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基督教論壇報 / 靈修禱告

【華神專欄】破碎中的榮耀: 詩人維曼在自然與詩中聆聽上帝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謝樂知(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諸天述說上帝的榮耀,穹蒼傳揚祂手的作為。」(詩篇十九篇1節,和修訂)

耶穌常常隱居於曠野,在山巔上祈禱,在湖畔徘徊,在岸邊教導,也在園中跪求上帝。他的教導蘊含對自然的深刻理解,無論是撒種、收割、儲糧、捕魚,還是葡萄園的比喻,都展現了他如何從自然中領悟上帝的聲音。

耶穌從未將自然視為冰冷的工具或手段,而是將其視為一個對話的伙伴。自然是上帝的創造,它彰顯著上帝的榮耀,而我們能從中聆聽到上帝的聲音。耶穌與自然長時間相伴,因此能夠與自然對話,聆聽它如何傳達上帝的榮耀。

同樣的,美國詩人、耶魯神學院教授克里斯蒂安‧維曼(Christian Wiman)以敏銳的心靈感知自然,在其中捕捉到萬物對上帝的讚美。然而,如同復活須經歷十字架,這些讚美之聲往往隱含著苦難。在與自然的對話中,維曼看見受造物如同人類一樣,經歷生老病死的循環;然而,即便在這些變遷中,自然界依然如經文所言,述說著上帝的恩典與榮耀。

接下來,我將介紹維曼的三首詩作,這些詩作皆聚焦於平凡的自然景象,但在這平凡之中,維曼聽見自然述說著在苦難中仍然充滿上帝的豐厚恩典。

"Fishing in Spring, the Pont de Clichy", by Vincent van Gogh

第一首詩名為Every Riven Thing(註1)。Riven有撕裂、破碎、創傷的含義。這首詩共有五個詩節,每一個詩節的第一行都以相同的文字呈現,但有不同的標點符號,帶出不同的意義。

詩的第一句寫到:God goes. Belonging to Every Riven Thing He's Made。這句話強調上帝的行動,強調上帝「前來」與受傷的事物同在。與此同時,此語也提醒我們,一切受傷、軟弱和破碎的事物皆是上帝的受造物。上帝是創造者,亦是關顧者,祂「前來」陪伴所有一切受造之物。

詩中提到的受造物包括了石頭、樹和天空,這三者為之後的第二、三、四詩節做鋪陳。當然,受造物也包括了人。詩中提到世人觀看萬有,並為一切所見的發出讚嘆,但也發出疑問。面對美麗浩瀚的宇宙,世人發出讚嘆;面對世上無情的殘酷,世人發出疑問。世界何以如此美麗但又如此嚴酷?

第二詩節,維曼再次以同樣的句子作為開頭,但標點符號略有不同:God goes. Belonging, to every riven thing he's made。Belonging之後的逗號為上帝的行動帶來頓點。上帝不僅來到,祂更駐足停留在受創造的事物之中。上帝的駐足使風暴中有平靜,好以福音書中描述的,耶穌在船上使風浪得以平靜。

論到平靜的風暴,維曼提到「石頭」中有無數的原子,在石頭堅硬不動的外表下,原子不斷震動、擾動和交互影響。同樣的,維曼提到人裡面充滿各樣的情緒、煩惱憂愁,但人不斷試圖透過意志力掌控自我的命運,期望在紛擾之中能夠處變不驚,寧靜且沈穩。上帝臨在於動與靜之中。

第三詩節說道:God goes belonging. To every riven thing he's made。此句強調上帝行動的終極目標。上帝出走「目的」就是「為要」臨在每一個祂所創造的事物當中。上帝是全意投入在祂的受造物之中。

維曼接著在詩中說道:每棵「樹」背後都有更深色的樹,換言之,事物都有其陰暗面,人也不例外,所有人都有深沉陰暗的一面,這陰暗面往往只有自我能夠明白,但有時甚至連自我都無法看清。即便如此,上帝亦臨在其中,臨在我們不願意正視,甚或無法看明的黑暗之中。

第四詩節,God goes belong to every riven thing. He's made。此句強調上帝臨在破碎、受傷的事物之中。接著,詩談到了上帝的受造物,有些受造物是歡喜迎接上帝,但亦有抗拒,甚或是抵擋上帝的受造物。

此外,詩也論到了受造物對上帝的認識,有時我們感知上帝(A part of what man knows),但有時上帝遠超我們的認知之外(apart from what man knows)。在這迎接和拒絕,知與不知之間,上帝選擇與所有破碎的受造物同在。

維曼透過層層遞進,強調上帝突破重圍,深入且細緻的同在。維曼從石頭談到樹、從樹談到天,從人的外在表意(讚嘆╱疑問),談到人的意志,談到人的無意識(陰暗)並人的無知和拒絕;然而,無論是具體或是飄渺,是外或是內,是宇宙或是內裡,上帝總是前來、駐足、臨在且不離不棄。

