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與高齡父母同行》甘心樂意是互動的解藥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吳美慧(嘉義浸信會會友)

人類大概是動物中最難相處的受造物,尤其是家人,其中就數和父母間的關係尤其困難。俗話說「家有一老,如同一寶」,但很多時候也可說是「家有一老,常要搖頭煩惱」。

十多年前,奇妙的上帝竟要我回老家,和像似仇人般的父親同住。沒有人看好這件事,自己也不清楚神的用意;但我確信是神的旨意,而且神只會祝福不會咒詛,所以就二話不說,順服地搬回離開已三十多年的家。

父親失智卻恢復關係
剛搬回家時,老爸認為我是「落魄潦倒」才回來,只是沒當面嗆我;奇妙的是,我竟不以為意,反覺得這是他會說的話,不這麼說才奇怪呢!或許是神的愛已取代我內心的仇恨,所以我表現出來的不是與父親針鋒相對,而是能「患難生忍耐,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讓我和父親從相敬如冰,進步到相敬如賓。

回家住了五、六年後,某天我從醫院開車回家的路上,突然聽見很大的聲音對我說:「妳要原諒父親,他不知自己做了什麼?」瞬間,腦海浮現耶穌為我們釘在十架上的畫面,祂看底下人群高喊「釘死他、釘死他」時,祂對父神祈求說,赦免他們,因他們不知自己在做什麼。

當下,我將車停在路旁,哭著感謝主耶穌,把我多年來心底的捆綁釋放了。原來不是父親不愛我,而是他不知如何愛人;我既被父神所愛,有了愛人的能力,應該把從父神來的慈愛和憐憫,也灌注到父親的心中。

神的愛就是那麼奇妙!我能愛爸爸後,他逐漸不再看不起我,彼此的關係開始有了愛;在他得了失智症,對許多事漸漸迷糊中,我反而是他唯一「信任」的依靠。他雖失智了,但我卻覺得父神賜給我「新」的父親,使我有了父愛,父女之間關係進入不曾有過的美好。

母親開刀後情緒低落
正當以為完成上帝要我回老家的使命,誰知又有一個嚴酷又艱巨的考驗,正在等著我。

去年八月底,媽媽決定要動白內障手術後,她就小病不斷。眼睛因病毒感染,像是瞎了一眼;小姆指因骨頭裂開動了小刀,卻猶如廢了一隻手;又一時大意,弄斷肩膀韌帶,手臂疼痛到舉不起來。

大約有半年的時間,她每週要到醫院一、兩次。醫院候診最磨人的是「等待」,等待兩、三個小時是很正常的,但對於有病痛的人來說,就是痛上加痛、煩上加煩。媽媽總是苦盯著叫號燈,只要燈號跳得太慢,或是停滯很久,她就開始煩躁抱怨。

母親失去了行動自由,天天躺在沙發上唉聲嘆氣;歸因於動白內障手術而發生連串的不幸,一直陷在懊悔中,無法接受已發生的事實,因而常找老爸出氣。這段時間,全家的吃喝、家務都由我承擔。照料父母日常生活尚有餘力,但應付他們情緒上的問題,則是非常棘手。一天、兩天可以面對,一週或兩週還能勉強接受,但一個月又一個月則是難以承受之重。

落入負面思考彼此動氣
落入負面思考是很可怕的事,所思所見都是「失望」,永遠看不到進步、改善的成果,只糾結在還沒達標的一小步。聖經勸勉「舊事已過,一切都是新的」,母親卻經常緊抓著「老我」,無法向前走,怎麼勸她都沒用,甚至勸說常變成衝突,不僅於事無補,關係更加糟糕!

「我來來去去陪妳看醫生,張羅三餐和家務,是做得不好嗎?不然妳怎麼整天生氣,情緒不好呢?」在某一天陪老媽去醫院途中,我如此問她。

她回應道:「不是這樣,我非常感謝主讓妳回家照顧我們,不然妳爸失智,怎能照顧我?兩個不中用的老人,日子怎麼過?我常和朋友說,我們很幸福,旁邊有女兒關照……」

我又問她:「既然感謝讚美主的恩典,為什麼沒有喜樂呢?那不是虧損了主恩嗎?」但這次她沒有回答我。

神親自示範互動訣竅
苦日子一天一天過,時間終於走到母親痊癒的那日,但我卻病了。很多年沒復發的躁鬱症,出現了鬱症,腦袋一天比一天空,心情一點一滴往下掉。

然而感謝主,長期生病已經使我成了「良醫」,知道怎麼去面對,如何跟醫生討論和調整藥物;但我沒有告訴媽媽,說了只會徒增她的憂慮和我的壓力,更不能寄望失智的老爸,再怎麼不舒服,在他們面前只能盡力掩飾。

