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06 基督教論壇報 / 專欄文章

【華神專欄】多變中之不變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程玲(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21世紀是一個多元變化世代,影響這世代的主要思潮相當多元,反映了當代社會在科技、政治、經濟、文化及環境等領域的快速變動。在多變中,人心的最基本需求仍是不變的。本文淺談影響這世代較多的三大思潮,期許教會思索在這多變世代中,人心的不變需求與渴求,進而更多看見教會的使命與社會責任。

1.超人類主義發展出的數位變革與人工智慧
超人類主義是一種以科技為核心,試圖突破人類現有生物與智力極限的思想運動,主張運用科技來增強和改善人類的身體和精神能力,以超越現有的生物限制,甚至進化成為「後人類」。

這種思潮運用數位技術和人工智慧(AI)進行基因改造、腦機介面、義體技術等來改變人類的生命形式。其中,數位革命徹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尤其是智慧手機、社群媒體、雲端運算和大數據技術的普及。人工智慧技術更成為21世紀的一大焦點,從自動化生產到智慧城市、醫療、教育等領域,皆產生了巨大影響。

AI技術雖提升生活品質與便利性,對人的心理健康卻存有隱患,如:過度依賴這些技術可能削弱人的認知能力、記憶力、專注力、思考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顯示,長時間使用社群媒體與心理健康問題有關;這些問題包括焦慮、抑鬱、自我價值感降低以及社交孤立,而社群媒體上的「完美生活」呈現,容易使人產生比較心態,導致自我認同感的下降,這對於年輕一代尤為嚴重。

此外,面對大量多元甚至相互矛盾的訊息,人們不僅要分辨真偽,還需要在眾多選擇中做出決策,常常導致「選擇疲勞」也增加內心的焦慮感。

2.自由主義發展出的社會正義與身分認同政治
自由主義是現代社會正義和身分認同政治的重要基礎之一,它強調個人的自主性、平等選擇的權利和法治,主張每個人都應該擁有平等的機會,無論其社會背景、種族、性別或性取向如何。

21世紀興起了不同群體的社會正義運動,如性別平等、種族平等、LGBTQ+權利等。在此背景下,身分認同政治崛起,個人的種族、性別、性向等特徵成為政治和社會運動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對歷史上受壓迫群體的重新評價與權益訴求。

然而,當個人過於強調這些外在身分時,可能會忽視自我內在的多樣性與複雜性(如個人興趣、價值觀、心靈需求等)。過度集中在某一特定身分,可能會讓人陷入自我認同的困惑,特別是當一個人同時屬於多個群體時,這些身分有時可能互相衝突。這會導致個人對於「我是誰」產生迷惘與不確定感,以致增加心理上的焦慮與壓力。這種文化上的多重影響,常使人難以清晰界定自己的價值觀和生活目標,以致產生內在的矛盾感。

此外,在身分認同政治中,一些人感受到來自群體的強大壓力,要求他們必須遵循特定的群體規範或價值觀。當個人無法符合群體期望(例如對個人自由、性別趨向、環保議題的看法,與傳統家庭、宗教或社會習俗產生衝突),此時可能會遭受排斥或指責,甚至遭謾罵或攻擊。這樣的群體壓力會讓人感到壓抑或被邊緣化。

3.後真相主義
後真相主義是一種社會現象,顯示情感和個人信念對於輿論的影響,超越了事實和客觀真相。這提升個人情感的重要性與表達自由,使弱勢族群的情感需求可以更快被社會接納和理解;也使人不再盲從傳統權威,為社會帶來更多批判性思維的空間。

然而,這也導致事實的準確性變得不再重要,反而是情感、信仰和個人的偏見主導了輿論與公共決策。這一現象在媒體和社交平台上尤為明顯,可見於政治辯論和選舉中,事實似已不重要,取而代之的是如何操縱民眾情感、激發既有的信念和偏見。

「後真相」雖帶來一些積極變革,對社會和個人卻也造成一些衝擊與影響:

1.焦慮與不安感增加:當虛假資訊和不實消息廣泛傳播,人們難以辨別哪些是真正可信的資訊,感到困惑和焦慮。當人們持續接觸到矛盾的或情緒化的資訊時,心理上容易產生不確定和不安感。例如,關於公共安全、健康(如疫情)、經濟危機等虛假消息,易引發過度的恐懼和焦慮。

2.認知失調:當人們發現自己一直堅信的某些觀點被事實挑戰時,可能會產生內心的矛盾和焦慮。這種認知失調帶來的心理壓力,可能迫使人拒絕接受新事實,或進一步加深人對其原有信念的情感依附,繼而產生更強烈的偏見和固執,以致增強情緒波動與人際衝突。

3.情緒過度反應:「後真相」透過情感來操控輿論,這讓人容易陷入過度的情緒化反應(如強烈的恐懼、憤怒或焦慮等),長期下來可能增加抑鬱、焦慮症和情緒不穩定的風險。

4.信任危機:在真假資訊混雜,人們對傳統權威機構(如政府、媒體、專家)的信任度下降,這種「信任危機」會導致心理上的不安全感和孤立感增加,進而對社會和人際關係失去信任,導致孤立與社會疏離感。

5.社會分裂與對立的心理壓力:「後真相」強化了不同群體之間的對立情緒。由於個人依賴情感和既有信念來構建其認知的「事實」,不同群體對全面客觀真相的認知變得越分歧,彼此之間缺乏共同的客觀事實基礎以進行討論和理解(如台灣藍、綠政黨)。這種社會分裂讓人們的心理承受更大的壓力,因為個人可能面對來自家人、朋友或社會的不同意見和衝突,而這種分裂感進一步加深了心理負擔和情感困擾。

綜合上述,處於21世紀的多元變化世代,人們內心會面臨各樣的張力,例如不確定性的焦慮與安全感的喪失、身分認同的衝突、資訊過量與選擇困境、傳統價值與現代價值的碰撞、現實與期望的落差。然而,在這些張力背後,人心的需要與渴求是不變的,例如安全感與穩定性、真實性與信任、情感支持與歸屬感、意義感與目標感。

初代教會是一群同心敬拜上帝、有異象有使命(為耶穌作見證)、彼此關顧扶持、無私真誠相待的信仰群體。這些群體互動的特點正呼應了人心深處的渴求,也因此吸引許多人進入各地教會,一起經歷神的同在權能與愛。

現今教會若能再現初代教會的群體生活特質,將可成為一個很好的社區平台,提供永恆真理的教導,幫助人們找到真實生活中的意義與目標,也可促進信任、提供情感支持與安慰。如此,教會必能在這多變的世代中成為許多迷惘、不安者的燈塔與安息所。

程玲
中華福音神學院新約副教授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何竟、竟自、任憑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尋求公義卻不淪為自義─教導孩子如何面對霸凌
2024-11-27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五月花號啟航之地─英國普利茅斯探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