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教會經常舉辦各類型的特會、營會和研討會,面對百花齊放的活動,信徒該如何取捨?
台灣宣教神學院院長曾金助牧師表示,據他觀察,像是「醫治釋放」、「教會增長」、「先知性事奉」和「財務豐盛」等主題,是信徒比較有興趣參與的。其中,財務豐盛和醫治釋放等類型的特會,不但信徒自己會參加,邀請親朋好友一同與會的比例也比較高。那麼多的營特會,基督徒該如何分辨和尋求?
他的建議是,可以從聚會中,是否具備「以基督的救恩為中心」、「聖經真理為根基」和「聖靈的大能彰顯」等內涵去察驗;此外,信徒若是對於聚會所邀請的國內外講員有疑義時,也可以尋求教會牧者的屬靈遮蓋幫助察驗,不要貿然參加。
撒但會裝作光明的天使 需警醒
曾院長說,台灣的宗教信仰和傳教自由是憲法明文保障的,除了已經危及公共利益及妨礙他人自由的情況下,不得以法律限制之。而神早已透過聖經提摩太前書四章1節、約翰一書四章1節、彼得後書二章1節、馬太福音二十四章24節和哥林多後書十一章11-13節,提醒屬祂的教會兒女,防範假基督、假先知、假師傅、假使徒,因為「連撒但也都會裝作光明的天使」,顯大神蹟、大奇事,連選民也都迷惑了。
這其實都提醒當代的教會和信徒,無論是舉辦還是參加各類營特會,對國內外講員背景的查證,和他們所傳講的信息內容是否符合聖經的察驗,都要非常的謹慎小心,以免讓信徒入了迷惑,也讓神的教會受虧損。
耶穌在約翰福音六章26節對前來找尋祂的人說:「你們找我,並不是因見了神蹟,乃是因為吃餅得飽。」而在27節,耶穌進一步對眾人說:「不要為那必壞的食物勞力,要為那存到永生的食物勞力,就是人子要賜給你們的,因為人子是父神所印證的。」曾院長說,耶穌行各樣的神蹟、醫病趕鬼,為的都是盼望眾人可以得著救恩,而非只是定睛在「我的困難被解決,我的需要被滿足」,要追求的是生命的糧,而非那必壞的食物。
使徒行傳十四章8-9節的保羅也是這樣。當時保羅醫治了一個瘸腿的人之後,看到保羅行神蹟的眾人,要向保羅膜拜獻祭時,保羅對眾人說:「諸君,為什麼做這事呢?我們也是人,性情和你們一樣,我們傳福音給你們,是叫你們離棄這些虛妄,歸向那創造天、地、海和其中萬物的永生神。」
曾院長提醒,任何營特會,無論講員在教會、社會還是職場,過去或現在多麼有名位,還是聚會中行了多少神蹟,都要把焦點放在傳揚「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救恩。約翰一書四章1節也提醒,「一切的靈,你們不可都信,總要試驗那些靈是出於神的不是,因為世上有許多假先知已經出來了。」
曾院長說,從二十世紀初開始,五旬節教派逐漸興起,那之後教會就開始走向聖靈中心論,一般福音派還是會維持聖經中心論,所以現在的教會舉辦特會還是邀請講員,大致都跟教派的性質和傾向有關係。
耶穌行神蹟人山人海 十字架底下僅剩約翰
站在神學的角度分析,他認為今日的教會必須要講求平衡;而在神學思想上講求平衡,就是以聖靈為中心和以聖經為中心的這兩端要平衡。聖經四福音中,每當耶穌行神蹟大能時,往往人山人海,但到了耶穌為世人的罪被釘上十字架,很多人就都離開了,只剩下約翰跟從到十字架的底下。如果各種聚會和特會,過於強調聖靈的大能、醫治的能力,或追求增長和豐盛,而忽略了聖經的真理和基督十架的救恩,耶穌在約翰福音六章26-27節對眾人的提醒,正是對當代教會在舉辦聚會及信徒參與聚會時應注意的。
聖經中的哥林多教會信徒,即便是後來信了主,行事為人依然受到當時希臘羅馬世俗化風潮和價值觀的影響。台灣教會也有類似的情況,不少信徒都是第一代信徒。他們往往在人生的低谷時刻,如健康亮紅燈或面臨事業、婚姻的困境,因朋友的邀請參加特會而接觸到信仰,進而決定受洗。
曾院長說,各類聚會和特會,無論是醫治釋放、先知預言,還是財務豐盛,都是教會吸引廣大福音未得之民的方式。這些主題本身並沒有問題,但就像保羅行神蹟使瘸腿的人得醫治後,眾人想要向他獻祭,保羅並未高舉自己,而是傳揚他所信的永生神和十字架的救恩。任何聚會,除了需要聖靈的動工與大能外,還必須包含聖經真理和以基督為中心的救恩。聖靈的能力、聖經的真理與基督的救恩,缺一不可。
聖經是為了解釋耶穌基督,聖靈則證明耶穌基督復活的大能和救恩的能力。曾院長說,無論是復興特會還是醫治特會,都應該涵蓋聖靈、聖經與基督的救恩。他強調,任何聚會或特會的核心,不應是高舉講員或神蹟,而應以聖經為根基,傳揚基督的救恩。換句話說,如果有人一次又一次參加特會,追求的始終是神蹟奇事,而不是耶穌基督並祂釘十字架的救恩,那麼他們所信的是耶穌,還是神蹟呢?
曾院長引以弗所書四章4-6節提醒,基督徒蒙召,同有一個指望、一主、一信、一洗、一神,就是眾人的父,超乎眾人之上,也住在眾人之中,這是上帝給教會和信徒分別和分辨能力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