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0-30 影響力聯盟

中年的迷路人生 先接納這就是我 才能找回可愛的自己繼續上路

檢舉
果子傳媒 果子傳媒 追蹤
迷路的中年人生,要理解上一代的錯待,補償下一代的的期待,自己,該怎麼辦?

◎果子傳媒 撰文 / 蕭乃樺

台灣世界展望會前會長杜明翰,在結婚15年時主動向妻子楊雀坦承與她相識的人有長達6年的婚外情,不止整個家庭受震撼,也震驚了社會。楊雀7歲時,爸爸外遇,從小就一直聽媽媽說「男人不是好東西」。在杜明翰告白當下,她脫口而說:「男人真不是好東西!」語出,連自己都嚇一跳。

結婚以來,是眾人眼中稱羨的美滿婚姻,她努力扮演好太太、好媽媽、好媳婦,不懂為什麼,到頭來卻跟媽媽命運相同,當時除了離婚,第一個念頭是想死。

這場桃色風暴,迫使夫妻勇敢面對已屆中年的自己,一連串不容易的寬恕掙扎之路,伴隨的是整理塵封已久的兒時情緒與生命路程的回溯。

夠好!才能被愛 不配得的自我貶低隱隱作崇

楊雀憶起某天先生回家輕問在廚房煮飯的她:「狗餵了沒?」她當下立馬生氣道:「人都沒餵,還餵狗?」先生回家先問狗、沒問人⋯心中「人不如狗」、「自卑」的紅色警戒作響,無意識的反彈,背後藏著原生家庭環境差「不被看見、地位不如狗」的自我防衛。

孩時續存的自卑感,讓楊雀一路走來不能做自己,總習慣扮演別人期待的角色,要做好女兒、好太太、好媳婦,要努力夠好才能被愛。長期犧牲自己、掏空自己,不斷給出愛,卻自覺不配被愛的自我貶低,時不時地隱隱作崇著。

不饒恕! 囚禁了對方,也困住了自己

某天楊雀在車上痛哭呼求自己信仰的上帝,突然腦中有個意念:她跟丈夫杜明翰都被關在監牢裡。因為不饒恕,等於把自己和對方一起關進監牢裏,就像獄卒看守犯人。犯人在牢裡照樣吃喝睡,獄卒卻必須全神貫注、緊盯犯人一言一行,何來的自由?除非把犯人放了…。

她頓時醒悟:只有把犯人放了,自己才能得到真正的自由。饒恕對方,才能解救自己。

回家後,她寫信給第三者。信中最後一段寫道:「耶穌愛你,我也愛你,我們夫妻願意一輩子成為妳的好朋友。」這封不合常理的信,當時是艱難地含著眼淚,「咬牙切齒」完成的。一場生命難以承受之重,卻迫使她清理、整頓從小到大的回憶,重新找回自己。看似千瘡百孔的磨難卻讓她與她的婚姻都獲得重生,風雨之後,夫妻倆的手牽得更緊,也一起獻身非營利組織,為社會做善工。

人生「自我狂飆」三階段:3歲、青少年、中年

正道神學院教牧博士暨資深心理諮商專家林凱沁指出,人生有三階段最想狂飆做自己:「3歲、青少年、中年」。3歲時渴望認識宇宙,想要自己穿鞋、自己挑衣、自己吃飯。步入青少年,開始有自己的觀點與想法,不要父母管,越禁止的事越想嘗試⋯;這兩個時期,即便內心渴望做自己,也受限於經濟、能力難以達成。

然而,人到中年,累積的故事多,情緒也多…。或許過去為了扮演好孩子,無法選擇真心想讀的科系;因為要有好人緣,委屈自己不能講實話;為要周全家庭,得忍受另一半的爆脾氣或外遇…太多的身不由己。

中年人生方向盤失控暴衝 小心迎來失控人生

被上一代與下一代以及生活輾壓到快窒息的流沙中年,在歷經漩渦、載浮載沉後,許多任務漸漸完成,重擔輕了,自主權在握,人生至此,終於可以不在乎別人的評價,只在乎自己心裡的想望。「想做自己」、「我受夠了」、「沒什麼牽掛了」一股想狂飆的心蠢蠢欲動⋯,不少人想「做自己」的意志,會在此刻如脫韁野馬般傾巢而出。

然而,該階段卻也是重新整理自我的重要階段,若沒有好好梳理過去、盤點自己、重新定義人生,一旦放任生命的方向盤失控暴衝,恐怕不只是跌跤受點皮肉傷而已,而是會面臨人生、家庭的拆毀與崩壞。