但我從未感到孤單寂寞,或者因病而憂愁;反倒在主的愛裡,心中充滿平安和盼望。主陪伴我的過程中,祂沒有整天滔滔不絕講大道理,祂用信實的慈愛愛著我,祂的愛是無所求,「甘心樂意」地為我做每一件事;祂的樂意感染了我,使我在困難中仍是歡歡喜喜。

神像似親自示範,讓我明白和媽媽互動的竅門在於「甘心樂意」。因著無所求的愛,就不會失望,不失望就不會生氣,就可以「心甘情願」地安慰陪伴還滿有喜樂。哪怕景況是艱難困苦,都能懷著喜樂的盼望,因為這盼望不是來自人,乃是出於守約施慈愛的父神。

鼓勵母親多多善待自己
從此,我對媽媽的關愛,也不再有任何要求。她的哀哼,我學習耐心聆聽,有時把自己當作垃圾桶,讓她盡情發洩情緒。其實她是無力整理自己的情緒,要的可能是一個情緒出口,好使她的心情暫時得著平復,所以「聽」比「說」來得有用。

個性好強的母親經常為了取悅老公、兒子、孫子,或是她所謂的「責任」,常讓自己累過頭,一旦沒有肯定的回饋時,心情就會悶悶不樂。不知是個性或習慣,她不會為自己過日子,把喜樂的希望全寄託在別人身上。

她也從不曾開口求助,認為開口就是示弱;別人若不是自動自發,要她說了才幫的,就不是真心的幫助,沒有什麼好高興。為了獲得他人的肯定,證明自己存在的價值,母親常做到力不從心;無奈回饋總不如她所求,很難有事讓她開心。

我讓媽媽知道是因心疼和不捨,才坐下來和她「談心」。我告訴她,辛苦一輩子活到八十多歲,該是放手退休的時候;照顧自己的健康,每一天過得開心,才是最重要的。吃力不討好的事就不要做,既然做了就要「心甘情願」,不埋怨、不生氣,否則費了力還傷了心,不是兩頭輸嗎?

這話只能說一、二次適時提醒,若她老毛病再犯就說一遍,就變成嘮叨。「寵愛自己」對母親是很困難的事,所以只要她告訴我一件善待自己的事,我就給她最大的讚美和鼓勵,哪怕是只花了兩、三千元去做頭髮的小事。

雖然母親是進一步、退兩步,但至少有「進一步」,當然要為她加油。一點一滴累積她愛自己的能力,漸漸懂得為主而活、好好照顧自己,哪怕只是一點點,對她都是好的,都是上帝的祝福。

一點一滴累積愛的能力
不出於愛的付出,對自己和別人都無益。在主愛裡,尊重她是一個「成人」,而不是頑固的老人,縱然她的價值觀落伍,但母親需要的並非「教育」,而是安撫和認同;她身邊沒有半個知己,也無姊妹可以訴說,面對家人更難開口,實在是很孤單寂寞。

母親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問題,對人、對神都無法敞開心胸坦然以對。於是我和她一起學習「談心」,讓她知道談心和聊天是不一樣的,談心有時雖是沉重的,但卻是需要的。長年不願面對的問題,或是始終不知道有糾結纏繞著,使她感到壓迫與不自在,一輩子活得很苦,又不知如何讓自己活得快樂。

有了不同的互動,氛圍也悄悄的改變了。首先是我自己的改變,不論什麼情況,我因著愛,即使生氣也不犯罪、也不持續到日落。母親做的任何事、說的話,我都抱持著多聽少說,不批評論斷,不要求她必須改變的原則;讓她覺得我對她的愛,不是帶著條件且是永不改變的。

任何人都需要被愛,感到被愛時,就有了信心,便有勇氣嘗試新的想法、做法,哪怕只是一些些改變。我和母親之間,逐漸有了信任感,很多事,她會主動找我商量討論,我越尊重她的想法,她就更願意和我「談事」;雖然還沒到「談心」的地步,但我相信終有一天會實現,因神在中間保守我們的心懷意念,祂要使兒女們在愛裡,領受賜人意外的平安喜樂。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