,學習合一可以讓基督徒的靈性越來越成長,因為在張力和衝突的過程中,能夠考驗基督徒靈性深度以及是否有活出耶穌的生命。“基督教所關注的真理就是愛和複合,不是辯論真理,什麼是愛?就是願意為對方犧牲,嘗試從決裂,走向連接和共榮。”

中文事工委員與講員和回應講員合影。

鼓勵牧者與各宗派建立良好關係
聖公會東南亞教省前大主教黃滿興會督則點出,今天多元教會的產生,是基於語言文化、種族、地理位置以及家庭背景的差異,然而這些差異一直都在影響著教會合一的目標。

他指出,19世紀英國統治馬來西亞,以致英文教會在馬來西亞興起,20世紀我國開始有了華文教會,根據統計來到21世紀,我國的馬來文教會最多,因此若馬來西亞的教會要談合一,要面對的是更多的不同種族、文化以及語言的問題,要達致合一看起來似乎更困難。

然而僅僅有好的願望並不足以促進教會合一,唯有通過有意識地與其他文化背景的人接觸,並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才能走向合一。最後他認為,教會要達致合一,教會領導層應該與基督教各宗派之間建立良好的關係,且也要具備國度的服事精神,在國度的服事中時刻保持願意接納、寬恕以及和解的正確態度。

全體參與者與CCM中文事工委員及講員們合影留念。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