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5-03 基督教論壇報 / 人物報導

如何「跟隨耶穌走出聖地之旅?」陳鳳翔老師從亞伯拉罕信心之旅有耶穌同行說起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記者李容珍 追蹤
信望愛資訊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陳鳳翔(左),分享亞伯拉罕信心之旅。圖為亞伯拉罕家鄉吾珥磚造建築(右下),及壯年時居住的哈蘭蜂巢式建築(右上)。(圖/左:李容珍攝影、右上及右下:翻攝自信望愛資訊文化藝術基金會官網)

【記者李容珍台中報導】不少人去過聖地之旅,但要如何「跟隨耶穌走出你的聖地之旅?」信望愛資訊文化藝術基金會執行長陳鳳翔4月26日在台中柳原長老教會的講座,從「亞伯拉罕之旅有耶穌」談起,亞伯拉罕因著信,順服上帝的引導,走出哈蘭舒適圈,去到上帝指示他去的地方。神也應許他要成為大國,並賜福給他,叫他的名為大,「你也要叫別人得福」,原文的意思是「你要成為祝福」(參創世記十二章2節)。

陳老師用多張圖片,解說中東的歷史文化、民情風俗、人物長相,讓大家彷彿回到幾千年前,跟著亞伯拉罕走過的旅程。參與的學員甚至學習如何使用阿卡德文(又名楔形文字),書寫六十進位系統;並對亞伯拉罕幼年生長的吾珥教育普及的程度印象深刻。中場休息時,學員們還認真地繼續學寫,並頻頻詢問老師。

基督信仰建立在真實歷史事件

陳鳳翔表示,基督信仰是建立在真實歷史事件上,是有聖經地理和聖經考古依據,與其他宗教和民間信仰不推崇考古,探究其是否真實存在,只關心自己拜的神明有沒有效?如果沒效,再換一個神來拜。就像安慰劑一樣,只要有拜,心理至少有些安慰的效果;但是,基督信仰對於我們所信的上帝有沒有效,是由上帝決定。當我們跟上帝禱告,上帝不一定會照我們的計畫,因為祂有祂的計畫;我們也可以向主禱告說:「我信,但我信不足,求主幫助。」

陳老師說,聖經閱讀是跨文化的閱讀活動。幾千年前的中東歷史文化,在時空上距離我們非常遙遠,加上文化差異,我們很容易用華人理解的方式,或二十一世紀台灣人理解方式來讀聖經;加上中文聖經從希臘文、希伯來文翻譯過來,有些經文不容易理解。但是「聖地旅行」帶領我們去到當地,讓聖經閱讀幫助我們從2D平面文字進入3D立體空間,甚至4D體驗,是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全方位的感受,讓我們更清楚明白。

跨文化時空的聖經閱讀活動

亞伯拉罕(亞伯蘭),史料推溯最早約公元前2166 年,是地表最強旅人。從創世記十二章1節:「耶和華對亞伯蘭說:『你要離開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

陳老師表示,當亞伯拉罕的父親他拉,帶全家人離開家鄉吾珥到迦南,中途到哈蘭地就死了。上帝呼召亞伯蘭離開家鄉,沒有告知目的地,他就憑著信心從哈蘭走出去,姪子羅得也跟著去。當時亞伯拉罕75歲,已經很老了,一般來說,他已經習慣哈蘭當地的生活文化,好比我們在台灣生活很久,年紀也大了,要離開並不容易,上帝卻要他離開,斬斷過去熟悉的環境,而且還要帶著家眷上千人一起離開,其實是滿困難的,但是當耶和華吩咐亞伯拉罕走,他就照著吩咐去做。

亞伯拉罕少年和中年生長在吾珥,吾珥是北迦勒底最大的城市,是商業和政治中心,從建築遺跡看到人們住在兩層磚造樓,還有一座很高的月神廟,顯見當地生活富足。他們使用的阿卡德文,又名楔形文字,是已知最早的閃語,最早見於公元前2800 年的蘇美爾人文獻。特徵:三個字 XXX 組成字根;書寫工具:泥板、木筆。由於唾手可得、價格低廉,教育容易普及。

亞伯拉罕走出舒適圈去到異文化所在

亞伯拉罕壯年時住在哈蘭,哈蘭的建物是蜂巢泥屋 (beehive house),使用的文字是亞蘭文,亞蘭文曾是國際通用語言,新巴比倫帝國、波斯帝國的官方語言。聖經希伯來文是亞蘭文的字母,基督的時代,亞蘭文是巴勒斯坦居民的母語;舊約有些經文是用亞蘭文書寫,新約中耶穌說「大利大古米」、「以法大」、「以羅伊!以羅伊!拉馬撒巴各大尼?」,都是亞蘭文。

