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編譯 Joseph Chen / 報導】1981年,有「造林者」之稱的澳洲農學家托尼.芮納多(Tony Rinaudo)和妻子因著基督教信仰,以及想讓世界變得不一樣的強烈渴望,於1981年搬到了撒哈拉沙漠邊緣的尼日,這是全球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但在旱災頻仍之處辛勤植樹兩年後,令他感到絕望。
他回憶說:「我們最初採用了典型的重新造林計畫,依賴植樹來改善環境。但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樹木的存活率非常低。當時,我已準備放棄,但內心深信上帝呼召我來到尼日,是為了作出改變,儘管我不知道該怎麼做。」
與自然和諧相處 恢復土地豐饒
儘管彼得後書一章3節提到,「上帝的神能已將一切關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賜給我們,皆因我們認識那用自己榮耀和美德召我們的主。」但是芮納多當時感到相當困惑,懷疑這段經文是否適用於尼日這片荒涼之地?然而,他並不知道,在這片土地被改變之前,它曾經是豐饒的;也未曾料到,與自然和諧相處可以恢復那份豐饒。
根據以弗所書二章10節所說:「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芮納多決定繼續尋求解決方案。1984年,薩赫勒(Sahel)大旱和饑荒席捲西非,加劇了森林砍伐造成的環境問題,促使他更加堅定地致力於重新造林以及永續農業的發展。
在多次嘗試失敗後,芮納多發現了一個簡單但革命性的解決方案。他注意到,非洲和其他國家有數百萬個樹樁,這些被砍伐過的樹樁,地下根系仍活著,只需加以修剪,就能繼續發芽、生長成樹。因此,他提出了「農民管理天然資源再生」(Farmer Managed Natural Regeneration, FMNR)技術,這種技術並不是仰賴昂貴的植樹計畫,而是讓大自然自我修復。
推翻農夫世代相傳耕作方式
FMNR的核心理念是,在土地清理後保留樹樁,利用其成熟的根系提供養分,讓新芽迅速成長。這種方法看似簡單,但需要推翻世代相傳的耕作方式,也需要農民願意犧牲部分土地來讓樹木重新生長。
他說:「這裡的人每年都瀕臨挨餓,還覺得每寸土地都該拿來種糧食作物。」儘管這一概念在初期受到質疑,但芮納多最終說服了10位農民在他們的土地上進行實驗。當初步成果顯現時,這項技術很快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經過超過30年的努力,FMNR技術已經使得西非超過600萬公頃的荒地得以再生,超過2.4億棵樹木重新在這片乾旱的大陸上生長。從衛星影像中,可以清楚地看到這片荒地在重新造林前後的巨大變化。
創造五、六百萬公頃良田
這項技術不僅改善了農業產量,降低了地面溫度,還幫助土壤保水,並提供了柴火,使農業活動在高溫環境下能繼續維持。如今,FMNR技術已經在尼日超過50%的農田中推廣,覆蓋面積超過600萬公頃。與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相比,這些地區的農民每年多生產了50萬噸穀物,改善了250萬人的糧食問題,並減少了營養不良的威脅。
在加納的亞梅里加村(Yameriga),酋長隆摩阿雷(Yamdaan Zimbil Longmoare)因目睹村莊短短兩年內的巨大變化而欣喜若狂。他說:「上帝連樹樁都在乎!這個FMNR的禮物來自全能的上帝,因此無論你去哪裡都會帶來生命和喜悅。」
曾獲頒台灣周大觀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芮納多目前擔任澳洲世界展望會的自然資源管理專家,並且是《地下森林:危機中星球的希望》(The Underground Forest: Hope for a Planet in Crisis)一書的作者。
2019年,他因生態保護貢獻而被授予澳大利亞勳章,今年獲得2024「澳洲年度人物」(Australian of the Year)的提名。
此外,芮納多在2021年獲得了台灣周大觀文教基金會設立的「全球熱愛生命獎章」,成為該獎項第24屆的得獎者,並於2022年12月來台接受前總統蔡英文的頒獎。
芮納多的創舉為世界帶來了一份寶貴的禮物,展示了環保創新和信仰的力量。(資料來源:Christian 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