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7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7成α世代兒少愛滑抖音2成點進18禁內容 家扶調查提出親子溝通不迷「網」秘訣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從左到右)專家陳品皓諮商師與Z世代青年網紅代表李宛軒、α世代兒少代表小慈、藝人聶雲與Z世代女兒聶庭及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一起召開記者會呼籲家長,陪伴孩子不迷「網」。(家扶基金會提供)
現在α世代兒少(2010年後出生的孩子)對於網路社群以及新款APP的使用及嫻熟成度,遠高於父母的想像及掌握,親子需要更多的對話與關係連結。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網路社群的互動,對於Z世代到α世代出生的「網路原生世代」兒少來說,已是生活日常,而孩子們的學習、娛樂、交友模式、人際關係以及價值觀,都深受網路社群影響,牽一髮而動全身。

家扶基金會(後稱家扶)今天(5月17日)公布「兒少網路社群使用習慣調查」。結果發現,在9到18歲的兒少中,國小中高年級已有87.1%使用網路社群,到了國中更達97.5%,41.6%每天使用網路超過2小時,70%國中以下α世代兒少風靡「抖音」(TikTok),20%曾誤入「18禁」內容,值得注意的是,有6.3%的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曾遭遇網路霸凌、購物詐騙以及提供私密照,比例甚至高過國中生的5.2%。

2010年後出生的α世代兒少僅3.2%沒有數位設備

公布此調查報告的家扶社會工作處主任蔡雯瑾提醒,隨著千禧世代(1980-2000年)陸續進入婚姻成為父母,他們生養的孩子,多半都是正處於國中到學齡前階段「α世代兒少」(指2010年後出生的孩子),相較於2000-2010年出生的Z世代,α世代的兒少從出生就進入智慧型手機蓬勃發展的高科技時代。以這次9-18歲受訪者,16,678份有效問卷樣本的調查結果呈現,只有3.2%「自己沒有數位設備」,16%在學齡前便接觸網路社群。

蔡雯瑾主任分享調查結論(梁敬彥攝影)

值得注意的是,國小中高年級的學童,有52.8%最常使用的網路社群是「抖音」(TikTok),國中生更高達70.2%,而31.5%受訪兒少使用網路社群的原因是「交朋友,因為分享的內容被愈多人(留言)稱讚及按讚,很有成就感。」分別有30.6%的國中生及33.6%的高中生,曾經使用過具有追蹤定位功能的交友社交軟體APP「冰棒Zenly」,有6%的國小中高年級學生曾使用由「冰棒Zenly」APP進階的「冰友」APP,蔡雯瑾提醒家長,無論是「冰棒Zenly」還是「冰友」,都具有讓陌生網友追蹤行蹤的功能,兒少的人身安全及隱私都很容易被侵害,家長要多留意。

長期關心青少兒網路使用安全的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黃葳威老師提醒,過去她主責的中華白絲帶關懷協會就曾接到青少女求助,因使用追蹤定位功能的交友社交軟體,不慎將陌生網友加入通訊錄而遭到鎖定及騷擾,她也坦言,現在α世代兒少對於網路社群以及新款APP的使用及嫻熟程度,遠高於父母的想像及掌握,親子需要更多的對話與關係連結。

家扶也邀請了聶雲及其青春期階段的女兒聶廷(親子代表)、Z世代代表李宛軒、α世代代表小慈及專業代表米露谷心療所陳品皓諮商師從不同的面向及觀點,針對網路社群使用習慣舉行座談、分享。

聶雲跟女兒聶庭分享不迷網互動(梁敬彥攝影)

目前就讀小學5年級的小慈說,她是在幼兒園的階段就開始經常使用網路社群,班上的同學大致上也是如此,雖然她的爸媽會刻意限縮她上網的時間,但因為現在網路非常方便,她仍然可以固定透過網路社群的即時通訊功能跟朋友互動,而她和朋友的話題,也會圍繞著最新的YouTube及抖音近期熱門的影片,她的觀點是「α世代的她,比她的爸媽更能與人即時交流,從別人身上獲得經驗與想法」。

而Z世代青年網紅的李宛軒,雖然只是高中生,但已經是全台最大國高中學習臉書社團及「學生的心聲筒」創辦人,用互動模式跟網友討論時事議題,有近50萬人追蹤,3年的累積網路流量超過1億,不但讓她因著善用網路社群影響力當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少年」,並已經透過陽明交大百川計畫錄取,成為大一的新鮮人。

