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16 基督教論壇報 / 國際新聞

【尋覓神劇樂章中的靈性詠嘆】細思韓德爾、巴哈等神劇作曲家在音符間譜寫的靈修筆記(導聆人:陳錦祥)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洪嘉蔚 追蹤
神劇演出。(圖/翻攝自FB @Oratorio Society of New York)
最初基督信仰的宗教音樂屬於單旋律較多,在文藝復興之後,神劇被明確地獨立了出來,宗教古典音樂也隨之蓬勃發展。韓德爾的神劇作品,對基督教音樂的貢獻功不可沒。

【記者洪嘉蔚/採訪報導】韓德爾(Georg Friedrich Handel)的神劇《彌賽亞》中,幾乎每一首都是家喻戶曉的名曲,那一句撼動人心的「哈利路亞」,讓大家對神劇的印象深刻,甚至還影響了其他巴洛克時期和後來古典時期的作曲風格。

今年5月2日及4日,由和諧古樂團總監-義大利大鍵琴大師與海牙皇家音樂院教授法比歐.波尼佐尼(Fabio Bonizzoni),與海牙皇家音樂院古小提琴教授、日本巴赫協會(Bach Collegium Japan)最重要的巴洛克小提琴大師寺神戶亮(Ryo Terakado),與微光古樂集巴洛克樂團和獨奏家們,將分別至國家音樂廳和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表演廳,演出多首精彩的巴洛克協奏曲,和韓德爾的全本清唱劇。

最初基督信仰的宗教音樂屬於單旋律較多,在文藝復興之後,神劇被明確地獨立了出來,宗教古典音樂也隨之蓬勃發展,許多首即使不是在神劇裡的宗教音樂曲目,也都為大家所熟悉。

後來經過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後,歐洲人的思想出現變化,雖然擺脫宗教勢力,但是韓德爾的神劇作品,對基督教音樂的貢獻仍是功不可沒。

神劇的發展歷史

恩樂音樂工作室創辦人、響韵樂集團長陳錦祥指出,在西元500年至1450年,近1千年的時間裡,聖詩走的是完全「以神為本」的單旋律曲調,例如天主教彌撒時會詠唱的《垂憐經》;後來再演變成兩位歌者以旋律平行的方式同時歌唱。

陳錦祥(圖/受訪者提供)

直到文藝復興之後,除了宗教神劇外,其實不乏也有些世俗神劇,像是德國音樂之父舒茲(Heinrich Schütz)是17世紀最重要的德國作曲家,他是將神劇發揚光大的功臣之一,曾經創作了聖誕神劇、復活節神劇,造就了後續我們熟知的幾位巴洛克時期古典音樂家,如韓德爾、巴哈(Johann Sebastian Bach)、韋瓦第(Antonio Lucio Vivaldi)等,在創作神劇上有更穩固的基石也讓他們三人被譽為巴洛克時期三大音樂巨匠。

韓德爾、巴哈、韋瓦第都曾為教會和宮廷譜寫曲子。就題材來說,歌劇講的是世俗世界的故事,神劇講的是與宗教有關的題材,所以後來神劇就被明確獨立出來,並在18世紀開始蓬勃發展。

陳錦祥說,最初,德國的宗教音樂相較於義大利,可以說是「被掐得死死的」。因為文藝復興的發源地在義大利,當時在文化的多樣性上,義大利不僅是潮流,發展的速度也走在非常前面。德國的國情本就嚴謹,因此在音樂發展上,也較難像義大利一樣展現奔放又華麗的音樂。

不過巴洛克風格講究的就是華麗中又帶有圓滑的元素,起初多數的神劇都以聲樂為主、器樂為輔,甚至最初還要穿戲服演出,是直到後來音樂成為了神劇的主結構,才漸漸的將戲服和布景的元素挪去。

韓德爾的樂曲手抄譜。(圖/翻攝自read.muzikair.com)