亞伯拉罕離開哈蘭後,經過示劍、摩利橡樹那裏;當時迦南人住在那地。「耶和華向亞伯蘭顯現,說:『我要把這地賜給你的後裔。』亞伯蘭就在那裡為向他顯現的耶和華築了一座壇。」(參創世記十二章7節)

亞伯拉罕曾去過埃及,這也是為何撒萊不能生育時,撒萊將使女埃及人夏甲給了丈夫為妾。當時的埃及已經有金字塔,埃及法老王自稱是神在地上的代理人,金字塔是用來幫助法老王靈魂升天用。然而,基督徒信耶穌後,對未來就有永恆的盼望。

75歲後的亞伯拉罕,住在迦南地。迦南的建築是帳篷,當時用的文字是古希伯萊文。不過,聖經的希伯來文與現代的希伯來文不同,不用古希伯來文字母,而是用亞蘭文字母。

羅得挪移帳篷的人生路 給我們很好省思

陳鳳翔談到亞伯拉罕與羅得的人生之路,兩人後來分道揚鑣,在創世記十三章5-9節經文提到,當時與亞伯蘭同行的羅得也有牛羣、羊羣、帳棚,累積的財物非常多,因而他們不能住在一起;加上亞伯蘭的牧人和羅得的牧人之間起了爭執;亞伯拉罕不希望家人相爭,於是要和羅得分開,並讓羅得先選。羅得看見約旦河整個平原,直到瑣珥,都是水源充足之地。那地好像耶和華的園子,又像埃及地。於是羅得往東遷移,他們就彼此分開了。

但是後來羅得漸漸遷移帳棚,直到所多瑪。所多瑪人在耶和華面前淫亂,罪大惡極。耶和華要毀滅那城。亞伯拉罕向耶和華求情:「假若那城裡有五十個義人,你還剿滅那地方嗎?不為城裡這五十個義人饒恕其中的人嗎?」(創世記十八章24節)他從五十個、四十個、三十個到最後十個,耶和華說:「為這十個的緣故,我也不毀滅那城。」(參創世記十八章32節)全地都屬於耶和華,祂要看人對城市地土有沒有好好管理。也許耶和華暫時沒有毀滅這城,直到罪惡滿盈的時候,祂就要開始毀滅這城。後來耶和華派兩位天使到羅得家。宣告要毀滅所多瑪,要羅得及早離開時,當地的人還想闖進羅得家侵犯他們。

為守護這地土 我們是神眼中義人嗎?

陳鳳翔提出反思,現今在我們所居住的這塊土地,有多少義人?身為基督徒的我們只是掛名,還是扮演好義人的角色?我們的人生路是走上帝引領的路,還是像羅得一樣挪移帳篷,走向世界引領之路?

亞伯拉罕對神的信心,從他順服神的呼召離家,展開長途遷移,從原本住在商業繁榮的城市,後來住到蜂巢泥屋,之後又遷住到帳篷,而且他聽從神的指示,神要他去哪裡他就去哪裡。通常我們期待的人生路是從帳篷到豪宅;但是亞伯拉罕他每到一個地方,都需要學習當地的語言,適應當地不同的文化、風俗習慣,亞伯拉罕這條信心之路並不容易。

她說,亞伯拉罕與神立約,他為順服神的指示,在99 歲高齡行割禮,這是與神立約的記號。他也順服神的話,獻上兒子以撒。神要賜福亞伯拉罕,對他有獨特的計畫,就像神對我們也有計畫,在順服的過程中,也會有疑惑。

與會的學員們和老師合照。(圖/李容珍攝影)

與耶穌同行走信心之旅 成為她人祝福

陳老師表示,亞伯拉罕是西元前兩千多前年的人,為何亞伯拉罕的人生路有耶穌同行?耶穌在約翰福音八章56—59節說,「你們的祖宗亞伯拉罕歡歡喜喜地仰望我的日子,他看見了,就快樂。猶太人就對他說:『你還沒有五十歲,難道見過亞伯拉罕嗎?』耶穌對他們說:『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還沒有亞伯拉罕,我就存在了。』於是他們拿石頭要打他,耶穌卻躲開,走出了聖殿。」耶穌「我就存在了」這句話就在表明,「我就是耶和華」,「我是自有,永有的神」,這也是為何猶太人拿石頭打祂,認為祂褻瀆神,但是耶穌沒有褻瀆神;他曾是,也永是神。

陳老師總結表示,基督徒的人生是一場聖地之旅,最重要的是,有上帝同在的信心之旅。神賜福亞伯拉罕,成為別人的祝福。基督徒也是一樣,神賜福我們,我們也成為別人的祝福。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