李宛軒說,網路社群是自由開放的空間,國高中生在這些專屬於同年齡層的平台提問,較不需要擔心他人的眼光,拋出問題之後,也會有琳瑯滿目的答案和觀點,這些是平常只和同學和師長交流無法有的經驗,也增進大家多元汲取資訊、思考和討論的可能,但她也提出,很多Z世代的年輕人會透過社群網路相互比教與爭競,因為網路的擴散效應,引發社群焦慮症,覺得「別人都好厲害,自己怎麼這麼差而深感自卑」,這是她建議為人家長要多傾聽、了解孩子的。

50萬人追蹤,破億流量青年網紅李宛軒分享(梁敬彥攝影)

本身是基督徒的聶雲及介於Z世代到α世代年紀的小女兒聶庭,也出席這場記者會分享他們親子可以不迷「網」的親身經驗。

聶雲說,他具有媒體人及藝人的身份,算是公眾人物,所以他會在自己的網路社群中,因為工作的需要,po上比較多的跟工作及生活有關的文字及照片,他的三個小孩,也因為爸爸是公眾人物,而被動(或被迫)必須在鎂光燈前,但他和兒女有一個共識,就是爸爸及孩子在網路社群上所發表的每個訊息,只要是跟隱私有關,事前都要充分的溝通並且達成協議。

聶雲聶廷親子約法三章不迷網

聶雲說,他跟妻子與孩子約法三章,就是吃飯及睡前,手機都要放在離開視線範圍的地方,這是因為他和家人在多年前有一次外出用餐,發現同桌吃飯的夫妻和兩個孩子各看各的平板及手機,完全沒有交集,而無論是他在原生家庭還是教會領受的教導,「家人一起用餐都是增進親子很重要的精心時刻」。

女兒聶庭說,她原先也對爸爸限制她吃飯的時候完全不能碰手機覺得有一點太嚴苛,她也曾經為著爸爸在日常生活中「滑手機的時間比自己多」,就要求爸爸「你用多少時間,我就要用多少時間」而起過爭執,但她的爸爸仍是耐著性子跟她溝通,讓她明白在手機及網路社群的使用上。重點是「把時間用在什麼用途?」

雖然她這禮拜就要出國念書,但由於從小就跟爸爸在手機及網路社群的使用上,有充分的溝通及共識,所以爸爸也很放心讓她出國去就學。

聶雲和女兒聶庭分享(梁敬彥攝影)

聶雲說,他看過親子因為手機使用時間以及沉迷社群網路而起爭執,甚至有的父母還要翻兒女的手機去查孩子的行蹤以及跟什麼人相處,他的經驗是,孩子需要有自己的隱私和空間,但孩子願意遇到事情跟父母商量以及尋求協助,關鍵都是關係。

聶雲分享:「絕大多數的父母在一個網路社群從無到有的世代,難免會有不理解、陌生的情形,然而網路社群已是現在孩子們很重要的溝通管道,因此主動理解網路社群的內容和語言,是現在父母必修的課題。保留空間了解孩子的需求,並一起腦力激盪網路社群使用的利弊,共同達成親子間都能同意的約定,不僅能夠加深與孩子的互動,更能翻轉數位教養困境,創造雙贏!」

聶庭則提到:「爸爸對於我在社群媒體的使用需求都有充分的溝通和理解,透過討論,我也比較知道爸爸的擔憂是什麼,在使用上也會比較謹慎,保護自己,也避免爸媽擔心。」

陳品皓諮商師則指出,「網路社群已與生活密不可分,網路只是媒介,孩子瀏覽的內容才是需要留意的關鍵,建議家長與孩子在網路社群使用上保持開放的討論管道,避免一味禁止3C使用,喪失幫助孩子遠離風險的機會。」

家扶基金會執行長周大堯則是提出親子網路社會互動的3C策略:

Convey雙向溝通:理解孩子的使用需求,親子保持交流空間。

Clear清楚約定:與孩子明確約定網路社群使用時間及規則。

Care 適時關心:關心孩子使用情況,即時提供所需的協助。

陳品皓諮商師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