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05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見證

「每次上台,都覺得自己處於不可思議的奇蹟當中」 《萬世巨星》泰德尼利扮演耶穌50年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特約編譯林怡欣 追蹤
泰德.尼利飾演1970年電影版《萬世巨星》中的耶穌,此後50年一直斷斷續續在音樂劇中演出耶穌。(圖/翻攝自FB@Ted Neeley)

【特約編譯林怡欣/報導】1970年代初期,泰德.尼利(Ted Neely)只是一名二十多歲,來自德州的搖滾樂鼓手,他從未想過自己會以扮演上帝之子而聞名;但50年後,對於1973年的電影《萬世巨星》(Jesus Christ Superstar)的影迷來說,看見他就想起了耶穌。

1973年的電影《萬世巨星》。(圖/翻攝自FB@Ted Neeley)

《萬世巨星》這部搖滾音樂劇,由知名英國音樂劇作曲家安德魯.洛伊.韋伯(Andrew Lloyd Webber)和作詞人提姆.萊斯(Tim Rice)共同創作。最初於1969年推出單曲〈萬世巨星〉(Superstar)錄音唱片,由於銷路十分理想,在美國榮登榜首;1970年發行了一張概念專輯。雖因被認為是褻瀆神而遭BBC禁播,但卻在美國成為最暢銷的唱片,並在1971年登上百老匯大舞台。接著於1972年在倫敦西區皇宮戲院(Palace Theatre)演出,1973年拍成電影上映。

第一次透過搖滾樂傳達基督信息

這部音樂劇以四福音書為基礎,透過猶大的視角講述了耶穌在世最後7天的故事,亦即「耶穌受難史」;包括他與門徒抵達耶路撒冷及被釘上十字架。它也是時代的產物,劇中充滿了1970年代搖滾、福音、民謠、及靈魂爵士樂等音樂元素,收錄有〈客西馬尼園〉(Gethsemane)、〈我不知道如何愛祂〉(I Don't Know How Love Him)、〈一切都好〉(Everything's Alright)、和〈超級巨星〉(Superstar)等多首經典搖滾樂曲。事實上這也是第一次透過搖滾樂傳達基督信息,而搖滾樂正是當時年輕人主要的文化媒介。

尼利手拿當年電影的DVD。(圖/翻攝自FB@Ted Neeley)

杜克大學(Duke University)教授馬克.古達克(Mark Goodacre)說,也許《萬世巨星》留給後人最寶貴的資產是音樂;音樂創造了一場運動,它向一代人們分享了基督教的故事,否則那些喜歡搖滾樂的人們不會接觸到福音,這對廣大的群眾來說,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福音信息。

劇作褒貶不一 韋伯否認指控

雖然許多評論家對《萬世巨星》讚譽有加,《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更將其譽為「概念和藝術上的勝利」;但是韋伯本人卻稱該劇的製作是粗俗、粗糙的詮釋。劇中遺漏耶穌復活的部分更是飽受批評;有些人甚至推測韋伯是巧妙地暗示復活從未發生過,但他否認這樣的指控。他說《萬世巨星》從來沒有打算討論關於復活的事情。拋開它的宗教意涵,這是一個精彩的故事,我們想要的是故事的戲劇性而非神學。

2022年回到羅馬演出成報紙頭條。(圖/翻攝自FB@Ted Neeley)

萊斯和韋伯也被指控否認基督的神性,反將猶大視為英雄,除了劇中對抹大拉的馬利亞的刻畫令人感到不安之外,一些猶太人亦覺得該劇可能會煽動反猶太主義。儘管評論的褒貶不一,但因著宗教抗議者的大量關注,和以電吉他為主的配樂助力下,《萬世巨星》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1973年,諾曼.傑維森(Norman Jewison)執導的電影版《萬世巨星》由泰德.尼利主演,尼利和其他兩名演員因此贏得了金球獎提名。從那以後,尼利斷斷續續地扮演著劇中耶穌的角色。

百老匯首演 基督徒和猶太人到場抗議

1971年,《萬世巨星》在百老匯馬克.海林格劇院(Mark Hellinger theater)首演時,引來了許多基督徒和猶太人到場抗議。他們認為該劇以出賣耶穌的猶大,來重述耶穌生平,就是極為不敬,因此走進劇院就是褻瀆神。

2022年在義大利演出音樂劇《萬世巨星》。(圖/翻攝自FB@Ted Neeley)

當時尼利剛好擔任音樂劇中耶穌的候補演員。他說,每次演出都有人在大樓外抗議;尼利總會耐心地邀請抗議民眾進劇院看戲,一旦他們接受了邀請,看完演出後都有很好的回應。因為總是有許多電視媒體圍繞在劇院周圍報導,所以基本上反而是抗議民眾在宣傳這部音樂劇。

演唱〈客西馬尼園〉超過1,000次

50年後,尼利接受了《宗教新聞社》(Religion News Service)的訪談,他說〈客西馬尼園〉這首歌的最高潮處,需要極度飆高音的搖滾嘶吼,他估計已唱超過1, 000次以上。「每次唱這首歌,我都能感受到觀眾熱情的回應,每次都是一種新的體驗。」現年79歲的尼利說:「每次上台,我都覺得自己處於一個不可思議的奇蹟當中。」

為了紀念這部電影上映50週年,尼利和其他演員在美國各地的戲院舉辦《萬世巨星》的電影放映活動。儘管他已經看過這部電影無數次,他仍告訴《宗教新聞社》說:「每次放映時我總是能領受到新的信息。」

電影情節。(圖/翻攝自FB@Ted Neeley)

尼利並與《宗教新聞社》談到,在百老匯及電影裡扮演耶穌,是如何改變了他的生活?

