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23 基督教論壇報 / 普世教會

年輕基督徒離開信仰的8大原因!牧者提出5個反思解決建議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 洪嘉蔚 追蹤
有些年輕人只是做了別人希望他們做的事情,他們跟隨父母和祖父母的腳步接受信仰,然而他們從未真正將信仰變成自己的。(圖/Unsplash)

【記者洪嘉蔚/綜合報導】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東南浸信會神學院(Southeastern Seminary in Wake Forest)博士生院院長,兼靈命塑造與事工中心(Spiritual Formation and Ministry Centers)副主席查克.勞利斯(Chuck Lawless),日前在網路上分享與年輕人交流後,歸納出的「年輕人離開信仰的8大原因」高雄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也對此作出回應與建議。

(圖/Pexels by Dương Nhân)

勞利斯博士在《教會回答》(Church Answers)網站為文指出,身為牧師和教授,他看到那些在看似具有強大基督信仰的家庭中長大的年輕人,如今卻轉身離開教會,令他感到震驚與不解。在與孩子們懇談後,他歸納出了8大原因,敘述如下:

一、這個信仰從一開始就不是真正屬於他們的:有些年輕人只是做了別人希望他們做的事情,他們跟隨父母和祖父母接受信仰,然而他們從未真正將信仰變成自己的。

二、他們看到信徒言行中存在太多虛偽:有時年輕人在自己的家中看到信徒虛偽的一面,例如他們的父母在家裡和在教會中的言行表裡不一,讓他們相當不以為然。還有在一些特別的情況下,這些年輕人也看到了教會領袖諸多的道德瑕疵。

三、他們從未真正受過門徒訓練:儘管他們在基督教家庭中長大,但沒有人與他們在信仰上同行、經歷神,幫助他們在信仰上扎跟、對抗仇敵並爭戰得勝。他們不得不更仰賴自己去摸索一切,這也使得他們變得靈性脆弱。

(圖/Pexels by Josh Sorenson)

四、他們生活在一個不斷變化的文化中,使得他們能夠以不同於基督教教義要求的方式生活:過去,上一輩的基督徒可能會默默地、孤獨地接受信仰無法融入生活的不適應;不過,現在的文化卻鼓勵並歡迎年輕人解構信仰,提出質疑與批判。

五、從未有人真正傾聽過他們的心聲,更不用說回答:太多年長的信徒只是批評孩子們的懷疑,要他們「只要信」就好。確實,我們要相信我們的信仰是美好完全的,但不能接受質疑挑戰、無法加以辯證的信仰,是有缺陷的;而基督信仰並非如此,是可以大膽相信,並經得起時代辯證的。

六、他們沒有真正扎根在聖經真理上:這與上面提到的「從未真正受過門徒訓練」有關。雖然有些牧者告訴過年輕人,「聖經是神的話語」,但沒有人幫助他們理解「我們為什麼要相信神的話語?」因此現在年輕的基督徒便常以懷疑的態度來看待聖經。

七、他們正在應對生活中的罪:勞利斯博士說他曾聽過一個離開信仰的理由,令他印象深刻──「道德敗壞往往先於不信」。有時,年輕人之所以在信仰上走向另一個方向,是因為他們在行動上已經走上了這條路。

八、他們在教會外找到了比教會內更強大的交友圈:他們在教會外找到了朋友、樂趣和團契,這些東西由於許多原因,是在教會無法得到的。我們知道他們與他人的連結可能是短暫的,但他們的眼光放在短暫即時而非長遠的事物上,比較喜歡現在能得到的東西。

(圖/Pexels by Pavel Danilyuk)

遇到問題了該怎麼辦?

多年來持續牧養年輕人的高雄榮耀豐收教會陳維濬牧師,也針對查克‧勞利斯博士所提出的8大原因,分享他對年輕人,不論是慕道友或是來自於基督徒家庭的年輕信徒的建議:

一、福音化:耶穌是一切問題的答案,但大多數人認為其他外在事物才是一切問題的答案,這等同於生命沒有真正被耶穌得著。

陳維濬牧師說,很多年輕慕道友是透過互動、朋友的邀請來到教會,他們享受教會的服事和氛圍,但是還沒有接受主,所以遇到問題或是教會沒有辦法再提供相應資源的時候,這些人就會離開。

「因此,先讓他們相信主更為重要。」陳牧師指出,教會要更勇敢地分享耶穌,讓耶穌成為核心,否則會在遇到問題時,卻找不到可以前進的方向和問題的答案。

陳維濬牧師。(圖/洪嘉蔚攝影)

二、處境(生活)化:要破除年輕人認為聖經真理無法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的問題。陳牧師說,教會在人們遇到問題的時候,總是只知道為他們作禱告,但是這其實是完全不夠的,教會要讓年輕人明白如何用聖經解決生命的問題,不要讓「我為你禱告」被年輕人誤以為只是一種搪塞,無關痛癢。

「我們的牧者領袖常常是不同的問題給出相同的答案,就是要他們禱告、禁食、讀經,我們缺少了將聖經原則變現的能力,以致於年輕人決定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他說。

三、論證(神學)化:要破除沒有答案,只要求對方順服的意識形態。陳牧師鼓勵牧者們在講道中,加入更多的論證和生命經驗分享,因為信徒們在讀經的時候可能會讀不明白。

「有些牧者不喜歡信徒反問信仰問題,覺得問問題就是質疑神,這其實是不適當的想法。」因為基督信仰應有的真正光譜,是既要有福音派的論證,也要有靈恩派的靈性洗禮。若把這些生命問題認真研究完後就會發現,問題的解答會慢慢導向耶穌。

(圖/Pexels by RDNE Stock project)

四、使命(傳承)化:陳牧師建議,解決「繼續這個信仰與我何干?」的想法,要用呼召與使命來看待人生的選擇。有時年輕人在教會裡很難有發揮的空間,像是服事沒有進一步發展,或是更多幫助教會的機會,年輕人認為無路可走了,就會想要離開教會。

最理想的狀態,是讓教會的年長牧者成為「教練」的角色,讓教會不斷提供服事的機會,而不是只有特定的人才有服事的機會。因此在帶領活動上,不妨多放開手讓年輕人去嘗試,也多和年輕人探討「使命與傳承」的議題,讓他們看見盼望。

陳牧師並舉例,年輕信徒離開教會甚至基督信仰的理由,與職場上的年輕人離職的情況很相似,主要是「未來沒有發展機會」,抑或「無法實踐社會責任」有關。年輕人可能一開始就沒有了解到教會與自己的關係,或是覺得到教會就是要被服事、享受被服事的,而非互相道愛、彼此關懷。

(圖/Pexels by RDNE Stock project)

五、門徒(師徒)化:和年輕人一起生活、帶領他們經歷信仰,而非只有課程的訓練。陳維濬牧師說:「時間的花費,永遠是最大的挑戰。」除了建立更緊密的關係外,給年輕信徒真實的愛,也非常重要。

年輕基督徒若生命中有罪的問題,牧者不要一味地只針對罪的部分加以批評,而是要多多告訴他:「我知道你有罪,而我愛的是你這個人,而不是你的罪。也因為我愛你,所以我願意陪伴你一起勝過罪的問題。」

像是成癮、同居、說謊等各式各樣年輕人常見的生命問題,教會確實要表達不認同這些罪,但更重要的是,讓年輕人感覺到,「我願意接納你的不完美,因為我們都不完美,我也沒資格說你就是不對、不好」。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