神劇樂譜小節間的巧思

神劇的樂曲一開始會用巴洛克小提琴或木管樂器演奏,再加上魯特琴等彈撥樂器,結合聲樂和弦樂演出。這些樂器所帶出來的磅礡感,不但讓人震撼,且在建築物周圍都能聽見響徹雲霄的樂聲。「不妨想像,《彌賽亞》中的那句『哈利路亞』聲唱出來,整個教堂都會變得莊嚴無比的畫面」,陳錦祥說。

現在大家所熟知的神劇作品,並不是完全出於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家,像是與韓德爾的《彌賽亞》一同被譽為三大神劇的《以利亞》,是由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創作,另一部則是海頓譜寫的《創世紀》。另外,海頓闡述自然的四季有如生命四季的神劇《四季》,也是很具代表性的作品。

神劇由多首樂曲組成,運用類似寫作起承轉合的手法,把與神和信仰有關的故事美妙的傳達出來。陳錦祥說,因為基督信仰在中世紀後的歐洲有非常大的影響力,像巴哈就是從小在教會耳濡目染的狀況下接觸到管風琴和聖詩音樂的。

另外,當時神劇和基督教音樂在調性的使用上,也有著一個獨特的「教會調式」,也就是會在某一些音符的排列上有固定的規律,讓整首樂曲聽起來特別神聖。

和弦中蘊含著對神的敬虔

韓德爾一生共寫了36部神劇,當時的基督信仰正在面臨路德教派後的極大變革,人們從原本「以神為本」的思想開始慢慢轉變為「以人為本」,於是信仰對人們的影響也開始產生了新的變化,這樣的變化也反應到了音樂上。

不過,回歸到神劇和宗教音樂的核心價值,仍是「基督是主」,因此巴哈、韋瓦第、韓德爾這三位音樂家各自都在音樂上表現出了自己與神之間的連結,和他們敬虔的信仰態度。

陳錦祥表示,巴哈的創作調性比較嚴謹,也就是他的曲風非常的工整,段落之間填的很滿,讓後來的演奏家很難加入其他的即興創作裝飾,所以也很容易讓人誤會巴洛克音樂有嚴謹的特質,但其實不然。

對巴哈來說,不是只有宗教音樂能獻給神,他畢生的創作都會註記上這是他要「獻給神」的曲子。陳錦祥分享自己在演奏時,都能感受到巴哈和上帝之間的關係非常緊密;另外,巴哈在《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BWV 1001-1006》的夏康舞曲中,所譜出的莊嚴感,也能讓他感受到和弦裡蘊含著對神敬虔的心。

音樂家如同用音符記錄靈修筆記

若是細細品味最經典的神劇《彌賽亞》,可以發現它是用三大主題串聯而成,分別是救主降臨的預言及祂的誕生,到救贖的信息及救主為全人類的犧牲,最後是救主戰勝死亡及最終的審判。劇中的歌詞以聖經的以賽亞書為中心,並以詩篇、福音書等為輔來進行創作。

《彌賽亞》是一部頌讚基督救主的作品,從舊約預言一直到耶穌誕生、生活、受難、死而復活的過程,到榮耀降臨,讓觀眾可以從劇中看見耶穌一生的過程和榮耀。

陳錦祥也說,神劇裡帶出的氛圍和故事角色,與作曲家在解讀故事時的心境會很貼近,「我們可以把它想像成作曲家正用著他所創作的樂曲在向神禱告,或用音符譜出他的靈修筆記。」

藉由神劇,我們可以從音樂帶出來的氛圍感,來體會聖經故事當中所要傳達的真正意涵,這些以上帝為核心的音樂作品,並不一定要透過歌詞才能夠意會到音樂中的神性。陳錦祥形容,那份感動就像是我們在自由敬拜中沒有任何歌詞,也能被聖靈親自觸摸一樣,我們可以用最美妙的音符來親近神,也能用華麗的樂章認識這一位永活的上帝。

相關新聞:

藝術開門:教會達人帶你進入美的殿堂

【上帝喜愛美麗的事物】藝術,是傳播基督福音的有力工具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