自卑自棄的生命歷程 靠信仰找回存在價值

從小在父母的吵架聲中長大的林凱沁老師,7歲擔心母親被家暴而拒絕上學。不上學的日子,他到處看野台戲、書店看漫畫,從書店開始自學「認字」。15、16歲狂讀哲學書籍,想尋找生命的意義,找「我是誰?」的答案。那時,他每天必讀的就是「黃曆」,希望透過算命,可以把自己的命算好一點。

厭棄自己、找不到自己,不停在問:「我是誰?為何而活?」的林凱沁,面對生活挑戰不停拍打衝擊,一度想結束生命,一了百了,但看到輪迴表等級,驚覺,這樣下輩子的階級也很低,才打消了輕生念頭。

林凱沁老師分享,17歲的她很自卑,後來接觸基督教信仰,找到『我是誰』之後,才知道自尊感不是倚靠勢力、學歷、能力,而是每個人的存在本來就珍貴且獨一無二。

轉折3歷程 中年前期 好好探訪你是誰?

維基百科定義中年為年齡40歲至65歲之間,中年又分為前期、中期、後期三個階段,每一階段,都有身分轉變的心理歷程。「中年人很辛苦,要理解上一代對我們的錯待,又要有新思維補償下一代。自己內在的小孩卻不知找誰補償?有些人甚至自己也還沒轉大人成功~」林凱沁老師提到,中年前期(40~43歲),可以訪問自己「我是誰?」從小到大,從父母長輩、學校老師、同事朋友的生活經驗影響下的我,是誰?

因著工作、職務、角色,為了生存表現出來的樣貌為何?別人眼中的我是什麼模樣?內心那個不為人知、真實的自己,又是如何?自我理想中又希望成為怎樣的人呢?

中年中期 空巢的寂寞人生,接納「這就是我!」

中期(44~55歲)面臨人際圈的斷捨離、子女離開身邊的空巢期、心裏藏著難以被理解的寂寞,逐漸從重視物質,轉向關注靈命,此階段的重點,要尋求跟自己和好,認同自己的身分與價值,接納那個不為人知、有好有壞、不夠完美的自己,接納「這就是我!」。

還在意姊姊穿百褶裙顯氣質、自己圓身穿起來卻好俗嗎?「是,那是我!」

還在比較朋友高䠷漂亮,自己矮胖皮膚黑嗎?「對,這就是我!」

對自己出生在不富裕的家庭感到羞恥?不敢介紹自己的家人?「對,這就是我!」

還不能接受年輕的23腰已經變成32腰嗎?從姊姊變成阿姨、開始配戴老花眼鏡、白髮一根根冒出來~你全然地接受自己了嗎?準備跟自己和好了嗎?不妨瀟灑、大方地說:『對,這是我!』,請『容我是我!』,明白自己的獨特與氣質來自內涵、來自品格,而不是外在珠光寶氣的裝扮。

中年後期 學習成為他人祝福,請「容他是他」

中年後期(56~65歲)面臨退休階段,心理開始變得複雜、開始注意身體與生理變化;常有心裡想張三、嘴巴叫李四的尷尬,會想好好養生延緩生理老化,積極尋找年輕的感覺,做事在乎意義更勝於物質價值。

因為意識到老之將至,想好好掌握,抓住青春的尾巴,讓人生下半場不致後悔,很多人在這時候反而敢大膽嘗試,積極尋找尋生命價值與意義、追求自我實現。這階段的人生重心是學習有雅量接納他人,『容他是他』。可以思考如何奉獻自己,做他人生命的導師,也預備自己成為可愛老人,活得無為而治、從容自得。

安頓好自己 才能在人生的每個重要轉折,漂亮轉身

林凱沁老師分享,跟生命和好,人就不會有心理疾病。所有的心理疾病都是「自己迷了路,卻沒有家可回」,無法認同與接納自己,會使自己活得無趣、無望、無助,甚至有罪惡感。如果我們回到自己的心理歷程去做處理,最後就會看到「我是誰」、「活在當下的我該如何?」生命活出意義,即使經歷不同的人生階段,都可以漂亮再出擊!

不要害怕中年轉折,就像颱風來臨前的刮風驟雨,讓我們知道颱風逼近,陸地警報,幫助我們提早做好防颱措施並預備存糧⋯…,雖然颱風還是會來,但至少我們已做好萬全準備。  (果子傳媒提供)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