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28 基督教論壇報 / 華人教會

2023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調查報告 疫情期間閱讀習慣正面影響已消失 閱讀型態需朝多元化發展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香港「2023基督徒閱讀調查結果報告」看見當今閱讀型態的改變,基督教出版社力求突破。圖為香港基督教聯會舉辦的書展現場。(圖/翻攝自基督教書展 Christian Book Fair臉書)
報告指出,疫情期間對閱讀習慣的正面影響已經消失,在生活步調逐步恢復常態期間,閱讀狀況少了80.9%;基督教出版社需尋求更多好方法去鼓勵閱讀。紙本書、電子書建議可雙線發展,讓不同閱讀習慣的基督徒,可透過多元方式來閱讀。

【記者李容珍香港連線報導】在科技化、AI快速發展的今日,基督教紙本書和電子書的閱讀習慣有多少的改變?

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舉辦的第38屆聯合書展於10月25日至31日,在九龍尖沙咀街坊福利會禮堂舉行。27日下午,黃逸恆博士和劉忠明博士一起在書展中發表「2023基督徒閱讀調查結果報告」,報告指出,過去一年有84.7%的人讀過基督教紙本書;然而整體數據顯示,「願意花時間閲讀」的人普遍下降。

閱讀網路短文成為常態

基督教電子書方面,讀者增加至50.6%。讀者認為,網路短文比紙本書更容易閱讀,閱讀網上文章3小時以內的,占70.6%;閱讀經社交媒體轉來的⽂章,占76.1%,可見這種「網上閲讀」方式,已成為常態。

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董事黃逸恆博士,負責「2023基督徒閱讀調查結果報告」和獻議。(圖/香港基督教出版聯會提供)

對基督教出版業者來說,推動閱讀的因素,仍然以功能性為主,能幫助事奉及個人靈命的較重要。報告中也指出,疫情期間對閱讀習慣的正面影響已經消失。2023 的回卷者認為,「閱讀多了」及「閱讀多了很多」,共占19.1%,相較於疫情期間2020年的 43.2%相差很多。此外,2023年「閱讀少了很多」及「閱讀少了」共占23.7%,相較於2020年的11.8%,比例也多了很多;也就是在生活步調恢復常態期間,閱讀少了大概約四分之一,顯見過去疫情期間對閱讀習慣的正面的影響已經消失;基督教出版社需尋求更多好方法去鼓勵閱讀。紙本書、電子書,建議可雙線發展,讓不同閱讀習慣的基督徒,可透過多元方式來閱讀。

未讀紙本書者約占17% 較過去略增

這份調查是於6月20日至8月15日進行,調查是以網上的 Survey Monkey 方式收集數據,共收回781份有效問卷。在問到每星期閱讀各種類型資訊的平均時間時,完全沒有閱讀紙本書的有132人,佔17%,比例上相對比以前略高。完全沒有閱讀電子書的接近30%,則和2018年及2020年相近。

此外,大概七成人完全沒有閱讀報紙及雜誌的習慣,且比2020年和2018年惡化。閱讀網上新聞3小時以內的增加至75%。2023年閱讀時間比平常多的,不到20%,較2020的43.2%差距甚遠,所以疫情期間對閱讀習慣的正面的影響已經消失。

 

在過去的一年,閱讀過基督教書籍所占比例方面,「完全沒有讀過基督教紙本書的占15.4%,較2020年及2018年略高。沒有閱讀基督教電子書的比例下跌至約一半,而沒有閱讀非基督教電子書的人也持續下降。」另外,閱讀非基督教紙本書的情況亦不佳,沒有和只看1至3本的比例均增加,所以不太讀書可能已占多數。此外,對於網路短文是否比紙本書更易閱讀,平均值是3.1,並不特別突出。

主要整理問卷和分析的劉忠明博士,在會中解析「2023基督徒閱讀調查結果報告」內容。(圖/翻攝基督教書展 Christian Book Fair臉書)

在問到「是什麼因素推動閱讀基督教中文書籍」時,四個因素最為突出,分別是:個人興趣、提升靈命、增加知識和裝備我的事奉。這四個因素其實是和前兩次的調查相似,所以推動閱讀的基本因素並沒有大改變。

當問到「什麼才是優質閱讀體驗?」的時候,最明顯的答案是有所得益,其次是引起共鳴,其後是幫助我的事奉和有趣味這亦和以往的答案相同。所以閱讀體驗主要是以對自己有益為主,若不能引起共鳴的話,便不算是優質。

