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賴若函
《神助》這本書記錄了周神助牧師八十多年來的信仰旅程,展現了神如何使用一個平凡人成就非凡的心意。從一個不被看好的學生,經歷幫助,成長為台北靈糧堂任期最長的主任牧師,找到異象,帶領教會成為萬人大教會,並推動靈糧全球使徒性網絡的發展。
從小在基督教家庭長大,對教會各種黑暗面很反感的周神助,一直對在教會全職服事無感,之所以在校園團契十二年,就是為了服事相對單純的年輕人。「我在校園團隊從一個糊裡糊塗的基督徒,重生成為真正的基督徒,所以我覺得如果要委身,就應該是在這裡,我也感受到神對年輕人的熱情」。
沒想到,因著校園團契前同事、後來當了台北靈糧堂主任牧師的鄭昌國推薦,他在一九七七年「暫時接下」主任牧師的職務,「一開始我沒有異象,只是看見需要、覺得有個機會,所以就暫時來幫忙承擔的。」
從缺乏目標到領受異象
周師母形容,周牧師初期帶領教會時,「沒什麼目標,就拼死命地一直做跟禱告。人家問周牧師,你有沒有什麼異象時,他會說,你的異象就是我的異象。」而在沒有異象的狀況中,有不少優秀的同工,像是蔡麗貞、陳宗清、饒孝柏,都陸續離開了台北靈糧堂。
過了四、五年苦撐教會的日子,有一次在同工晨讀時,禱讀到以弗所書三章21節,「但願祂在教會中,並在基督耶穌裏,得著榮耀,直到世世代代,永永遠遠。阿們!」這段經文讓周神助非常驚訝,強烈地吸引他的心思與熱情。他心想:「教會這樣糟糕,怎麼可能讓神得榮耀?」在默想中更多感受神的心意,開始覺得「教會不應該破敗,或是成為讓人看到就搖頭嘆氣、甚至失望洩氣的地方」。
「榮耀的教會,不只是沒有皺紋、沒有玷污而已;也不只是人數增長、樓層從兩層變成十二樓。」「榮耀就是神自己,神榮耀的同在。」他解釋,就像是耶穌在約翰福音十七章1節說:「願祢榮耀祢的兒子,使兒子也榮耀祢。」
由異象發展出七個核心價值
對周神助來說,異象不是憑空掉下來的,當他透過這段經文,浮現「建造榮耀的教會」異象時,就開始了一段漫長跟隨神的旅程。在不同的人生階段,神不斷給他不同的眼光去解讀「建造榮耀的教會」這句話。
周神助深感,「所謂建造榮耀的教會,並不只是讓教會的問題少一點、玷污少一點、皺紋少一點,神的心意不只是這樣。」「神榮耀的同在,跟教會大小沒有必然的關係。我在台灣西海岸看見一些小教會,雖然建築破舊,但是敬拜時,感覺到神的同在,加上同工們同心,這就是神的榮耀、就是榮耀的教會!」周神助說。
「從領受異象到實踐的旅程,不是一下子就非常清楚,但至少裡面就是知道,神要在教會得榮耀。」周神助說,他在禱告中持續領受、帶領教會往前,後來從「建造榮耀的教會」的異象整理出七個核心價值:聖潔、更新、平衡、合一、僕人、外展、國度。
把這七個核心價值,用更完整的話來敘述,就是「聖潔導向榮耀的教會」、「更新導向復興的教會」、「平衡導向健全的教會」、「合一導向團隊的教會」、「外展導向植宣的教會」、「僕人導向服務的教會」及「國度導向轉化的教會」。以「更新導向復興的教會」為例,周神助提到,過往教會有很多傳統,「有幾年的時間,我們就在禱告上更新、敬拜上更新,團契轉型的更新。」
教會持續更新、對聖靈敞開
早年在敬拜時,沒有舉手、更沒有拍掌,當敬拜越來越活潑,也有會友受不了就離開了。至於禱告會形式,以往更是行禮如儀,很像在報告事項,「假如我不是牧師,可能也不想參加。」周神助說。
「更新不是為了順應新潮流、尋找新花樣,而是回到聖經和神自己。當教會越來越像神,在更新變化中,我們個人的靈命也更新,就看見教會慢慢地增長了,因為更新就帶來健康。」周神助花了很長的時間,持續領受,帶領教會對焦神所賜的異象。
在「平衡導向健全的教會」面向,他認為,平衡並非制衡,而是「聖靈與聖經、恩賜與果子、家庭與職場的平衡,能力、群力、竭力的平衡,以及靈命、靈恩、靈戰的平衡。」
這當中,周神助有一個關鍵的轉向,就是帶領台北靈糧堂經歷對聖靈的敞開。「說實話,當時候我也很怕有錯,但就是禱告領受,覺得不能停在這裡,因為過去在教會講到聖靈,都是防備的心態。」
「在這個過程,可以讓人認識聖父、聖子、聖靈,是三位一體。慢慢地渴慕聖靈,建造榮耀的教會,跟這些都有關係。因為你若不更新,教會就會一直在傳統框架裡面。」他強調,因著異象所帶出的改變,需要智慧。「你要多次多方地教導、有觀摩(他人相關做法)、有分層領袖的逐步分享異象,才會有共識。」
周神助眼中,靈糧堂在「更新」這條路上走得算穩健、平衡,而台灣的眾教會也在全球的華人教會裡,相對比較平穩的更新、合一,較沒有福音派和靈恩派壁壘分明。「在台灣,各族群各教派如:信義會、長老會、浸信會、靈糧堂,我們都在一起,像一個教會、一個屬靈家庭。」
回首周神助「建造榮耀的教會」異象,從個人的領受,到團隊同心回應,其實有一個竅門:他不斷地向他人取經、兼容並蓄為台北靈糧堂所需。「我們好像沒有自己的東西,就是持續在學,接著再長出自己的土產!」
註:蔡麗貞後來成為中華福音神學院第一位女性院長。陳宗清後至美國富勒神學院進修,成為美國恩福文化宣教使團會長。饒孝柏曾在台灣校園團契投入學生工作,之後曾在台灣鄉村福音隊、台北靈糧堂及門徒訓練中心等處事奉。後來至美國任教於神學院,從事教會信徒培育事工。
作 者:賴若函
出版社:台北靈糧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