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16 基督教論壇報 / 專題報導

AI可能擺脫人類的控制? 清大教授蔡仁松:科技發展若無倫理引導 恐釀災難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蔡仁松教授。(圓圖/受訪者提供)

【記者梁敬彥/採訪報導】今年諾貝爾獎日前揭曉,其中物理獎由有「人工智慧(AI)教父」之譽的加拿大科學家辛頓(Geoffrey Hinton)與美國物理學家霍普菲爾德(John J. Hopfield)共同獲得,獲獎原因為「今日以AI人工智慧進行的機械學習,基礎就是兩人所奠基的纇神經網絡研究」。

但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主席穆恩斯(Ellen Moons)表示,「雖然AI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好處,但它的快速發展同時引發我們對未來的擔憂」;辛頓則示警,「AI科技的發達可與工業革命相媲美,會對人類文明產生重大變革和影響,現今AI在很多方面的發展和應用看似美好,但人們也必須擔心一些潛在不良後果發生,像是AI可能發展到能擺脫人類的控制。」

此外,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頒給「日本原水爆被害者團體協議會」(Nihon Hidankyo,簡稱「日本被團協」),以表彰其致力實現無核式世界。

和平獎和物理獎帶來的省思

清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蔡仁松教授受訪時表示,除了辛頓,其實科技與科學領域的學者們,長期以來都在思考「在缺乏適當的道德和倫理的引導下,日新月異蓬勃發展的科技,雖然帶來了生活的便利,但會不會為人類社會帶來災難性的後果?」他舉例,像過去塑膠袋、DDT(農藥)、手機和電腦的發明,帶給人類生活突飛猛進的變革,但這些科技產品的廢棄物,卻為海洋、土壤、自然環境和地球無法消弭的傷害,不但我們這一代人要承受,下一代和更多的下一代也都得概括承受。

蔡仁松說,本屆諾貝爾和平獎頒給了日本被團協,讓他想起被稱為「原子彈之父」的美國物理學家奧本海默。他參與的「曼哈頓計畫」研發出原子彈,美國用在對日本廣島的攻擊,釀成重大死傷慘劇。奧本海默事後感嘆:「我現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80年後的今日,廣島核爆的傷害仍貽禍當地的環境和後代子孫。

反核的核爆倖存者拿到202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其實是在提醒世人,任何新科技的發明與發展,無論是塑化產品、電腦手機還是現今最夯的AI,在研發過程中,假如缺乏適當的限制和自制,很容易就會導致人類世界和生存的災難。聯合國就曾示警,手機和電腦產生的電子垃圾廢棄物,若沒有好好回收處理,會造成嚴重的健康和環境傷害。蔡仁松也表示,缺乏道德倫理引導的科技進步,恐將帶來人類的災難,過去是原子彈和電子垃圾,日後恐怕是不受控的AI。

蔡仁松說,人類社會需要科技和經濟的發展,這無可厚非,但聖經清楚提醒世人,「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有什麼益處呢?人還能拿什麼來換生命呢?」(馬太福音十六章26節)。加拉太書六章7節則提醒,「人種的是什麼,收的也是什麼」,他認為科技的發展、人類福祉的增進與財富名利的追求,回歸到聖經教導,就是伊甸園中吃生命樹還是善惡樹果子的選擇,現今世界的科技發展,多半只在善惡的討論,缺少對生命意義的省思。

科學家應先求神的國和義

本身也是教會長老的蔡教授,以自身使用AI的經驗為例表示,AI的發展對他的教學和研究神學有很大的助益,他只需核對和勘誤其所生成的內容。AI的機械學習功能日漸強大,資料庫內容日漸豐富,年輕的一代也常倚賴AI的知識學習平台。很多年輕的基督徒,也會從跟AI互動的過程,尋求聖經解答。

但未來AI是否會擺脫人類的控制?蔡教授表示,AI科技現在已經進展到有簡單的推理能力,也開始會有邏輯性思考,他相信不久的將來,AI科技會有更大的突破。因為AI資料庫內容的擴充和運算、歸納能力的日新月異,AI的功能和應用會在各領域更普及。

他提醒,AI對人類社會最大的威脅就是,當人們愈來愈倚靠它,對其產製的內容缺乏糾錯和洞察能力,AI就會為人類社會帶來重大的災難。像是AI現在已經可以把原本不在現場的人,透過科技加入圖像和影片當中。未來如果技術更成熟,到了真偽難辨的程度,一旦被有心人濫用,很容易衍生詐騙和犯罪問題。他也提醒,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一個有信仰內住的科學家和科技人在各自的領域發展時,靠著信仰的幫助,比較能先求神的國和神的義,面對AI發展可能帶來的威脅,也提醒教會和信徒,要更加緊傳福音。

相關新聞:從諾貝爾獎 看AI人工智慧與未來世界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