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0 好牧人

【以斯帖宮廷劇3】古仇新戰,宿敵再現

檢舉
劉幸枝 劉幸枝 追蹤
"Aman and Mordechai", by Paul Leroy
這是一場充滿懸念的戲劇,一場無形的爭戰。在這場爭戰中,哈曼的計謀步步緊逼,猶大人的命運岌岌可危。

◎劉幸枝(華神推廣教育處處長、教會顧問牧師)

從以斯帖記第三章開始,故事逐漸進入了三角關係的局勢:以斯帖、哈曼與末底改之間的互動。原本發生在宮廷外、一場因拒絕行禮而引起的衝突,竟演變為民族仇恨的導火線。然而,這背後遠非僅是表面的鬥爭,而是深藏在歷史中的一段錯綜複雜的糾葛。

波斯宮廷內外暗潮洶湧
權力的角逐在這裡隨處可見,權謀與算計縈繞在人心角落。以斯帖記第二章,讓我們看到以斯帖憑藉她的美貌與謙遜,贏得了亞哈隨魯王的青睞,她的地位逐漸提升,開始在宮廷中嶄露頭角。此時,宮廷內部卻悄然醞釀著一股暗流,而這股暗流的核心正是哈曼的崛起。

哈曼的野心與權勢日益顯露,他逐步鞏固了對權力的掌控,成為波斯帝國命脈的掌舵者。與此同時,以斯帖並未有意與哈曼爭鋒相對,她也未曾刻意維護自己在亞哈隨魯王心中的地位。對於這座宮殿的生活,以斯帖始終無心嚮往,她的初衷並非參與權力的爭奪,而是因環境所迫身陷其中。以斯帖曾是亞哈隨魯王眼中的新寵,隨著時間推移,她的光彩漸漸黯淡。第二章19節所描述的國王再次召集處女,正是這一轉變的明顯標誌。

自從遠征希臘失敗後,亞哈隨魯王的性情發生了顯著變化。他不再是那位雄心勃勃的帝王,反而逐漸淪為沉溺享樂的昏君。在這場敗北後,他深陷於無休止的聲色犬馬之中,甚至不惜染指大臣的妻子,覬覦兄弟的妻子。

"Esther before Ahasuerus", by Hugues Merle

君王昏庸導致權臣得勢
亞哈隨魯王的昏庸,成為後續故事發展的伏筆,也為波斯帝國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表面上看,他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但實際上,他的行為卻在欲望的掌控下變得毫無理性,最終淪為他人操縱的棋子。隨著他的沉溺,宮廷內部的風險也日益加劇。

就在此時,哈曼的身影逐漸在宮廷中變得鮮明。這位陰沉而狡猾的權臣,逐步攀升至權力的巔峰,甚至得到了亞哈隨魯王的印章戒指──這象徵著權力,意味著哈曼的每一個決定都擁有君王的背書。聖經中的「使他高升」(以斯帖記三章1節)直譯為「使他壯大」,這個詞彙隱約透出哈曼勢力的擴張,他的野心無人能擋。

這種力量的此消彼長,在第二、第三章中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第二章記載了以斯帖的受寵,但在第三章中,哈曼的權勢卻日益壯大,以斯帖的地位反而愈加不穩定。在當時的波斯宮廷中,哈曼的地位還比皇后以斯帖更加穩固。除了哈曼,亞哈隨魯王身邊還有七位核心官員(參以斯帖記一章13節),這些人是君王的智囊團,為其提供國政諮詢,他們甚至可以影響國王立后廢后(參一章13-19節)。

反觀,皇后卻難有機會與君王見面,更不用說發表意見。於是,哈曼成為了亞哈隨魯王的心腹與寵臣,擁有了接近君王的特權。不過,在這場權力的角逐中,有一個人卻對哈曼毫不屈服,那就是宮門侍衛末底改。

末底改不屈引族群殺機
以斯帖記三章2節寫道:「在朝門的一切臣僕都跪拜哈曼,因為王如此吩咐;惟獨末底改不跪不拜。」這段經文引人深思,因為它沒有清楚說明末底改拒絕跪拜的真正原因。這裡的懸念讓人不禁猜測,末底改的決定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心思?他究竟是出於對信仰的堅守,還是有更深層的動機?

