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7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從馬偕到埔基 只為去到有需要的地方 陳恒常醫師感恩資源雖缺上帝供應 讓他看見不同風景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陳恒常醫師

【記者李容珍/採訪報導】前埔里基督教醫院院長、現任整形外科醫師的陳恒常,12年前放下台北馬偕醫院亮麗的資歷,來到埔里基督教醫院,去年還獲得第33屆醫療奉獻獎。人生經歷如此大的轉彎,他說,是受到父親陳天惠醫師觀念的影響;去到有需要的地方,是他習醫的初心,回顧過往,他很感謝上帝豐富的恩典,讓他看見不一樣的風景。

在陳恒常醫師8個月大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離開台北馬偕醫院,回到故鄉嘉義朴子開業。他在小鎮醫師家庭長大,住家就是診所;父親不僅看病,也為人開刀。在那種環境下,他本能認為,醫師就當如此,這也是他要走的路。即使晚上突然有人來急診,父親被叫醒了三、四次,家人也是不以為意。當他到馬偕醫院工作時,腦海中不時浮現父親鄉村草地醫師的身影。父親深獲雲嘉地區民眾的信賴,他心想未來有一天要回嘉義故鄉幫忙父親。

陳恒常獲醫療奉獻獎,與妻子和父親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掙扎是否如父親般回故鄉行醫

然而,隨著時代改變,健保制度讓診所逐漸式微,加上交通便利,從朴子到嘉義市區看診也變得容易。他也開始思考,以他整形外科醫師的專業,回到故鄉會有病人來看診嗎?他兩個弟弟和一個妹妹都是醫師和牙醫師,雖然都在都會區發展,但心中仍不時會想到父親帶給他們的榜樣。

陳恒常醫師在馬偕醫院工作長達29年,期間赴美在紐約大學醫院顱顏中心進修,回台仿照建立燙傷醫療團隊整合專業服務,後來出任馬偕燒傷中心主任、國際醫療中心主任。那時他開始思考,是否要一直做到退休,還是留點時間去有需要的地方?

有一次,一位前輩問他,埔基要找院長,他是否要去?他起初沒有意願,甚至還幫忙問其他好友和認識的同事想不想去?結果沒有人有意願。直到截止的最後一天,他被催問,於是趕緊寫資料投遞出去。但他覺得自己沒有醫院管理的專業訓練,因此也沒有找人推薦。當面試後,醫院問他何時可以來上班時,為了尊重妻子的意見,趕緊問她,結果得到妻子的大力支持。

2009年陳恒常醫師、陳恒順醫師和翁瑞亨醫師到泰國義診,隨行還有他們讀高中的子女。(圖/受訪者提供)

邀請親友同來埔基服事

陳醫師到埔基任職後,就邀請具有電腦博士學位和家醫科專業的堂弟陳恒順醫師,擔任教學副院長,也邀請曾擔任疾管署傳染病防治醫療網北區副指揮官的好友蘇世強醫師來埔基。後來疫情發生,所幸有能力最強的專家坐鎮指揮。

陳醫師表示,他時常感到力不從心,經常向上帝禱告。譬如,上帝帶領他到埔基,使他能夠順利完成工作。他對此心懷感恩,並且在6年任期圓滿結束後,接下來6年專心投入臨床工作,這使他感到非常快樂。

剛到埔基的時候,陳醫師想到上帝在天上看他的話,會看到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在地廣人稀的埔里,埔基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有一次他向衛生單位提出供應偏鄉資源構想,但是衛生單位認為,透過國道六號公路,車程不到一個小時,就不能稱為偏鄉。但是像仁愛鄉或信義鄉的人到台中看診,要開兩、三個小時的車,醫療服務仍是太遠。

讓年輕醫師了解埔基醫療意義

很多醫師會認為一輩子不會到資源缺乏的地方,交換學生或見習醫師申請通常不會選擇埔基。所以,陳恒順副院長就用另類方式帶領他們,邀請台大家醫科年輕醫師、住院醫師,週五下班後搭高鐵到台中,再接他們到南投,先到附近的魚池、日月潭走走,再來埔基參觀,讓他們認識埔基的角色需要。

很多時候,醫院的醫護人力確實很吃緊,但總是在很辛苦的時候,上帝就出手了。譬如,埔里不是偏鄉,但政府就稱其為「資源缺乏」的地方,帶來許多彈性。

埔基平安樓上的對聯。(圖/受放者提供)

他心想,埔基在當地應該做的,就努力去把它完成,包括長照的護理之家,或是社區醫療群等等。另外,雖然當地資源較缺乏,但是只要大家願意互相幫忙,就能彌補許多不足之處。譬如有一些年紀較大的原住民,只會講母語,他們就醫時只要有人叫一下,自然會有會講母語的人過去幫忙翻譯。

草地醫師與病人互動親近

他說,當地原住民六、七成都是基督徒,醫院的同仁也有不少原住民,具有一些特別的文化特色。他上任後將9月的中秋節和11月的感恩節合在一起舉辦烤肉,全院一起烤一隻大山豬,也藉此表達921震災後的感恩意涵。

有時候陳醫師看診時,會告訴病人,哪些是他做得來的,哪些是可以介紹去其他醫學中心做的。他還會給病患自己的名片,即使其他醫師不一定認識他,但是必然會幫助病患醫治。有些問題他會幫助病患先過濾,不會讓病患覺得他在推託,因覺得麻煩而不理會他們。

身為草地醫師,與病人之間的情感互動,往往有意想不到的回饋。有些病人知道他看診會超過時間,便帶便當來給他吃;有些病人會做紅龜粿送他。偶爾,曾在台北看診的病人,還特別搭車到埔里給他看診,聽聽他的意見。

他曾在台北幫助一位病人植皮,聽對方訴說自己的故事,後來病患好幾年搭車到埔里,都會帶一箱嫩薑和自己釀製的食物送他,讓他嚐到宛如家鄉的味道,他也隨即分享眾人。陳醫師說,能得到病患的肯定,並不是因為他的醫術多麼高超,而是他本著平常心,就像他的父親以前一樣,好好去體貼病人的心。

埔基位於中台灣服務的範圍。(圖/受訪者提供)

很多驚奇和意想不到的回饋

在埔基服事的過往充滿很多驚奇,例如某家醫院的癌症病友,從小山爬到要登玉山,需要當地醫師和嚮導陪伴,他就成為陪伴者來幫助癌症病友,當他終於攻頂,自己也覺得很高興,那一家醫院的醫師也順便安排到信義鄉義診。還有,他也曾為了陪伴三位長輩病友泳渡日月潭,與大家一起接受訓練,讓這些長者感受到大家一起參與的喜樂,並完成心願。

「這些事你們既做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馬太福音二十五章40節)這句經文對他影響很大。路加福音十章提到人要如何進入永生,就是要盡心盡力,愛主你的神;其次,又要愛人如己。陳醫師說,我們照著去實踐,就會得到永生。

以前在馬偕醫院工作時,有一次他被要求專講「教會醫院要如何做,才能面對高齡社會?」他認為自己並非這方面的專家,但每家醫院都有自己的宗旨和信念,「Just do it」,就照上帝給我們美好的心意去做。如同在埔基的平安樓,有一副對聯:「在需要的地方,看見我們的責任」,「在不足的時刻,體會到神的同在」。陳醫師表示,遇到困難和難處時,我們就向上帝祈求,當我們跟從祂的心意與帶領,就會找到出路。

登上玉山,與妻子合影。(圖/受訪者提供)

相關新聞:人生轉彎處 風景大不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