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汪純怡/採訪報導】成立邁向第十年的濯亞國際學院實驗教育機構,從最初的小學發展至今完全中學架構,今年已有高中畢業生進入理想的大學;獨具特色的師資培育及課程研發系統,更吸引大學師培教育的未來教師前來觀課實習。為因應申請人數增加,2025年開始,小學部每年級將增設一班,並將持續優化校本特色課程,培育學識、靈性及品格兼具的下一代。
以「勇敢做夢、勇敢冒險、勇敢相信、勇敢服事」為信仰基石的濯亞國際學院實驗教育機構,是台灣第一所以基督信仰為核心的實驗學校;十年前在實驗教育三法通過之際,由周巽正牧師領受異象,與廖文華牧師及李丕寧校長攜手創辦。
重師培及課程研發 大學師培生來實習
在創辦之初,為了永續經營,濯亞就成立師資培育中心及課程研發中心,如今師培中心已經培育出好幾代懷抱轉化熱忱的師資群;課程研發中心裝備濯亞教師群具備開創課程的能力,不斷開發新的課程。十年的努力,濯亞國際學院已成為教育局評鑑中具指標性的雙語及創新教學的實驗學校,同時和國立及私立大學合作,請求開放實驗學校,期待共同培育教師的「探究式教學」。
濯亞國際學院創校校長李丕寧表示,實驗教育機構是在進行一場教育實驗,但是不能以學生來當實驗,就必須藉由師資培育及課程研發兩個系統支持學校的實驗教育。創辦時,濯亞就期許這樣小眾的教育實驗成為主流或能為傳統教育接受。因此近幾年,與大學師資培育中心合作,教導未來的教師如何做課程設計與教學,可說是達到實驗教育的重要里程碑。
校本教育具特色 親師學子都要學習
濯亞創辦初期就以在鞏固基礎學科之外,更以靈性教育活出生命的小學著稱,目前已是完整1年級至12年級的完全中學,課程深具特色,例如:
敬拜時間:小學一年級開始敬拜時間,中年級起由學生自己帶領,高年級組成樂團自主配搭練習與服事;七年級必修吉他課,為宣教敬拜做準備;高中成立敬拜社團,成為教練引導學弟妹帶領敬拜。
英語課程:濯亞以ELA(English Language Arts)進行雙語教學。濯亞一般課程以中文進行,但低年級生即以高於國語文的課程時數奠定英語能力;六年級就有英文小說教學及社會科背景的跨學科學習,卓越成效頗負盛名,也展現在國中會考成績及高中接軌國外大學的線上課程。
研究方法與專題研究:七、八年級學生開始熟悉碩士級別的研究方法,以一年半的時間完成主題研究並舉行口頭報告;十年級進行專題研究,為未來更深更廣的探索學習奠定探究的根基。
今年,濯亞高中兩位學生獲得台北市科學比賽高中組優勝;2022年曾榮獲AR和VR創作國中組第一名和高中組優勝。研究素養的養成,幫助大學特殊選才入學的學生,呈現出豐富的學習歷程檔案,使面試教授對濯亞學生研究與學習的嚴謹與成熟印象深刻。
未來教育:除了學科知識外,濯亞從「靈性品格建造」與「科技智性發展」兩方面著手,期待下一代能具有「智慧的靈、聰明的靈、謀略的靈、能力的靈、知識的靈,及敬畏耶和華的靈」、「行審判不憑眼見,斷是非也不憑耳聞」(參以賽亞書十一章2-3節)。學生需學習如何思考及「學習如何學習」,持續發掘自我亮點及創新思維,打造面對未來的能力。
擴張境界 建造社區學習生態系
濯亞經歷六次搬遷,2023年復活節落腳在文山區景美溪旁的滬江學園。而滬江學園的前身滬江大學是1906年由美國浸信會傳教士柏高德(J. T. Proctor)博士在上海創辦;1958年由香港、美國和台灣校友會在台灣復校成為滬江高中。傑出校友包括周聯華牧師、朱撫松大使、蔣彥士部長及吳崧慶將軍等。
在這個開展應許的全新校地穩定後,李丕寧校長說,創校時周巽正牧師對學校的異象就期許濯亞是「教會辦學的一個原型」(prototype),現在邁入第二個十年,就是在此原型上繼續擴張境界,與國內大學師培教育合作、提升課程開發能力,並將教育實驗的成果與社區及連結的教育單位共享。
今年濯亞建立「社區學習生態系」,引進不同年齡層的親職教育系列課程,邀請社區幼兒園及學校共同參加生命教育、環境教育、性教育及財商教育等議題的研習,期待與社區家長們互動,形成社區共學共榮生態系。
例如:10月3、4日濯亞提供場地,讓彩虹愛家生命教育舉辦「用故事陪伴孩子──生命教育基礎培訓」,幫助對於兒童生命教育有興趣者及學齡期兒童的家長(報名網址:https://app.rainbowkids.org.tw/course/1);2025年2月還將舉辦0到12歲性教育親職研習會,連續六週每週兩小時,幫助家長陪伴孩子走過成長路。
今年11月23日(星期六)舉行濯亞實驗教育理念說明會,歡迎對實驗教育有興趣者共同來探討實驗教育的理念,讓教師、家長和學生一起持續學習,並讓社區、學校和教會共榮共好。(報名網址:https://forms.gle/yQi7yVnNBTBp71KQ8)
創校十年,濯亞深耕、教育生根,創校校長李丕寧校長未來除了持續培訓校內同仁,協助教師增能賦權外,將更多投入發展社區學習生態中心,開拓濯亞跨校及跨國的學習與合作機會,提高濯亞師生的國際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