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03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韓教會疫後大幅衰退 社會信賴度降低到兩成 宣教師談積極找回年輕人是當務之急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韓國宣教師趙河英、朴根英牧師夫婦分享韓國教會現況。(圖/李容珍攝影)

【記者李容珍台北報導】疫情之後,韓國教會基督徒回流數明顯的減少;神學院學生入學人數也逐漸減少。韓國宣教師趙河英和朴根英牧師以韓國長老教會各教團2012—2022年十年的調查報告為例,指出六個主要教團會友減少兩成到三成,減少最多的是韓國基督長老教會,15年來減少30%。

另外,根據一項2023年韓國教會信賴度調查,2009年至2023年,基督教和天主教的信賴度,從26.1%和36.2%,降低到16.5%和21.4%;反而沒有信基督教、天主教和佛教,信賴度從15.7%提升到42.6%。

長老教會六大教團人數減少和比例。

目前看似無問題 十年後問題更凸顯

宣教師趙河英和朴根英牧師30日上午在濟南教會舉行全教會講座,分享「韓國教會現況」時憂心地指出,韓國教會會眾減少,以及愈來愈少人讀神學院,目前看似沒有問題,但是未來10年內有很多牧者退休,加上韓國異端很多,問題將更凸顯。

趙河英進一步分析,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是台灣唯一長老教會教團,但韓國的長老教會因著歷史的發展,有123個教團,最大的教團是大韓耶穌教長老會(合同),台灣基督長老教會與韓國交流的是韓國基督長老教會大韓耶穌長老教會(合同)和大韓耶穌教長老會(統合)等三個教團。

社會對教會的觀感。

長老教會六大教團人數平均減兩、三成

根據研究指出,韓國長老教會前六大教團,近10年人數減少數量和比例如下: 大韓耶穌教長老會(合同)減少70.2萬人(-23.4%)、大韓耶穌教長老會(統合)減少45.1萬人(-16.1%)、韓國基督教監理會35.1萬人(--22.6%)、大韓耶穌教長老會(高神)9.2萬人(--19.2%)、韓國基督長老會(基長)減少8.9萬人(-30%)、基督教大韓聖潔教會(基聖)減少15.3萬人(--28.2%)。疫情前會眾就開始減少,疫情發生後,減少更為明顯。減少最多的是青少年和40歲以下的信徒。

他說,教會的總會和牧者認為,當前最重要的是「找回青少年、年輕人」。過去單單只有在台上講道,已經很難滿足年輕人需求,通常信徒只有半天或一、兩個小時在教會,平常大部分時間在學校、工作或家裡,與父母、同學和同事見面的時間更多。教會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父母對孩子從小的信仰教育。

宣教師河英根

另一項調查則指出,教會過去會關心社會服務,但是2023年的調查完全改變這種過去印象,反而是天主教更關心社會工作。此外,教會與社會距離很大,牧者說話和行動的信賴度也降低。過去基督徒認為牧者信賴度30%,現在降低到20%;一般人對牧者不信賴度,過去是63%,現在提升到80%。意思是,他們來教會只有單單聽道而已。過去,信徒對人介紹自己的教會,會說「這是我的教會」,但是疫後,這樣說法的人愈來愈少。

期待眾人尋求教堂、恢復信仰生活

對於烏俄戰爭和土耳其敘利亞大地震,有的教會關心,也有的並不關心。因為很多人認為,教會內部重要活動已經很多;強調的是個人意見、個人觀點,很少互動交流。

疫後韓國教會的變化,將可能變成無信徒教會、低歸屬感的教會、對世界的痛苦遲鈍。河英根說,韓國的牧者希望未來的教堂從等待的教堂變成尋找的教堂、信徒們積極恢復信仰生活、重新發現社會的友愛情操。

 

韓教會十大趨勢

韓國教會疫後十大趨勢提醒

宣教師趙河英根據韓國新推出一本書《韓國教會疫後的變化──2023年》,談到疫後教會改變的十大趨勢。

一、Floating Christian沉浮不定的基督徒。會友以前只參加一間教會聚會,現在約30%的人參加兩、三間教會聚會。可能這個牧師講道很好,就線上聽這間教會講道,沒有固定聚會。

、SBNR(Spiritual But Not Religious)。他說,這指的是表面上有信仰,但不屬靈,平常沒有禱告、讀經的信仰生活。很多人以為韓國教會禱告都很棒,都很熱切禱告,其實現在很多人都沒有禱告。

