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基督教論壇報 / 愛家真情

未來還有歌,現在別再「割」!

檢舉
基督教論壇報 論壇報副刊 追蹤

◎書珊

「我從小五開始就會咬手、撞牆,上了國中之後,我就會趁下課,帶美工刀去廁所,上廁所的時候順便割手臂。你看!這是今天的痕跡……」一位國中的女學生在晤談室裡,說著自己在學校自傷的情況。

現在的青少年,求學階段面對多樣苦悶與壓力,若又遭遇到重要關卡,可能會選擇一些方式來紓解內心的痛苦。割腕雖然還不到致命的行為,但這樣的自傷,其實已代表青少年內心痛苦的程度,已無法用其他方式來改變心情。一些國高中學校班級老師、輔導老師都發現,近幾年來,有自傷行為的學生越來越多。

我們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紓解痛苦」以及「企圖自殺」是兩個面對生命的層次。紓解痛苦的人是還想要過日子;企圖自殺則是已對世界不抱期待、覺得了無生趣,想要解決掉自己,不用再感受到痛苦。

到底,青少年內心所感受的痛苦是什麼?青少年在晤談之間多半表達:感覺自己不被愛、不被期待,感覺以前的創傷太痛苦,感覺眼前壓力與問題無法解決……。這些似曾相識的苦痛,雖說是成長過程長時間累積的內在感覺,割手臂短暫安頓了內心的痛苦感受,但是所糾結的事物仍然存在,也沒有釋懷。

身為孩子的家長、師長們,能否在發現他們總是以自傷方式處理痛苦時,扶助與挽回孩子,避免孩子們錯過大好青春呢?

一、不吝給予愛的語言
當孩子進入青少年時期,對於自己是否被愛、被期待特別敏感;此時的青少年正處於自我認同發展階段,內心變得特別矛盾與衝突。十五、六歲的青少年,早已蒐集各方感受,為自己下結論。若青少年回想過去成長經驗,從父母、師長眼中看到的自己,是被否定、不被愛的,的確很痛苦難受。

然而詩篇一三九篇13節告訴我們:「我的肺腑是你所造的;我在母腹中,你已覆庇我。」從上帝創造的角度來看,每個孩子從被孕育在母腹中,已經被上帝保護與看顧,這是何等的奇蹟。對於每個身邊的孩子,我們可否不吝表達愛與關懷的語言,而非在他們有好的表現才給予讚美;這些鼓勵會不斷烙印與累積在孩子心裡,幫助他們明白自我價值。

二、傷痕需要悉心護理與包紮
當青少年還願意伸出手臂,讓師長看見這一道道的割痕,那表示此時還算信任與開放,且表達了求助的信號。當我們看著眼前受傷的青少年,此時需要的是耐心地「護理傷口」,因為可見的傷口,代表了看不見的心裡傷痕。

盡量以開放且好奇的態度與青少年對話,讓他們可以多表達,或許話語裡有許多情緒張力和負面語言,但是透過同理與接納接住漲溢的情緒,讓受傷「膿腫」的部分可以流出來,傷口就有癒合的機會。

不過,師長或輔導陪伴者,勿在還未聽完青少年所說的經驗時,太快以正向積極的思想「教育」他,否則很可能就失去下一次談話的機會。我們不太容易透過一次談話,就立即改變自傷孩子的行為,心裡的傷痛也不是經過一次處理就能復原;而是需要與孩子持續保持信任關係,花時間陪伴他們,才能有機會完全復原。

正如上帝牧養百姓的心腸:「失喪的,我必尋找;被逐的,我必領回;受傷的,我必纏裹;有病的,我必醫治……」(以西結書三十四章16節)

三、重構未來的盼望
慣於自傷的青少年,內心充滿了千千結,無解也不想解,到後來不知未來的希望何在;習慣隱身在群體的角落邊緣,因為歡樂開懷的團體氣氛,與他們灰暗的內心格格不入。也許哪一天累了,對生命不再抱著希望,可能就會走上絕路。

「對未來有盼望」一直是我們好好活著的重要基礎,青少年的盼望會不會曾經被否定?或者因為意外而失落了,以致覺得自己不值得擁有盼望呢?

如果可以,家長、老師與陪伴者在保持信任與開放的關係中,除了悉心料理傷痕,還要透過對話,引導青少年「重構」未來的盼望。雖然沒有人可以回到過去無憂無慮、無傷的自己;但青少年現階段可以學習、提早面對劇烈的蛻變歷程,趁此唱出屬於自己的青春之歌。

羅馬書五章4-5節給我們最貼切的勉勵:「忍耐生老練,老練生盼望;盼望不至於羞恥,因為所賜給我們的聖靈將神的愛澆灌在我們心裡。

傳遞有信仰、有愛的好新聞

加入福音大爆炸計畫,奉獻支持論壇報

推薦給你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奇怪的願望
2024-03-29 基督教論壇報 / 雅歌閱讀
是誰蒙蔽他的心眼?