最後一句他用一個完整的句子捕捉到了這整首詩的意象,他說God goes belonging to every riven thing He's made,完整結合了上帝與祂的受造物。正如約翰所言,「世界也是藉著他造的……他到自己的地方來」。

"Wheat Field with Cypresses", by Vincent van Gogh

第二首詩名為From a Window(註2)。全詩以哀傷為起點,詩人說除了哀傷之外,他再也無法相信(unbelieving)任何真理。這是一種無法治癒(incurable)的哀傷。

然而,就在這哀傷之中,詩人忽然看到了窗外的樹,那樹中彷彿有一股力量湧現。詩人形容這股力量像萬花筒一般,以五顏六色的方式綻放出來(rise kaleidoscopically),使得樹的葉子看起來像是充滿生機的靈魂(livelier ghosts)在風中顫動。

詩人選擇貼近窗櫺觀看這神奇的景象,細看那充滿生機和活力的靈,如何在樹中穿梭流動。他形容這靈是單一的存有(single being),但卻又是無法被界定的存有,與此同時,這靈又是無數的存有(countless being),但卻擁有單一的心思(one mind),如同保羅所說,聖靈的恩賜雖多,聖靈卻始終如一。

同樣的,詩人似乎是在無數零零散散的萬花筒碎片之中,在紛亂的失序之中,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整全和生命的方向。聖靈將生命的破碎和無序整合為一,朝向上帝而去。

接著詩人說道,這畫面其實只不過就是一群鳥忽然間同時從樹梢飛去,彷彿樹突然有了生命一般。在維曼的詩中,他常以樹比喻人。在聖經中,樹同樣時常扮演重要角色,無論是在創世記、啟示錄或是十字架(木頭),樹像人一樣,矗立在大地之上,經歷生老病死。因此,樹也常被用來象徵生命和人生的縮影。

詩人接著說到,這棵樹仍是原來那棵老舊的樹,但在經歷這一事件後,詩人對這樹有了新的看見和理解。他說這理解並非僅是自我的投射,而是上帝賜下的更新大能,一個來自聖靈的生命力量,將所有看似紛亂、雜亂、無序、破碎、散落的哀傷和眼淚,像萬花筒一般集結起來,帶出生命的生發與力量。

正如哥林多後書四章16節說:「外體雖然毀壞,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因著上帝賜下的聖靈力量,我們得以推升向上,朝著上帝而去,我們也在這向上的過程中,生命得到了意義和方向。

"Old Hook Mill, Easthampton", by Edward Lamson Henry

最後一首詩名為Small Prayer in a Hard Wind(註3)。此詩同樣以哀傷和破碎作為起點:「As through a long-abandoned half-standing house only someone lost could find」。作者描繪了一棟遭到廢棄、已經半倒,處於荒涼之地的房子,藉此以物喻人,表達生命的破碎和接近死亡的狀態。

房子的窗戶不見了,梁柱也開始鬆脫,牆垣則是滿了裂縫。作者形容這些裂縫為「a hundred crevices in which a hundred creatures horde and nest」。裂縫中聚集了許多小生物,在裂縫活動並築巢。房子看似廢棄,但細看之下卻充滿了生機與活力。

表面上看,這是一棟無人居住的鬼屋(ghost),但深入觀察會發現裡面充滿了靈力(spirit)和活力。我們的生命亦是如此,縱使在困頓、淚水和死亡之中,但若細察,其中依然充滿無數微小的生命恩典。

接著他描述,在這破敗的房屋中,當風吹來,風透過這些裂縫發出陣陣聲響。他指出,若是房子的牆板願意敞開自己,風就能透過裂縫發出陣陣聲響。看似傾倒的生命,卻因風吹拂而產生美妙的音律。正如保羅所形容的,上帝在軟弱中顯出剛強(哥林多後十二章9-10節)。

詩的最後一句說道:「Shatter me, God, into a thousand sounds」。詩人祈求上帝將他破碎,使他生命中產出裂縫,以致當風吹拂時,可以發出各樣的聲響,彷若在歌頌上帝。在生命的破碎之處,能成為榮耀並見證上帝的地方。看似破碎,卻能孕育生命;看似裂縫,卻能歌頌上帝;看似苦難,卻是恩典;看似十架,卻是復活。

以上三首詩見證了維曼如何在苦難中並在自然中遇見上帝。在這過程中,他經歷上帝的同在(Every Riven Thing),經歷聖靈所賜的生命力量(From a Window),也在苦難中學習將自己交託在上帝的手中,經歷基督受難的團契(Small Prayer in a Hard Wind)。但願這些詩歌幫助我們得以在苦難中看見上帝的恩典。

註1:全文請見:https://onbeing.org/poetry/every-riven-thing/

註2:https://www.poetryfoundation.org/poems/57358/from-a-window-56d23acc9b231

註3:https://www.christiancentury.org/artsculture/poems/small-prayer-hard-wind

謝樂知

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