尼利表示,第一次上台扮演耶穌時,他緊張不已,卻發生了美好的事。導演在舞台上搭建了一座像小型三角山的東西,讓耶穌在「最後的晚餐」中,向門徒們說話時,觀眾可以看到每個人的臉。它的設置也是為了之後讓尼利在唱〈客西馬尼園〉時,能夠跪在上面。而他從來沒想到過〈客西馬尼園〉的演唱,會讓觀眾情緒激動,他們不斷地給予鼓掌,之後的每場演出都有類似美好的小事情發生;尼利說,這其實對他的表現有很大的幫助。

〈客西馬尼園〉

2021年 77歲的尼利在波士頓現場演唱〈客西馬尼園〉

當電影要開拍前,導演諾曼.傑維遜讓尼利和卡爾.安德森(Carl Anderson)(猶大飾演者)到倫敦的松林製片廠(Pinewood Studios)參加試鏡。尼利說:「傑維遜告訴我們:『每個人都告訴我,沒有人想看搖滾音樂劇電影,所以我去找電影明星,希望藉此吸引人們都來看這部電影。雖然我可以找到最耀眼的明星,但他們讓人感覺到的,也就只是某個明星在扮演指定的角色;但是當我看到你和卡爾的試鏡後,我就完全確定那你們就是耶穌和猶大。』」1974年,他獲得第31屆金球獎「最佳電影男主角——音樂劇或喜劇片」和「年度新星——男演員」的提名。

2019年在美國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巡演時, 粉絲夾道歡迎。

教會長大幫助進入「耶穌」角色

尼利在美國德州一個不到2, 000人的小鎮長大,他在教會詩班唱歌,教會就是他最重要的娛樂來源。雖然尼利為求演出精準,已盡可能多方研究提姆.萊斯創作的所有歌詞;但他認為童年時期的聖經學習,讓他在成年後更能呈現「耶穌」這個角色。那個為拯救世界而犧牲生命的人,就是他小時候在教會裡學到的一切。「劇中完全沒有對話,只有音樂,每晚我都盡己所能地在舞台上表達我個人敬拜耶穌的感受。我竭盡全力來展現小時候牧師教導我的真理,以及我成年後所堅持的信仰」,尼利說。

和飾演本丟.彼拉多的演員貝瑞.丹能(Barry Dennen)成為多年好友。 丹能於2017去世。(圖/翻攝自FB@Ted Neeley)

內蓋夫沙漠拍戲認識妻子

導演傑維遜製作、編寫劇本,並執導了《萬世巨星》這部電影。他帶領劇組到以色列南部的內蓋夫沙漠(Negev Desert),讓他們在拍攝時能感受到故事發生時的真實氛圍;尼利也在那裏遇到了他美麗的妻子、電影的首席舞者莉安.格蘭傑(Leeyan Granger),他們後來有兩個孩子。「參加這部電影的演出,讓我的人生煥然一新而且更加完整」,尼利說。

50年來,他一直斷斷續續地演出《萬世巨星》音樂劇,並且仍然很在意能否適當地呈現這個角色。除了美國,他們也在2014年受邀前往羅馬慶祝《萬世巨星》在義大利的舞台演出20週年紀念,尼利也再次演出耶穌一角。即使在疫情過後羅馬劇院重新開放,當《萬世巨星》再次造訪羅馬巡演時,門票依舊搶購一空,尼利等人所到之處都大受歡迎。

電影版《萬世巨星》今年慶祝50週年。(圖/翻攝自FB@Ted Neeley)

觀眾熱情帶給演員正能量的互動與激盪 

當被問到是否曾經對表演感到疲乏時?尼利說:「〈客西馬尼園〉這首歌我確實已經唱了很多遍,但每一次都有新的體驗。演出時,每天晚上當帷幕落下,觀眾進來,表演開始時,首先聽到吉他聲的那一刻,你就會感受從台下觀眾湧向舞台的正能量。這是一個循環,那種熱情會從觀眾身上傳遞給我們,使我們更投入演出,觀眾也能接收到我們在角色當中付出的情感與張力。這種正能量的互動與激盪,在每場演出時都會發生,也是我們在表演當中保持積極熱情的動力」。(資料來源:Religion News Service)

電影《萬世巨星》片花

相關新聞:

Z世代耶穌音樂劇《祂的故事》新登場 17歲宣教士之女領受呼召創作 向焦慮年輕人發出信仰邀請

電影《重審耶穌》 為何信與不信都值得一看?

結合音樂戲劇和特技 耶穌受難音樂劇《荊棘》傳演25年後搬上大銀幕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