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8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父母覺得孩子跟自己無話可說? 該怎麼讀懂孩子的求助訊號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最近,接連發生新秀音樂家和準高中生墜樓的憾事;據媒體報導,他們生前曾向親近友人與網路社群抒發心情及求援。每個人在生命的歷程中,遇到困難與瓶頸在所難免,如何在接收到他人求助訊號時予以陪伴,走不容易的一里路,適時拉他們一把?

國教行動聯盟理事長王瀚陽受訪時表示,神藉著傳道書四章10節「若是跌倒,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若是孤身跌倒,沒有別人扶起他來,這人就有禍了」提醒,找到同伴彼此扶持的重要性。王瀚陽自己是高中女生的父親,在教會和家長團體中,經常接觸並陪伴許多兒少家長和他們的青春期子女。

王瀚陽說,無論是大人還是孩子,在生命歷程中都會遇到跨不過的坎,家長常常覺得孩子隨著年齡增長,溝通變得愈發困難,難以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而孩子則感覺「爸媽根本不懂我,我說的話他們也聽不進去」,這樣的情況下,常會產生「我的心哪,你為何憂悶?為何在我裡面煩躁?」(參詩篇四十二篇)的無言嘆息。

適時回應孩子求助訊號很重要

每個人在感到憤怒、恐懼、徬徨無助和面對壓力時,表達情緒的方式都不同。有些人會將自己的委屈和不滿,用負面的話語發洩出來,讓旁人能夠明顯感受到「這個人有事」。而另一些人則選擇從環境和人群中抽離,但會藉由在紙上塗鴉或是在網路社群發文來抒發情緒。當一個人感覺到自己所表達的情緒、不滿與痛苦被他人理解,並不會被視為無理取鬧或無病呻吟,且有人願意陪伴和安慰時,這就說明他們的求救訊號得到了及時的回應。

王瀚陽指出,當孩子從孩童期逐漸進入國小高年級,並步入青春期後,除了生理上的變化外,他們也開始探索「我到底是誰?」以及「我在別人的眼中是否有存在價值的?」同時,他們希望能擁有更多的自主權和個人空間。

當孩子在家庭、同儕關係和校園生活中獲得積極的評價時,往往更容易建立正面的自我形象認同。然而,王瀚陽的經驗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後,必然會與同儕進行比較,很多孩子即便在家中,也常被爸媽與兄弟姊妹或其他同齡孩子比較,這容易讓孩子陷入爭競和自我認同的危機,並影響到他們在學校和生活中的表現。以致於遭到他人言語和網路霸凌,都不見得會適時向爸媽發出求救訊號,而是求助於同學或網路。

王瀚陽表示,每個家庭都需要建立定期的家庭時間,家長應重視與孩子之間的溝通,耐心傾聽孩子的聲音,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情感交流與互相了解。他提到,儘管他的女兒已經是高中生,他們家仍然保持著家庭禱告祭壇的時間。在這些時間裡,他會坦誠地與女兒討論「手機使用時間」等問題,提出作為父親對孩子的要求和期待,同時也讓女兒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需求,這樣親子之間才能達到相互理解。

爸媽可以跟孩子一起上主日學

王瀚陽表示,他在家長團體及教會中遇到的家長,社經地位與原生家庭背景各不相同。總結來說,有一類父母,工作非常認真,但不太懂得如何照顧和教養孩子。有些家長把孩子送到教會的課輔班和主日學,希望教會能幫助他們管教孩子,自己則繼續專注於工作,認為只要有人幫忙就好了。

然而,當教會的輔導或課輔班老師向家長反映孩子需要處理的問題時,一些家長由於親職教養能力不足,顯得不太願意面對或處理這些問題。為此,他們會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參加親子主日學,增進親子女之間的了解。目前在台灣,已經有不少教會採取這樣的方式。

有些學生家長發現孩子不太願意理會他們,親子之間的對話要麼很簡短,要麼無話可說。王瀚陽指出,很多孩子表面上看似堅強,但內心卻非常脆弱。許多家長發現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變得難以捉摸,雖然父母希望多了解孩子,但孩子往往已經不願多說,只會簡短地回答「喔」、「沒有」、「很好啊」。當這些父母焦慮地來找他詢問該如何應對時,王瀚陽會鼓勵他們不要急,繼續陪在孩子身邊,並伺機營造精心時刻,讓孩子知道「當你需要爸媽時,我們會在」。

王瀚陽還鼓勵家長主動接觸和了解孩子在教會和學校中的朋友,並盡可能在網路社群上與孩子互動。因為很多時候,孩子因各種考量無法與爸媽面對面溝通,會選擇與信任的同儕分享,或在網路社群上發洩情緒。他也建議家長,如果孩子有在教會有穩定的聚會,家長應陪同孩子一起參加教會活動,認識孩子的老師、輔導和同儕,這些人能在孩子需要幫助時,適時向家長反映情況,使家長能夠在關鍵時刻陪伴孩子走一里路。

《基督教論壇報》關心您,請給自己機會:自殺防治諮詢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

王瀚陽理事長。

相關新聞:發現憂傷心靈需要 陪他走一里路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