從猶大人的信仰角度來看,他們通常不會把任何人或物,當成神一樣跪拜,這樣的行為被認為是對神的不敬。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在古近東的社會禮儀中,叩拜並不僅限於對神明,也可以表述對君王或首長的尊敬。例如:創世記二十七章29節中,以撒在祝福雅各時曾說:「願多民事奉你,多國跪拜你。願你作你弟兄的主;你母親的兒子向你跪拜。

那麼,末底改身為宮門守衛,按理來說,他應該習慣了向官員,甚至是國王行大禮,這是無可避免的宮廷禮儀。然而,這一次面對哈曼的要求,他卻毅然拒絕,這似乎另有隱情。哈曼並非一般的大臣,他是亞甲人,這個身分引出了更深的歷史仇恨。猶大人和亞甲人之間的敵對關係可以追溯到出埃及記十七章8-16節,這場世仇至今未解。末底改的拒絕或許正是這種歷史恩怨的表現,表明他不願向這位亞甲人的後代表示絲毫的尊敬。

"The outcast", by Filippino Lippi 末底改撕裂衣服哭泣

更耐人尋味的是,以斯帖記三章4節提到:「(末底改)已經告訴他們自己是猶大人。」這一細節透露了末底改身分的敏感性,也暗示了他拒絕跪拜的深層原因:哈曼的亞甲人身分對猶大人來說,象徵著不共戴天的仇敵。隨後,三章10節就如此提到:「於是王從自己手上摘下戒指給猶大人的仇敵─亞甲族哈米大他的兒子哈曼。

這裡,經文特意使用「猶大人的仇敵」一詞來形容哈曼,強調了他與猶大人之間的宿怨。末底改的舉動固然挑起了事端,哈曼的極端反應似乎揭示了這場衝突背後的更深層因素。哈曼不僅想報復末底改,他還想屠殺全體猶大人。

這樣的發展著實令人驚愕。末底改曾經謹慎叮囑以斯帖,要隱瞞猶大人身分以保全性命,卻因自己公開身分而將整個民族置於滅頂之災。更具諷刺意味的是,以斯帖這位身為統領三大洲的帝王之后,雖處在權力核心,卻對她族人即將面臨的屠殺危機一無所知。她在富麗堂皇的宮殿中享盡榮華,對外界逐步逼近的災難毫無察覺!

可見的世界之王與不可見的上帝
另一叫人難以理解的荒謬,在於這卷列在聖經中的書卷,竟絲毫不曾提及耶和華的名字。但是,亞哈隨魯王的名字在書中出現了190次之多,彷彿世俗的權力才是這個故事的焦點。這種強烈的對比揭示了故事中的矛盾:在看得見的權力鬥爭中,似乎遺忘了那位看不見的上帝。這是否意味著上帝真的缺席了?或者說,祂在幕後以無法察覺的方式,操控著整個局勢?

隨著故事的展開,這種矛盾帶來了深刻的反思。亞哈隨魯王的頻繁出現,似乎讓人以為他是整個故事的主宰。當以斯帖和末底改在面對哈曼陰謀時的無助與危機顯現時,卻讓人看見上帝子民任人宰割的無奈。然而,正是在這種絕望中,信仰的力量開始浮現。

這種無法預見的反轉,在看似無望中仍然持守信仰的堅定,正是以斯帖記所傳達的深刻啟示。當危機一步步逼近,唯一的問題是:上帝會如何出手?祂將如何逆轉局勢?

這是一場充滿懸疑的戲劇,一場無形的爭戰。在這場爭戰中,哈曼的計謀步步緊逼,猶大人的命運岌岌可危。正是在這種看似黑暗無助的時刻,信心指引著人們超越眼前的危機,去相信一個更大的計畫正在醞釀。或許我們看不見上帝的明顯作為,這並不代表祂沒有行動;相反的,正是這種隱祕的引導,顯明上帝的智慧超越了人們的理解。

相關文章:

【以斯帖宮廷劇1】決戰前夕的波斯豪華慶典

【以斯帖宮廷劇2】深宮內院的熠熠星光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