妨礙閱讀「太忙碌」是重要因素

在問到「有什麼因素妨礙閱讀書籍」時,「太忙碌」是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不能引起共鳴和沒有趣味;這也和上次調查相同,而且這些和閱讀體驗的因素是一致的。至於是否因為「網上閱讀已經很足夠而不用看書呢?」這項得分亦和上次調查相同,得分最低,所以網上閱讀並不是妨礙閱讀紙本書的因素之一。

在花時間閱讀紙本書和電子書兩項上,男性比女性多,有神學訓練者亦較多;在閱讀基督教書籍上,情況也一樣;且在事奉崗位的閲讀較多。而在妨礙閱讀的因素方面,年齡層及性別有較多的影響,「太忙碌,沒有共鳴和內容乏味」都是在35-44歲這群人少閱讀的較重要因素,其次就是24 歲以下的年輕人。而女性較看重設計、圖片和互動性。

什麼類型的書籍是市面上較缺乏的,以「社會/文化議題」為主,有三成半的人認為這類型書籍較缺乏。其次,約有三成的人認為,「養生類和旅遊類(聖地教會史)書籍最缺欠」,可能是由於近年疫情和較多年長者回應有關,可見出版仍未能滿足讀者的需要。其後才是具「娛樂性的書籍」。另有近兩成的人認為「青少年書、文藝小說和繪本」比較缺乏。

49.8%人是1-3小時花在社交媒體

這項問卷也希望理解出版電子化的影響,在問到「平均每天用多少時間在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上時,最多人的答案是1-3小時,占49.8%;約24%的人使用時間是少於1小時,但卻有6.1%的人花在社交媒體上的時間超過7小時。

當被問到「各項活動的活躍程度」時,最高分的是使用社交媒體和朋友即時通訊,其次是看視頻短片、查找資訊和閱讀新聞時事/評論等。閱讀書籍(包括電子書)的得分相對來說較低,而閱讀勵志文章、人物專訪/介紹和旅遊隨筆則中規中距,亦算可接受。

買書原因「內容介紹」和「內容試讀」

「基於什麼原因決定買一本書」,最主要的原因是「內容介紹」,其次是「內容試讀」,而「書評」仍排第三,「親友推介和作者」同排第四。而「曾否得獎和新書分享會」並不是重要原因。而在「什麼時候贈書給別人」選項上,以記念特別日子(生日、結婚、生子或洗禮、決志、擔任新事奉崗位)居多。

在「經常閱讀什麼類別的書籍」時,除聖經之外,查經釋經、靈修祈禱都是較高分,這些都是傳統基督教書籍的內容,其後是「信仰社會文化」和「信徒生活類」,而文藝方面則最少人閱讀。購買的地點則主要仍是基督教書店,教會書攤和書展也有,但亦有人在使用購物網站購書,相對來說,電子書平台則最低分。

綜合這些問卷調查結果,報告提出幾項建議:

一、量的供應:建議提供即時回應,線上平台,參與網絡短文的供應,例如勵志文章、人物專訪/介紹等,增加接觸不同需要讀者的機會。

二、提升閱讀習慣的活動:建議建立媒體介紹或製作、讀書會和教材輔助的平台。通過一起同步閱讀、小組形式討論、交流及實踐得著,讓作者、編輯與讀者交流互動,提升閲讀的興趣。

三、教會推動:在逐步恢復常態期間,基督徒渴望靈命長進。建議教會多介紹些幫助事奉、內省及靈命成長的書籍,與教會同步牧養渴望靈命成長需要的基督徒。

回卷者以45至65歲、大專以上人士居多

雖然2018年和2020年進行過類似調查,但在這781 份回應當中,女性占61.3%。在年齡層方面,以45至65歲者回卷最多,占約56%,25歲以下者約5%,而25-34歲的只占10%,相較於2020年的調查,這次年輕人比例略低。

教育程度也以大學專上為主,占60.4%,而研究所學歷者亦占17.7%。所以大專或以上程度者達78.1%。有神學院學位者近30%,而完全沒有或讀過神學院課程者占65%,亦和前兩次調查差不多。在事奉崗位上,大約四分一的人沒有任何固定事奉崗位,比例接近2020 調查的數據。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