三、Hybird Church綜合性的教會。疫後聚會可以透過網路等各種方式。

四、Molecule Life小型團契生活。小型的聚會變得愈來愈重要。過去可能有青少年和青年團契,現在會就不同年齡層或是文、理科,分成不同的小型團契。。

五、Active Senior活躍的壯年。鼓勵未滿八、九十歲還能行動的退休者一起服事。

分享的會場

父母親對孩子信仰教育很重要

六、MZ generation。MZ世代指的是1981年至1996年之間出生的「M世代(千禧世代 )」,以及1997年至2010年之間出生的「Z世代」合成的詞彙。他們善用網際網路、行動裝置和社群媒體,但是一般教會找不到這群人進來。因為教會沒有MZ 世代的會眾,他們的想法和溝通方式,與教會中的人不一樣。

七、All-Line Education線上教育。最重要的是父母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很多基督徒父母即使是教會的長老也會認為,我們去參加主日就好了,週日寧願讓孩子去補習班上課;其實父母在家庭的信仰教育很重要。

關心公共議題 教會更多與社會連結

八、Public Church公共型態的教會。教會更多參與社會合作。以前教會有社會工作,但是現在更多連結社會,一起合作服務。

九、Polarization of Church教會兩極化。小型教會愈來愈小,大型教會愈來愈大。疫情以前,韓國一般年輕人想去天主教教會,因為他們也不會問新來的人,住在哪裡?名字是甚麼?但是一般基督教教會不僅要求留下名字地址和電話,還會一直打電話追蹤。去到小型教會,常會碰到奉獻的負擔,年輕人常被要求服事,但在大型教會比較沒有這些情形,因為其他人並不知道你是誰。

十、Climate Church氣候教會。教會也應該關心氣候變遷、上帝的創造。我們如何關心地球、環保,如何與地方團體合作,如何教育會眾?也是非常重要的。

韓長老教會年輕牧者關心綠色教會

朴根英分享他們所屬的韓國基督長老教會的歷史。從1879年韓國人白鴻俊、李應贊等人,訪問滿州時受洗,成為第一批基督徒。1884年,開始有海外宣教師到韓國宣教。1907年成立朝鮮基督長老教會;1953年,從朝鮮基督長老教會分立,成立韓國基督教長老教會,過去走過人權、民主化運動,也力主南北韓統一和宣教。

她說,不少年輕牧者投入綠色教會、綠色能源、綠色交通、氣候美食、慢時裝和簡約生活的實踐。總會於2019年差遣四位「社會宣教師」,分別投入在創造世界保全農業活動、和平教育與運動、生態環保地球活動、社會福利活動等等行動。

朴根英宣教師

宣教師趙河英也表示,他們三年前初來台灣,剛好碰到疫情,因此先開始「生活韓語課程」,從學生身上也學到很多,學生現在可以講韓文。另外,透過韓國文化、料理,讓大家認識韓國。近年,他們陸續在青年、青少契團契,以及松年和婦女團契分享,也參與七星中會教育部和社會部的活動,還有七星中會與首爾北中會的交流翻譯。

台韓教會透過文化更多交流學習

趙河英表示,韓國的教會很關心台灣的教會,現在的宣教型態多半是透過教育、交流,認識彼此的文化或神學教育,讓雙方更多深入互相了解、學習、成長。

主持人濟南長老教會林吟洋牧師表示,韓國遇到的問題,和台灣一樣,令她很感動的是,基督教信仰傳到韓國,比在台灣還慢,但韓國教會過去的成長卻遠大於台灣,是值得我們借鏡之處。大家都被疫情擊垮,需要向上提升,韓國若有好的做法,台灣可以與韓國更多交流學習,使我們可以重新整裝待發。

去過韓國20次的鄭仰恩牧師表示,韓國教會衰微早在疫情之前就開始,最大問題是社會觀感,認為教會只顧自己,教堂愈蓋愈大與社會脫節。天主教反而快速發展,主要是天主教投入很多社會服務,直到疫情稍微平緩。至於韓國長老教會為何會有123個教團,有韓國宣教師說:「分裂才會成長」,但也因為分裂,變成多元。台灣教會原本就投入社會工作,對於韓國差派「社會宣教師」的做法,台灣也應該師法,讓機構專業化、牧師也專業化;韓國有很多做法值得台灣借鏡。

林吟洋牧師

鄭仰恩牧師

會場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