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10 基督教論壇報 / 新聞時事

太魯閣很美, 現在先讓他好好休養! 「先有安全,才有觀光!」 讓土地適時休養生息是永續之計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梁敬彥 追蹤
地震前太魯閣國家公園美景。(翻攝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記者梁敬彥/台北報導】4月3日芮氏規模7.2強震,引發花蓮山區大量土石坍方,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首當其衝遭重創,園區內的砂卡礑步道、小錐麓步道、白楊步道及九曲洞等景點,從青山綠水美景如畫旅遊勝地,變成滿目瘡痍的重災區。

因轄區內各級步道、設施皆有災損,且大小餘震不斷,修復期程無法預估;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已宣布太魯閣各景點及生態保護區無限期休園,花蓮縣旅館商業同業公會也已表態支持,因為「先有安全,才有觀光!」

天地海與萬物 都是耶和華所造

「耶和華造天、地、海,和其中的萬物;他守誠實直到永遠」(參詩篇一四六篇6節)。台灣因著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豐富的自然生態,無論是開車還是搭乘大眾運輸工具,親近神所創造的台灣自然美景的便捷性,在世界各國都是首屈一指。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汪中和博士受訪時表示,從全世界因為氣候暖化發生致災性的水災、風災與地震的頻率愈來愈高之後,如何兼顧生態保育及觀光旅遊,就成為世界級的氣候峰會關注的議題。

地震前沙卡噹步道美景。(翻攝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這次因地震發生大規模土石崩塌的太魯閣國家公園,就處於「環境敏感區」。太魯閣國家公園的臉書小編4月6日就在粉絲專頁上留言:「太魯閣很美,但現在先讓他好好休養,等到開放以後再跟他say hello或拍美照喔!」

事實上小錐麓步道在2014年修建完工後,就因為颱風受損封閉一段時間,砂卡礑步道更多次因風災災損嚴重封閉,白楊步道沿線則常見落石坍方。這次強震提醒政府,除了加強風景區的步道及吊橋抗震及耐風雨的防護之外,對於處於環境敏感區的風景區,應該在旅遊資訊的揭露上,有更清楚明確的提醒。

救難隊員穿越溪谷救援。(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太魯閣預計封園3-5年 生態可休養生息

汪中和說,花蓮大地震過後,太魯閣國家公園宣布封園,預計至少要3到5年之後才會重新開放;當地的觀光及旅宿業一定會受到相當的衝擊,但其實依照《國土計畫法》,政府會讓處於地質敏感地區或是受到地震與風災破壞的土地休養生息;像是墾丁國家公園的龍坑、南仁湖、鼻頭草原及溪仔口生態保護區,即便沒有遭遇天災侵損,每年都會定期休園一個月;而南橫公路更因為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受損嚴重,封閉了13年才有條件通車。

汪中和博士

利未記二十五章4節上帝曉諭祂的子民,土地在耕種6年之後,就要有1年的完全休息,而照《國土計畫法》讓地質敏感或是受到天災破壞的土地休養生息,就符合這個生態永續的法則。

台灣的地理及自然環境,屬於地質活躍帶,近幾年地震的風險及發生頻率又格外高,汪中和說,山林及海洋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自然與觀光資產,中央山脈更是台灣重要的綠色水庫及生態多樣化的寶庫,保護中央山脈的景點及森林遊樂區,不能超限開發及利用,每年輪流定期封園一段時間,除了讓遊客可以玩得更安心及安全,增進經濟及觀光發展,休養後的土地,自然生態也會更加豐富,這其實是讓生態保育及發展觀光旅遊可以平衡。

在崩落的土石中搜救。(花蓮縣消防局提供)

汪中和認為,太魯閣國家公園決定無限期休園,從生態永續及復育的角度,都是正確的決定。就像921大地震後,中橫台八線上谷關至德基的路段,就因為讓當地的生態及土地休養回歸自然,即便讓通往梨山及谷關的交通有所不便,但卻讓觀光及生態永續可以並行。這次太魯閣國家公園亦然,他建議即便是要修復,也要把人為的開發降到最低,保持自然環境的完整,土地及生態本身是有修復力的,而這也是上帝在創造自然萬物時的自然律。

多年來在宜蘭及花蓮進行生態導遊陳順福老師受訪時表示,這幾年在進行景觀步道施作工程時,已經普遍使用自然工法的手作步道來保護生態,可達環境永續及兼顧觀光休憩功能;例如淡蘭古道、八通關古道及花蓮山區古道。而他曾造訪過的砂卡礑步道,是以對環境干擾最小的方式來施作步道,就連懸崖都不設欄杆,保留早期先民走在古道旁邊就是峽谷的感覺。

陳順福說,這次強震讓太魯閣國家公園的眾多步道都出現災損,地震能夠預警及反應的時間非常短,從信仰而來的提醒,就是人必須要更敬畏大自然,並且扮演好管家的角色,這在聖經創世記一章27-28節有清楚的啟示。

地震前的小錐麓步道。(翻攝自花蓮觀光資訊網)

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之間可以取得平衡

0403強震提醒台灣,在兼顧生態保育與觀光發展之間,沒有做得很好的地方,災損提醒我們對大自然的維護與保護要更多投注心力和資源去守護,而對於在地震中感到害怕甚至是受傷的人,教會和基督徒也可以扮演安慰者的角色。

陳順福說,他認為太魯閣國家公園的景點未來重新開放後,能不能夠回到昔日的光景,要看受損程度及生態恢復的考量。全台各縣市的山林都有步道,那是人們親近大自然與土地連結的一個媒介,仍有其必要性,如果因為天災造成傷亡,就不再鼓勵人們親近自然及發展山海觀光,那其實是因噎廢食。

但任何的天災都可提醒世人,要更敬畏上帝及珍惜祂所造的自然,而自然資源就是台灣最珍貴的價值,因為全世界很少有一個島嶼,可以在短時間和距離內,就能夠從低海拔到高海拔、從平地到山林與海洋,欣賞大自然創造之美,像是山屋應該要增建,很多入山的限制也應更開放,讓大家更容易親近山林。

相關新聞:台灣「震」動 一髮引千鈞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